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華山“守護者”——記華陰市公安局翁峪警務室民警孟拉石
渭南日報 2018-09-18 13:57:21
渭南日報全媒體 記者 種艷 通訊員 常英
華山,因它的險峻而聞名世界,翁峪,是華山的“仙境”之一。5年,孟拉石在這里守護者游客和百姓的安全。
50歲的孟拉石,是華陰市公安局華山景區翁峪警務室民警。從警20多年來,先后被授予渭南市首屆“十大杰出人民警察”光榮稱號、被渭南市委、政法委評選為“人民滿意政法干警”,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
他是景區“大忙人”
翁峪里的風穿過山谷,樹兒們隨之搖曳。工作在這里的孟拉石和戰友們卻無暇欣賞美景,“老孟,你整天都是忙忙碌碌的,慢些怕啥。”翁峪的老鄉打趣說。他依舊是憨厚的笑容,卻并沒有放慢腳步。500多個日夜,他堅守在崗位,把平安和服務獻給了華山來來往往的游客群眾。
華山太華索道2009年11月開工建設,2013年4月全面開通,期間,矛盾糾紛不斷,村民因征地、運營等諸多問題,堵路、阻工事件不斷發生,西線索道一度成為華山景區管理的困惑和難題。在華山景區翁峪警務室成立后,孟拉石帶著對公安事業的執著和對景區工作的熱愛,主動請纓、勇挑重擔,成為一名警務室民警。孟拉石深知華山景區治安治理責任重大,點多、面長、線廣的現實困難給他以重壓,多年的公安基層工作經驗,使他意識到,要把景區警務工作搞好,就一定要帶出一支過硬的隊伍,要讓全隊民警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他的家近在咫尺,但自從來到警務室后他卻幾乎沒有回家睡過一晚,他把警務室當作了自己的家,把8名協警隊員當成自己的孩子,加強協警的學習和日常教育訓練,使他們成為一支“拉得出、追得上、打得贏”的鐵警。
他是轄區“活地圖”
孟拉石還被這里的群眾稱為“活地圖”,轄區里沒有他找不到的地方,沒有他不認識的住戶,各家的情況都裝在他心里。讓人驚嘆的是,翁峪轄區不同其他地方,轄區在大山里,住戶很多很分散,他是步行一點點了解,這是怎樣的耐心和責任心才能完成。除此之外,就是復雜的警情,這就不單憑高度的責任心了。
孟拉石剛一到任就將太華索道與周邊村組的矛盾糾紛調處工作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他利用20多年的基層公安工作經驗,在全面了解矛盾糾紛癥結的基礎上,多方協調、多次深入村組,了解群眾意愿、進行政策宣傳和法律解讀,使景區周邊的突出治安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各類矛盾糾紛得到平息,極大預防和減少了各類群體性事件的發生。針對翁峪景區內私車營運、私拉游客逃票進山等違法行為,孟拉石采取固定點檢查和不定期動態巡查的方式,強化查控力度、凈化旅游環境。
他給警務室“裝上腿”
2016年4月20日下午3點,接110指揮中心指令,一名50歲左右的馬來西亞游客在西峰平臺暈倒且身體抽搐不止。得此情況,孟拉石在撥打120急救電話的同時,一方面聯系太華索道工作人員為其提供救急通道,一方面立即派警務車在索道下站進行接應,確保第一時間將游客安全送往醫院救治,老人拉著孟拉石的手不斷點頭致謝。
當得知轄區有困難老人,他及時趕到,無怨無悔貢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老人家。華山旅游高峰人流量大,轄區容易發生偷盜類案件,他主動印制了單面帶膠體的溫馨提示,免費發給店主貼在墻上以及為大家普及在購物時應該如何防盜的安全知識,起到警示提示作用,受到群眾一致好評。
景區警務室游客丟手機、丟包、找人等求助信息數不勝數,針對這一特點,孟拉石積極整合多方信息資源,在調取監控錄像、走訪攤販及工作人員的同時,都會第一時間將情況發布到華陰公安警務指揮群、政工群、治安群,微博值守民警也會第一時間發布微博,集全警之力、全民之力幫助尋找。一年來,為實現警務室工作的立體式推進、全過程覆蓋,他給警務室“裝上腿”,專門用一輛警車帶上必要的資料和應急設施,在華山景區內隨時為群眾服務,遇到旅游高峰期人流量聚集的地方就進行安全宣傳,遇到群眾有困難了就幫忙解決一下。華山警務室不再是某個固定的辦公地點,而是群眾招手即停的及時雨,也成為華山頂上另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這些數字是孟拉石工作的點滴更是默默的守護。2017年,檢查車輛6000余輛,無票上山游客300余人,勸返違規車輛700輛,查獲非法拉客車輛100余輛。處警50起,查處治安案件7起,向轄區派出所移送刑事案件2起,化解矛盾糾紛30起。完成各類執勤任務122件,協助管理站防火演練4次。先后救助群眾300余人次,為游客尋找走散老人、兒童30人次,尋找丟失物品150余件,現金50000余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