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非洲菊為鄉村振興“錦上添花”
本網訊 ( 閆佳琳) 紅的像火,粉的像霞、黃的如金,春日里萬紫千紅還未盛開,在華陰市華山鎮楊寨村,園英農作物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5個大棚內的非洲菊卻競相綻放,美不勝收。
“南墻上的草也要清理下。”在叮嚀了工人除草事項后,合作社負責人周麥紅向前走兩步、貓下腰,仔細翻看起了非洲菊葉子。“葉子發黃是缺鐵,發黑是感染了灰霉。”
周麥紅是楊寨村人,別看她現在對非洲菊的種植技術嫻熟,一年前和其他人一樣,對它一無所知。原來,非洲菊原產于非洲南部,屬于外來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如今在我國部分地區也有栽培,主要用于切花、庭院叢植、布置花境及盆栽觀賞。
近年來,華陰市在發展鄉村振興中,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除積極發展本地特色產業,還鼓勵群眾開拓致富增收“新路徑”,實現區域優勢產業集聚發展,華山鎮搶抓機遇,發展非洲菊產業,助力鄉村振興“錦上添花”。
規模化種植小麥、在南方種植大棚韭菜,幾十年來周麥紅一直在農田憧憬著美好的生活。說起為何選擇種植非洲菊,52歲的周麥紅說,父母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從小她就為自己定下目標,一定要在這片土地上改變自己的人生。
2018年周麥紅擔任村委會副主任后,看到村里雖然區位優勢明顯,但集體經濟產業比較薄弱。如何發展特色產業,開拓致富增收“新路徑”,成了她經常考慮的事。
豐富的種植經驗,讓周麥紅懂得謀定后動。經常外出學習考察的她,終于在2023年1月云南考察花卉市場時看到了商機,非洲菊不僅名貴、花期長、經濟效益好,而且種植成本低,管護程序少。但云南和華陰環境氣候差異很大。能否存活? “沒有溫度就調節溫度,沒有技術慢慢學習。” 周麥紅沒有絲毫遲疑。
為了掌握非洲菊種植技術,周麥紅書本學、網上學,查閱遍了所有和之相關的知識。2023年5月非洲菊花苗種了下去。
一周一打藥,定期除草,除特殊時段需要三兩群眾幫忙,周麥紅一頭扎了進去。每天早晚通風、觀察長勢、預防病菌、按時灌溉,到9月第一茬花長成采摘,幾乎將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其中。“最難的是灌溉。非洲菊比較嬌貴,不喜水卻也不能缺墑,大棚內地面高低不平,經常出現低洼處積水現象,剛開始有好多苗子因此死掉。”那段時間,周麥紅一邊平整地面,一邊按少而勤進行灌溉,有時候在棚里一呆就是一整天。
九月,紅的、粉的、黃的,大棚內花苗成花海,引來許多人前來欣賞。華陰市華山鎮楊寨村成為渭南市第一個種植非洲菊的地方。看著朵朵盛開的非洲菊,周麥紅欣慰地告訴記者:“非洲菊還有其他花卉無法相較的特點,一是花期特別長,每年除最炎熱的七、八月份不開花,其他時段月月開花;二是非洲菊屬于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卻屬于木本植物,一枝苗成活三年到五年。”
3月1日采訪時,正趕上采摘期,周麥紅喊來了兩三名群眾過來幫忙,有位幫忙的大姐領著孫女也高興地參與其中,還沒等一包采摘夠,小女孩迫不及待地喊著我們給它和花兒拍照,鮮艷的花兒與漂亮的女孩相得益彰,大棚里大家干得興高采烈、喜氣洋洋。
目前,華山鎮非洲菊暢銷渭南各縣,新寵卷邊系列新品種切花一般賣到0.7元一支,最好時一支可買到1元。5畝大棚4萬株非洲菊年凈產值近30萬元。“如今有很多人前來學習,市場前景很樂觀,希望大家一起富起來。”對未來,周麥紅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