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縣人民檢察院“創建學習型檢察院”工作紀實
走進岐山縣檢察辦公大樓一種濃厚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樓道內潔凈的墻面上恰到好處地掛著一些字畫,平添了幾份文化氛圍。全院每個辦公室都是那樣潔凈而又整齊有序,干警們不是在忙業務就是學習。檢察長董江濤辦公室那種文化氣息更是濃。董江濤是位標準的北方漢子,雖然年屆五旬,可他那精、氣、神讓人感到四十剛出頭。董江濤是位農民出身的檢察長,骨子里卻有文化人的求知欲。他憑著勤學、吃苦、堅毅、忠誠和厚道,從一個鄉鎮文化站干部被一級級提拔為鄉鎮領導,縣黨委、政府部門領導直到檢察長。
說到岐山縣檢察院的學習之風,董江濤檢察長感慨萬千地說:“一個檢察院的整體作風和檢察長的作風是分不開的,我這人沒啥大本事,就是愛學習,很注重個人言行的感昭作用,每到一個單位任領導我都號召同志們勤奮學習,在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知識是力量、智慧和成功之本。豐富的知識將會使一個人終生享用不盡,會開闊人生遠景提升人生價值,知識會使一個人的語言、行動發生根本變化。一個檢察院干警的整體文化素質提高了,行政管理、思想作風、業務工作都會迎刃而解。”
2003年董江濤調任岐山縣檢察院檢察長后發現干警的文化知識、執法水平遠遠跟不上飛速發展的時代和工作形勢。和院黨組成員達成共識后決定開展“創建學習型檢察院”活動。
在開展“創建學習型檢察院”活動中,黨組一班人身先士卒,帶頭落實責任,帶頭學習調研,帶頭交流學習體會。在創建活動中岐山縣檢察院建立完善了中心組學習制度,干警學習制度,黨員學習制度,出臺了從優待警八項規定。鼓勵干警參加法律專業本科、研究生學習,并在學習時間、學費報銷、組織培養等多方面給予傾斜。對每年發表調研宣傳稿件的干警,及時進行獎勵和通報表彰。在選人用人上,也注意把熱愛學習、勤于鉆研、學有成就、實績突出的干警選拔到中層和領導崗位上。
他們想方設法克服經費困難,為全院每位干警配置了一臺電腦,開通了檢察專線網,建立了專門的電子閱覽室,利用檢察業務動態管理系統開展網上學習。并將部門和個人學習的考核考評情況納入年終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當中。 在創建“學習型檢察院”過程中,他們要求干警本著“缺啥補啥、急用先學”的原則,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出個人素質提升計劃,將其學習內容劃分為共性和個性兩部分。對共性內容,院里組織進行專人定期輔導。對個性內容,為干警提供一切便利進行幫學。針對司法實踐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成立了反貪工作規范化辦案流程和管理體系課題攻堅小組、立案監督難點課題攻堅小組、公訴疑難案件課題攻堅小組進行學習探討。
在創建“學習型檢察院”過程中,廣泛開展“讀一本有益的書,寫一篇讀書心得”活動。創新學習方式,建立學習日制度。積極組織各部門負責人進行業務知識講座。三年多來,岐山縣檢察院共邀請法學專家、學者和本縣行政管理部門的負責人來院講課達到60多場。開展“學、趕、幫、超”讀書活動,規定每名干警每年至少讀5本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書籍,要撰寫讀書摘要和學習心得,并與年終考核掛鉤。
岐山縣檢察院“創建學習型檢察院”活動已顯露出了很強的生命力和推動力,全院各項工作和干警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領導班子駕馭檢察工作全局的能力和創新發展的水平不斷提升,論事決策能力大大增強,更加有力的發揮了火車頭的作用,院黨組一班人齊心協力,勇于開拓,扎實工作,帶頭苦干,深入開展學習型、服務型、落實型、發展型、創新型的“五型”機關創建活動,在縣級機關被樹立為典型。“兩房”建設和信息化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去年已建成投資450萬余元,建筑面積3460平方米的新辦公大樓和附屬樓并已投入使用。建成了局域網、開通了檢察專線網等,實現了信息化管理,建成干警電子閱覽室、偵控室和訊問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錄音錄像設施。全院干警中形成了崇尚學習的良好氛圍,出現了比學習,比能力,比貢獻的風氣,干警中發生了“五多五少”的可喜變化:合作共事的多了,消極懈怠的少了;奉獻的多了,計較的少了;理解的多了,埋怨的少了;文明的多了,粗俗的少了;愛崗的多了,爭利的少了。在各個崗位上涌現出了一批先進個人和業務骨干,近三年來有11名干警通過專升本學習獲得本科學歷,4名干警參加了研究生進修班學習。規范化管理,學習型管理模式已經形成。學習型的管理模式滲透在各個管理層面,在各項管理體系中發揮了核心作用。近幾年來岐山縣檢察院 院批捕、公訴案件辦案準確率均為100%,反貪、瀆檢、檢察理論調研和宣傳等項工作均名列全市先進行列,全院整體工作連續評為縣級目標責任制管理優秀單位。2005年,被陜西省檢察院評為先進集體,并記集體二等功,被寶雞市委、市政府評為“人民滿意的政法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