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無小事,民生暖民心。
今年以來,臨渭區人民檢察院按照最高檢、省、市檢察院“檢護民生”專項行動工作部署,扎實履職,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發揮“清渭源”品牌引領作用,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社會治理,化解公益受損等現實問題,促進重點領域、突出問題系統治理,不斷書寫民生福祉新答卷。
助力鄉村振興提質增效 服務“三農”民生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臨渭區檢察院聚焦“三農”,針對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河道污染、農業生產廢棄物等民生關注問題展開監督。結合地域特征錨定方向。渭河在渭南城區橫貫東西,赤水河、沋河、零河紛紛匯入,在臨渭區境內的總流段長120余公里,渭北排堿工程臨渭區段總長586.12公里,然而,在渭河和排堿渠傾倒及堆放垃圾的問題屢禁不止;臨渭區作為農業大區,耕地面積達105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25.27畝,但其建后管護問題頗為突出。剖析原因以求標本兼治。該院經眾多實地調查發現,河道污染主要源自生活垃圾及農業生產垃圾,村民環保意識薄弱和管理機制不健全是主要成因;高標準農田“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建后管護機制不完善、管護主體責任難以落實是管護存在的主要問題。因地制宜開好“藥方”。發揮河長+檢察長聯系機制作用,推動落實河長制,督促清理河道內堆放的各類生活垃圾20余噸;針對農藥包裝等農業生產廢棄物隨意丟棄問題,督促相關部門開展專項行動,增設并完善回收裝置、健全回收臺賬,落實農藥經營者農藥包裝回收義務,加強宣傳“誰使用,誰交回”的處理方式,從源頭化解農業面源污染;邀請農業農村相關街鎮負責人,多次實地查看并召開磋商會議,凝聚治理合力,提升治理效果,筑牢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的堅實屏障。
聚焦新業態食品安全 守護基本民生
互聯網的發展催生了各類新業態,臨渭區檢察院以督促新業態食品安全為突破口,在保障消費者享受新業態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守護食品安全的底線。關注切口既小又“新”。歌舞娛樂、溫泉水療、茶具銷售門店等在提供服務的同時還提供餃子、米線等簡餐;外賣平臺商家月銷量榜位居前列,從未向消費者提供堂食;月子餐集中制作統一配送等,皆為新的消費形態。線上+線下雙重核實。臨渭區檢察院通過從美食博主“探店”食品廣告、外賣平臺、母嬰交流群等渠道收集線索,確定重點核查清單;實地走訪餐飲經營者,通過查看食品經營許可證、食品及食品原材料的索票索證,后廚衛生及從業人員健康證明等方式進行核實,并詢問相關負責人等,發現新業態中平臺商家監管缺失、不到位的情況,且缺乏消費者等大眾監督,食品安全隱患較為突出。重點監管守護食品安全。針對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超范圍經營,發現過期食品或食品原材料等問題,督促相關部門加強監督管理,市場監管部門加強“X+餐飲”、外賣餐飲、月子餐配送等新業態食品安全監管,開展整治過期食品專項活動,對上述行業全覆蓋排查,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72份,立案9家,罰款33300元,沒收過期食品109.65公斤,新業態食品安全狀況得到顯著改善。
大數據賦能國有財產保護 保障民生“家底”
變革傳統監督思維和辦案模式,將大數據監督模型作為檢察辦案的有力工具,推動公益訴訟檢察國有財產領域從個案向類案拓展,辦案效率大幅提升;從被動等待線索變為主動挖掘,監督范圍更廣;從單純辦理案件向參與社會治理轉變,監督效果更顯著。大數據排查線索。借助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對各個部門的數據予以篩查和分析,迅速察覺可能存在的國有財產流失線索。例如,通過對交通事故信息與同時期醫保結算數據的比對,發現違規支付醫療保險基金的線索;通過對排污許可證和環境保護稅征收信息比對,發現漏征環境保護稅的線索。強化調查核實。對于模型篩查出的線索,進行深入的調查核實,收集相關證據。通過重點查閱住院病歷,詢問醫保定點醫院相關負責人;查閱稅務登記證、排污許可證、稅收繳款憑證等,用實地勘查等方式調查核實,對于查證屬實的國有財產保護問題,依法提出檢察建議,督促相關部門整改,累計督促追繳環境保護稅和醫保基金等國有財產損失20余萬元。延伸監督路徑。針對線索暴露的與檢察監督有關的民生、社會治理問題,立足法律監督職能,制發社會治理檢察建議。在督促征收環境保護稅和追繳違規支付醫保基金案件中,不僅成功追回國有財產損失,還推動醫保部門、稅務部門完善制度與其他單位的協作機制,有效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筑牢公共安全防線 以大安全保“大民生”
聚焦“護民之盾”、關注電梯安全,著力督促完善公共安全體系,從“治已病”向“治未病”拓展,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
事前預防為主,監督端口前移。維護公共安全必須防患于未然,臨渭區檢察院將關注點聚焦人防工程設施保護和電梯安全等重點工作,經實地走訪、調取人防工程和電梯基礎信息、管理維護等相關資料,全面摸排安全隱患問題。堅持抓住根本,消除安全隱患。人防工程設施在管理維護方面存在疏漏,主要表現為人防工程設施功能區無標識、使用管理底數不清、消防安全隱患等;電梯運行方面,老舊電梯維護不當和管理缺失、新裝電梯未登記即投入使用、超期未檢測檢驗等安全隱患突出。臨渭區檢察院針對上述問題進行精準監督,提出檢察建議,全力督促風險的前瞻化解。堅持跟蹤問效,接受多方監督。督促行政機關轉變思想,加強備案監督、落實網格管理及時消除隱患,組織“益心為公”志愿者通過情景模擬等方式核實整改效果。在辦理督促人防工程設施規范管理行政公益訴訟案中,督促108個人防工程使用備案,墻體涂色2.62萬平方米,安裝標識牌190個。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聽證員前往多處人防工程進行查看,現場聽證,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提升公眾對人防工程的知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