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日,渭南市人民檢察院重罪檢察部主任曹梅帶領市、區兩級院重罪條線檢察干警,赴臨渭區蔣家遺址開展文化"尋保傳"專項活動實地尋訪,臨渭區文物部門代表及文物專家一同參加。通過實地走訪、部門聯動、法治宣傳等工作,共商文物保護之策,為加強基層文物保護、傳承文化根脈注入工作動能。
臨渭區蔣家遺址位于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向陽街道蔣家村東,北距渭河約5公里,南依秦嶺,地處沋河出山口東側的山前臺地,是一處距今約5900—5400年的仰韶中期廟底溝文化聚落遺址。該遺址于2024年因蔣家水廠建設項目被系統發掘,出土了大量遺跡和遺物,為研究黃河流域文明起源提供了關鍵實證。
一行人深入蔣家村蔣家遺址核心區域進行尋訪,重點查看遺址標識 、遺址范圍和界樁、文保石牌和責任公示牌、周邊環境等情況。檢察干警同文物部門工作人員和文保專家現場溝通交流,全面了解該遺址發掘和保護現狀。據文物保護專家介紹,該遺址作為仰韶中期廟底溝文化重要遺存,其灰坑、生活區及大型房址等遺跡具有不可再生性,是首次在關中東部發現仰韶中期偏早階段遺址,為探討半坡文化史家類型向廟底溝文化發展演進,特別是為廟底溝文化的起源問題探索提供了新材料,文物保護意義重大。
經過現場走訪和共同會商,針對發現問題,檢察機關提出針對性意見建議。行政機關對此高度重視,及時落實提升,并回復工作進展情況。同時大家集思廣益,就建立文物保護長效機制,促進文物保護工作可持續發展提出工作之策。
在文物保護與發展的辯證關系中,檢察機關始終秉持"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凝聚多方力量,強化有效性持續性保護。正如參與活動的文保專家所言:"當檢察藍與文物保護交織,我們守護的不僅是歷史遺跡,更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根基。"下一步,臨渭區檢察院將持續深化文化"尋保傳"專項活動,用心尋訪、用力保護、用情傳承,以法治力量讓沉睡的文明瑰寶煥發出新時代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