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以文化傳承打造思政“金課”
本網訊 (通訊員 潘懿 )“華陰剪紙是中國傳統手工藝之一。通過剪窗花,我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3月28日,華陰市孟塬鎮中心小學五年級一班學生蘆夢婷在參加學校“非遺剪紙進校園”活動后意猶未盡。
華陰剪紙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2020年5月,被列入“第五批華陰市級非遺保護名錄”。華陰市教育科技局以此為契機,積極將華陰剪紙納入各中小學課外興趣課堂,為全市非遺文化傳承注入活力。
“一張紙、一把剪刀、一雙巧手、一份匠心。孩子們在課堂上親身體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形態各異的剪紙作品激發了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華陰市孟塬鎮中心小學剪紙課堂負責老師王雅迪說。
近年來,華陰市教育科技局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以“學生素質綜合評價”為主旨,積極聯合市文旅局、市衛健局等部門,充分挖掘市內人文資源、歷史資源、紅色資源等,倡導各中小學積極打造華陰老腔、華陰剪紙、華陰素鼓等非遺課堂。
“開展‘非遺剪紙進校園’活動,不僅拉近了學生和傳統藝術的距離,還進一步深化了學校的思政教育課建設。今后,學校會一如既往地推動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讓孩子們在感受中華傳統文化魅力的過程中更加堅定文化自信。”華陰市孟塬鎮中心小學副校長齊小娟說。
3月27日下午,華陰市岳廟街道辦事處初級中學的“紅領巾講解員”社團成員走進西岳廟博物館,開啟課堂之外的思政教育課堂。“紅領巾講解員”身著校服,佩戴鮮艷的紅領巾,為當天的特殊游客——一群來自幼兒園的小朋友提供講解服務。
“今天,姐姐給我們講了很多故事。我知道了西岳廟和華山的故事,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參加活動的華陰市第三幼兒園小朋友張學輝說。
“我們不是簡單地講故事,而是對家鄉革命文化的一種宣傳,希望更多人了解西岳廟和華山歷史,從而知史愛黨、知史愛國。”華陰市岳廟街道辦事處初級中學七年級四班學生王玉婷說。
華陰市各中小學利用西岳廟博物館、陜西省榮譽軍人康復醫院院史館、魏長城遺址、楊震路廉政文化一條街等資源,創新打造“思政金課——紅領巾講解員”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黨愛國情懷。
“今后,我們將有效拓展學校思政教育的廣度和深度,創新開展讓學生樂于挑戰、樂于嘗試的活動,讓文化傳承更具活力,從而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華陰市岳廟街道辦事處初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楊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