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市羅敷鎮上營村第一書記馮峰正在“直播帶貨”
寒露時節的秦嶺依舊蔥綠,遠眺陜西省華陰市羅敷鎮上營村,在山峰的掩映下,顯得更加寧靜、祥和。一幢幢干凈、整潔、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脫貧群眾紅紅火火奔小康的美好畫卷躍然眼前。
在上營村人心里,如今的幸福生活離不開他們的領航人——華陰市檢察院派駐羅敷鎮上營村第一書記馮峰。上營村轄5個村民小組,292戶1294人,耕地面積1200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戶29人,村民的主導產業以傳統農業種植及外出務工為主,不但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收入更是入不敷出。
“為了尋找適合村里發展的產業,他沒少操心。”同事孫海合說。最終,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馮峰提出種植大棚水果的產業發展思路。
思路有了,但是哪種水果能賣上價錢?投入資金從哪來?如何能快速打開銷路?這一系列問題讓馮峰陷入了思考。他和村干部主動去周邊村子學習取經,經過村委會討論后,決定種植大棚吊籃西瓜和綠皮脆瓜。
“產業脫貧離不開資金支持,不能讓啟動資金成了這次產業發展的攔路虎。”馮峰說。在他的努力協調下,從包聯單位及市財政爭取100萬元扶貧資金,8座大棚順利建成,產業紅紅火火干起來了。他積極探索合作社扶貧發展模式,讓合作社挑起脫貧重擔,逐步走出一條“黨組織+合作社+貧困戶”脫貧增收的新路子,有效解決了20人就業,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6戶。
為確保吊籃西瓜和綠皮脆瓜有銷路,馮峰開始忙前忙后做宣傳,同事、親戚朋友都成了他的銷售對象,微信朋友圈也發布了第一條售賣信息:“羅敷鎮上營村的吊籃西瓜全面上市了,歡迎大家訂購,一箱5—6斤,量大從優。”
考慮到朋友圈的局限性,馮峰決定聯系電商平臺,自己為綠皮脆瓜代言:“皮很薄,吃起來很脆、很甜,保證質量,可以放心購買,如有質量問題,可以退貨。”通過各種方式的推廣,最終銷售500余箱,共計2.5萬余元。
從2016年12月上任后,馮峰從內心深處時刻提醒自己,要真真正正為群眾干點事,他因戶因人施策,逐戶逐人分析研判貧困戶的貧困程度、致貧原因,開展“靶向治療”。
閆興旺是上營村的五保戶,也是2016年識別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最早住在一間由石棉瓦搭建的簡易棚中,破破爛爛的簡易棚與村里其他房子相比,顯得更加破爛不堪。看到閆興旺如此艱苦的生活環境后,馮峰的第一想法就是盡快幫他改善住房環境。經過3年的幫扶,閆興旺建起了兩間32平方米的平房。
住房條件改善了,也應該讓閆興旺生活有保障,幸福有依靠。馮峰和村干部商議后,決定安排閆興旺為村里當保潔員,每月500元的工資解決了閆興旺生活上的后顧之憂。他鼓勵閆興旺自主創業,為他出謀劃策,閆興旺利用家中的三輪車在太華湖景區出售飲料,每天收入30元,不算五保金閆興旺現在每月也有近千元的收入。同時,上營村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產業為其分紅3300元。“通過勞動獲取報酬,極大地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和信心。”馮峰說。
他把發展和變化帶到上營村,上營村慢慢“蘇醒”了,他的扶貧故事依然在繼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