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操视频在线/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欧洲黄网站/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免费观看

  您好,歡迎光臨《絲路情韻》網, 網址:www.siluqingyun.com; www.tj-hsx.com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絲路要聞    魅力西部    國外風情    絲路在線    絲路頭條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絲路論壇    軍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聲秦韻    東盟在線
光影華山    今日華山    人文華山    山水華陰     驢友在線    文化在線    紅樹林影視   財富人生    企業家風彩    景點推介    旅游世界    軍旅在線    杏林風景    農業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檢察    西部法院    資源與環保   歷史名勝    歷史典故    傳奇故事    歷史名人    藝術精品    社會萬象    旅游文化    傳統工藝    奇石根雕   民間藝術
華陰政法      攝影家      風光攝影      人物攝影     書畫長廊    名人書畫      綜藝在線      小說       散文       詩歌       劇本      雜文隨筆      紀實文學    生活百科
 
   □ 絲路在線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體:美軍 ..
· 人民觀察 | 三個關鍵詞 ..
· 金秋時節處處好“豐”景 ..
· 陜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機暴雨 ..
· 網信部門公開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屆消博會丨創新消費融 ..
· 青瓦土墻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貸利率又降 ..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 ..
· 油價6連降 ..
詳細內容
 
茶菊香里的好日子

茶菊香里的好日子


     “走,上工了!”8月20日,華陰市孟塬鎮馮池村的馮建設吃完晌午飯,給脖子上搭了一條舊毛巾就立馬趕到村里的茶菊產業園。

“在產業園干一天活兒能掙70元,口袋里有了零花錢,不用兒女操心了。”馮建設咧開嘴笑著說。

說完,馮建設和10余名工人身背噴壺、頭戴草帽,在郁郁蔥蔥的菊花田中忙碌起來。

“過去我們村主要種植玉米和小麥。”馮池村黨總支書記馮勇軍說,由于處于溝坡地帶,土地貧瘠,糧食產量一直上不去,一畝地純收入不到300元,村里大部分人都外出打工了。

眼見村里年輕人越來越少,村民的收入難以提高,馮勇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14年,他帶領馮池村兩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四處走訪、考察,苦尋致富出路,先后前往山西、河南、安徽等地,對菊花的種植技術、產業模式、市場前景等諸多方面進行考察,并與渭南市、華陰市的農業專家聯系,對馮池村的土壤結構、肥力、有機質含量等進行全面檢測。在綜合考量、反復論證之后,馮池村兩委最終下定決心,要發展茶菊產業!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2015年,村支部委員馮抗美帶頭試種胎菊1.7畝,當年,每畝地凈利潤就達到3500元。隨后,馮勇軍和黨員蘇新建、馮班記等人一起實施規模化試點,帶頭種植菊花100畝。

為了發展茶菊產業、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提高產業競爭力、減小發展風險,2016年,村上又先后成立了華陰市大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和華陰市馮池種植專業合作社,建成了集菊花種植與深加工為一體的綜合農業產業基地。

“按照‘黨支部+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模式,依靠黨建引領,鼓勵企業和合作社帶頭推動產業發展,進而吸引農戶入股參與。現在,村里的茶菊產業有序發展,效益良好。”談到馮池村菊花產業的開拓與發展時,市委宣傳部駐華陰市孟塬鎮馮池村第一書記楊凱說道。經過五年的探索與發展,馮池村走出了一條黨建與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如今,馮池村已經形成了集種植、收購、加工和銷售于一體的菊花產業鏈,茶菊產品遠銷江蘇、安徽、浙江等地,供不應求;每畝菊花可帶來6000元的收入,2019年,馮池村人均純收入已經達到了13000元。

馮池村發展茶菊產業,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又推動了整村產業發展,還輻射帶動了周邊村剩余勞動力就業。目前,馮池村的專業合作社一共種植了190畝菊花。栽種、除草、澆水、采摘菊花等工序需要大量的工作崗位。平時每天需要40名工人,每逢采摘旺季,日均用工人數高達480人,采摘一斤菊花就可以獲得2元工費,熟練工每天可以掙150元左右,馮池村以及周邊村鎮的農民紛紛前來務工,補貼家用。據馮勇軍計算,2020年全年共為村民支付工費22萬元。

馮勇軍算了一筆賬,村民流轉土地可以得到每畝200元的流轉費,每戶入股大豐公司還可以獲得分紅,平時還可以在產業園打工掙工資。這三條“保險繩”是馮池村村民家庭收入的堅實保障!

“產業發展讓村子富了,農民腰包鼓了,村子也更美更文明了。”華陰市孟塬鎮黨委書記姜鵬說,產業園將村里的閑置勞動力充分地利用了起來,村民手里有了事做,閑聊斗嘴的沒有了。老人手里有了零花錢,家庭矛盾也明顯減少了。產業發展不僅讓村民脫貧致富,也帶來了“附加效益”,讓老百姓在方方面面都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和好處。

“最近,我們計劃發展精細化種植,引進了移栽一體機和大型凈水設備,繼續提高種植效率和產品質量,努力將每畝菊花的收入提高至1萬元。”談及下一步打算,馮勇軍充滿信心地說道。

村民的生活一天天富裕起來,馮池村的環境也大為改觀:道路整潔、路燈明亮、垃圾集中處理、農廁升級改造。漫步馮池村的主巷道,一派古色古香的氣息撲面而來,從房屋墻壁到街道路面,甚至路邊的排水溝都被統一改造為中式風格,古樸大氣。在村里巷道、文化廣場等地,文化墻和宣傳欄隨處可見,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標語、宣傳畫如春風化雨,浸潤人心。

夜幕降臨,在村里的文化廣場,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伴隨著音樂跳起了健身操,整個馮池村呈現出菊花香、歌聲美、村民富裕充實的幸福景象!               【 馬培堯 記者 趙倩茹 】 



【作者: 】  【發表時間:2021/9/7】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和諧陜西網 銅川慈善協會 渭南文物旅游網 環球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國際日報 中國檢察網 中國法院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 央視網 中國公安 中國文物信息網 太華索道 陜西 西部法制報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