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臨渭檢察)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文物古跡、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的傳承與見證,保護文物古跡、文化遺產不僅是對歷史文明的保護,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揚。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近日,臨渭區檢察院組織干警實地尋訪渭南市臨渭區名勝古跡——六姑泉,對六姑泉的周邊環境、保護石碑等進行實地查看。此次尋訪,旨在對保護文物的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了解,為后續開展相關動作打下堅實基礎。
六姑泉原名瑞泉觀,屬渭南八景之一。地處陜西渭南城區東南方向,出城南行五里,在沋河西岸的西塬半坡,地屬蔣家行政村。自唐、宋、金、元以來,在此設寺設觀。明嘉靖年間,本縣名士南大吉,罷官后曾在此建“沋西草堂”,從事講學和著作。瑞泉觀在歷史上屢建屢毀,但在清代還頗有規模,民國初年,瑞泉觀依然是渭南名勝,觀中有老君殿、六姑祠、六角亭等,多處泉眼潺潺流水,匯集成一股泉水,從石刻青龍口中噴出,形成天然小瀑布。渭南縣每年的圣會——三月三、九月九古廟會就是在這里舉辦。
近代六姑泉曾遭受嚴重破壞,山坡上的松柏、白楊等樹木亦被大量砍伐,曾經的六姑泉水被合為一池。1981年,六姑泉道觀被確定為縣級保護文物,劃定了保護范圍。2005年,臨渭區道教協會在原址重新修建道觀,在原址蓋有兩座簡易房間作為大殿,在唯一的一眼泉水上建一間拱門,為周邊群眾取水方便。幾經變遷,如今六姑泉雖已沒有往日的熱鬧,但六姑泉水仍滋養眾生,曾經的歷史依然凈化者眾生的心靈。
尋訪過程中,檢察干警仔細查看道觀的建筑主體、六姑泉周邊環境等情況,對存在的部分建筑構件風化損壞、周邊環境存在山體滑坡隱患等問題進行詳細記錄和拍照,并與前來接泉水的群眾深入交流,傾聽群眾對六姑泉保護的建議,同時向群眾普及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提升群眾的法律意識。
下一步,臨渭區檢察院將持續推進“尋訪文物古跡 保護文化遺產 傳承中華文明”專項活動,對文物古跡日常管理的難點,積極與文旅部門溝通交流,督促相關部門加強對文物古跡的日常維護,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司法保護力度,為保護文物和文化遺產、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貢獻檢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