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市委宣傳部)“各位村民請注意,迷胡快樂苑七點半來我們村演出,請大家吃完飯到村部集合……”7月28日傍晚,陜西省華陰市華山鎮王道一村大喇叭通知不到半個小時,只見村部門前小廣場已被百十號老大爺老奶奶和小朋友擠得滿滿當當。
王道一村是出了名的戲窩子,這不,第一個節目迷胡現代劇《深化黨史學習新征戰》還沒表演完,只見臺下用手機錄制的大有人在,而小朋友們則躍躍欲試,擠在了最前面。“確實好看。 鄙驴床磺迩懊嫜莩鰪街弊陔妱榆嚿系脑摯鍛蛎悦隙紓}連連稱贊,“不管脫貧攻堅還是鄉村振興,思想認識特別重要,‘庭院劇場’用秦腔、迷胡、老腔、舞蹈和快板等形式宣傳黨的政策,歌頌美好生活,弘揚傳統文化,大家特別喜歡!
活躍在農村院落、村部廣場的華陰市 “庭院劇場”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很受廣大群眾歡迎,自2021年以來,共開展活動40余場次,宣傳教育群眾達3000余人,精彩紛呈又接地氣的文藝匯演讓廣大群眾得到藝術享受和心靈滌蕩同時,也為該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打下了堅實文化基礎。
“庭院劇場”“舞動鄉村”“田間課堂”“‘小紅’變‘大白’”……近年來,華陰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牽引,創新開展各類志愿服務項目10個,并將其作為引領文明之風的重要措施,做到成熟一個推廣一個,不斷滿足群眾文化多元需求,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市上專門以迷胡快樂苑團隊為主體成立了文藝志愿服務隊,目前我們這支隊伍有16人,都是熱愛黨、愛好文藝的老教師、老干部和鄉賢文化骨干。”剛剛唱完迷胡《焦裕祿》選段《老百姓心里有桿秤》的迷胡快樂苑團長段萬選介紹說,“今天共演出15個節目,其中《深化黨史學習新征戰》《十唱公仆作風變》《抗擊疫情保平安》《山水華陰美名傳》等都是圍繞宣傳國家大政方針和市上中心工作自編形成的,形式包含快板、說唱、三句半、迷胡等。”
沒有舞臺車、沒有高檔音響、更沒有闊氣的樂隊,志愿者們每到一個村莊,鑼鼓一敲,支起攤子就唱起來。將近兩個小時演出,臺中央志愿者演的投入,臺下面觀眾看得入迷,現場掌聲不斷,晚上九點半演出結束,許多群眾都感嘆還沒看夠呢!“贏得了人們贊譽,雖然很忙碌,但心里總是充滿歡樂!敝驹刚咄醺G僬f。
“我們在開展日常的宣講活動過程中發現,我市114個村16個社區大約有數千人的農村留守老人、老戲迷、留守婦女和脫貧攻堅易地搬遷群眾,因對電子產品使用不熟,文化生活單一,加之對 ‘讀文件’式的宣講活動不感興趣,導致對黨的政策方針了解的不夠,所以我們實施了‘庭院劇場’志愿服務項目。既讓群眾在家門口欣賞了傳統文化,又使群眾得到了思想教育!痹撌形拿鲗嵺`中心負責人說。
下一步,華陰市“庭院劇場”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還將深入塬區、山區、庫區等偏遠鎮村的群眾家中,有計劃地開展針對性演出活動,在為廣大農村群眾送去精神大餐和文化大餐的同時,進而達到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