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9日
安康市人民檢察院圍繞精準扶貧打造“精準預防”
本網訊 (通訊員:周敏)長期以來,安康市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特殊,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返貧率高,至 2015 年底,全市仍有貧困村1158 個、貧困人口 58.17 萬人,是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脫貧攻堅主戰場的核心戰區。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不斷深入,扶貧政策和扶貧資金將更加密集投放。為保障扶貧政策良好落實,扶貧資金真正惠及貧困群眾,安康市檢察院主動融入脫貧攻堅大局,下沉檢力,延伸法律監督觸角,在“精準”上做文章,著力構建網格化職務犯罪預防體系打造“精準預防”。
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施策是關鍵。從近三年職務犯罪案件辦案情況看,涉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呈現出“蠅貪”“蟻貪”問題突出、窩串案突出問題突出等情況,有的國家工作人員和農村“兩委”人員雁過拔毛、無利不貪,嚴重啃食了基層群眾的獲得感,影響了“三農”政策、扶貧政策的有效落實。而扶貧工作任務繁重涉及面廣、資金管理使用監管難度大,針對這一難題安康市檢察院實施精細化預防。一是瞄準扶貧開發的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崗位,全方位、無死角逐一排查廉政風險點及職務犯罪風險點。制定精準的預防措施,聚焦重點、持續用力,使預防工作領域精準、環節精準、崗位精準、措施精準、落實精準。二是針對扶貧資金分布流向,精確分析評估在資金項目申報、審批、執行中的風險點和監督管理薄弱環節以及容易誘發職務犯罪的因素;適應扶貧資金項目審批權限下放到縣的新形勢,建立健全各類扶貧項目資金使用管理的配套制度,確保扶貧資金使用管理有章可循、規范運行;組織財政、審計以及其他資金使用管理相關部門,認真開展扶貧資金使用管理情況檢查,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積極引入第三方開展對扶貧資金使用管理情況的監督檢查;針對扶貧領域的職務犯罪和誘發職務犯罪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開展預防調查,提出檢查建議,并督促相關單位整改落實。同時創新職務犯罪預防方式和載體,安康市、漢濱區兩級檢察院投入400余萬元,建設西北一流、安康首家預防職務犯罪警示教育基地,預計于今年5月份投入使用。
主動延伸觸角,精細化建網是核心。構建以縣(區)為中心,貧困鎮、村及重點項目為輻射點,以群眾參與為基礎,以檢察官包鎮、村、項目為抓手的縱向到底、橫向互聯的網格化預防體系。充分發揮派駐檢察室植根基層、貼近群眾、熟悉了解農村基層情況的優勢,在貧困村、鎮建立工作聯絡站,推行檢察官包鎮鎮村,聯系重點扶貧項目制度。聘請第一書記或駐村工作隊員擔任聯絡員,提供法律咨詢,開展預防犯罪,推動陽光運行機制,提供法律服務保障。堅持“群眾路線”,堅持模范引領,大力推進預防職務犯罪進村到戶活動,開展扶貧開發預防職務犯罪示范鎮(村)、示范項目創建活動,以示范促廉潔,確保扶貧資金發放到哪里,法律監督就跟進到哪里,讓扶貧資金在陽光下運行。2015年以來,寧陜縣院打造的“秦嶺深處檢察網”已發揮效用。
細化工作職責,精準預防實效是重點。為提高預防實效下一步,在檢察干部包村聯鎮,包抓重點項目預防工作中,要按照細化工作標準,夯實工作職責的要求實施“五個一”工程,既送一本書、講一堂課、制一張表、寫一份征詢群眾意見書,進一步精準提升預防實效,鞏固預防成果。送一本書。將預防職務犯罪相關法律法規、典型案例、扶貧政策資金管理規定等匯集裝訂成書(冊),送給包聯鎮村的干部群眾,營造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圍;講一堂課。包聯檢察干部精心準備,為所包聯村、鎮干部、重點項目實施相關人員講法制課,打好廉政“預防針”;制一張表。制作扶貧工作的村、鎮及重點項目操作流程圖,廉政及職務犯罪風險點和相應防控措施一覽表,在當地以適當方式進行公示公告,自覺接受各方面監督;寫一份征詢群眾意見書。主動下訪、巡訪聽取群眾對扶貧工作及干部廉政工作的意見建議,切實傾聽群眾的聲音;制定一套完善預防工作方案。按照“五精準五到位”的標準,制定切實可行的預防工作方案,讓“精準預防”落實落細,成為預防工作的新常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