金涌提出,作為資源能源消費大國,中國既有的粗放式增長已經難以為繼,因此更要重視再生資源,通過大力拓展和使用再生資源,同時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解決我國目前面臨的資源匱乏和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在日前接受記者采訪的過程中,金涌從多個方面講解了用新型資源觀引領城市礦產開發的意義及實踐途徑。
記者:什么是新型資源觀?您認為樹立新的資源觀對我國有什么樣的意義?
金涌:新的資源觀是針對傳統資源觀而確立的觀點。傳統資源觀是開發利用原生資源,但是造成了嚴重依賴資源的天然稟賦,資源的持續供給能力不足。而且,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導致了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及全球變暖等問題。而新型資源觀是強調通過大量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減少對原生資源的依賴,同時也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污染。樹立新的資源觀在我國具有特別重要的戰略意義,這是因為:
第一,可緩解資源能源的約束。目前,我國鋼鐵、銅、鋁、石油等主要商品的原料50%以上都從國外進口。據測算,我國2012年廢鋼鐵等主要再生資源回收量已超過1.6億噸,相當于節約礦石資源6.5億噸、節約標準煤1.7億噸,這對于緩解我國資源能源緊缺的矛盾起到了重要的補充作用。
第二,是減輕環境污染的重要措施。原生資源開發、生產、加工、利用過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水、原材料,而且嚴重污染環境。而利用廢舊商品中的有用物質,不但能變廢為寶,還可產生顯著的環境效益。2012年,我國主要再生資源回收減少排放廢水1.12億噸、固體廢棄物3.39億噸、二氧化硫374萬噸、二氧化碳4億噸。
第三,是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的重要渠道。再生資源開發利用不僅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也需要貿易、物流、裝備制造等配套產業,在我國發展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為進城人員就近就業、就近創業提供了很好的渠道。
第四,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客觀要求。長期以來,我國資源循環利用企業規模小,技術裝備落后,回收利用水平低。樹立新資源觀,有助于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發展。通過建設示范基地,提高拆解加工利用水平,搭建公共服務平臺,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實現再生資源產業集聚發展和規模化利用。
記者:我國城市礦產現階段的開發利用情況如何?
金涌:建設城市礦產示范基地是我國“十二五”規劃綱要確定的循環經濟重點工程之一。2010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啟動了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工作,強調要實現回收體系網絡化、資源利用規模化、技術裝備領先化、產業鏈條合理化、基礎設備共享化、環保處理集中化、運營管理規范化等7個方面的要求。
在一些綜合性示范基礎和傳統集散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示范基地,吸引了大批分散經營戶和小企業入園發展,在園區內形成了分散拆解、集中加工、規模化利用的產業格局,已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集聚區。一些基地如寧波金田、安徽界首田營、天津子牙、河南大周等都聚集了大量城市礦產資源,通過深加工和利用,促進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減少了原生資源和能源的消耗。
建設城市礦產示范基地,也推進了技術裝備的改進,大大提高了再生資源加工利用水平。比如,上海燕龍再生資源利用示范基地的廢玻璃機械化破碎分選設備,大大提高了廢玻璃分選精度;浙江桐廬大地循環經濟產業園自主研發的“廢線路板閃速煉熔資源化處理技術”,可從廢線路板提取多種有價金屬。
一些傳統的再生資源集聚區,通過基地建設,加大環保投入,完善環保設施,實行污染物集中治理,對入園企業統一監管,有效解決了分散經營二次污染嚴重的狀況,使當地積存的環境不斷惡化的趨勢大為改觀。
記者:城市礦產開發還面臨哪些問題?需要如何解決?
金涌:目前我國城市礦產開發利用已經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如何讓新資源觀的理念深入人心,進一步提高再生資源的利用率,仍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解決。
第一,要從城市礦產基地的投資建設主體、規劃發展方式、原料來源渠道、項目設計內容、經營發展模式等方面入手,通過調查分析、案例研究,總結最佳實踐,推廣成功模式。
第二,要努力構建推動城市礦產開發利用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
第三,要加強統籌規劃和合理布局,減少盲目上再生資源項目,減少企業和園區之間的惡性競爭,淘汰落后和污染環境的小作坊。
第四,要大力研究如何利用財政、金融、稅收等各種激勵手段推動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推動相關的技術進步和應用,逐步形成以市場化發展為主體、政府合理引導的再生資源產業發展機制。要推動資源產品價格的市場化,同時強化資源開發利用環節的環保要求,通過原生資源價格的調整和嚴格的環保標準,倒逼再生資源利用水平的提高。
第五,要強化城市礦產示范基地與回收體系建設的銜接,保障原料來源,健全配套政策措施,減少重復建設,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回收利用技術,提高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環保水平和利用率。
總之,要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努力推動城市礦產產業健康發展,使城市礦產真正成為我國戰略資源的重要補充、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的重要載體、穩定和增加就業的重要渠道,使其真正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我國新型城鎮化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產業、資源和環境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