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操视频在线/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欧洲黄网站/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免费观看

  您好,歡迎光臨《絲路情韻》網, 網址:www.siluqingyun.com; www.tj-hsx.com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絲路要聞    魅力西部    國外風情    絲路在線    絲路頭條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絲路論壇    軍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聲秦韻    東盟在線
光影華山    今日華山    人文華山    山水華陰     驢友在線    文化在線    紅樹林影視   財富人生    企業家風彩    景點推介    旅游世界    軍旅在線    杏林風景    農業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檢察    西部法院    資源與環保   歷史名勝    歷史典故    傳奇故事    歷史名人    藝術精品    社會萬象    旅游文化    傳統工藝    奇石根雕   民間藝術
華陰政法      攝影家      風光攝影      人物攝影     書畫長廊    名人書畫      綜藝在線      小說       散文       詩歌       劇本      雜文隨筆      紀實文學    生活百科
 
   □ 絲路在線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體:美軍 ..
· 人民觀察 | 三個關鍵詞 ..
· 金秋時節處處好“豐”景 ..
· 陜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機暴雨 ..
· 網信部門公開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屆消博會丨創新消費融 ..
· 青瓦土墻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貸利率又降 ..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 ..
· 油價6連降 ..
軍旅在線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軍旅在線
黃繼光連曾任連長李明龍:我每張立功證書背后都有黃繼光

黃繼光連曾任連長李明龍:

                   我每張立功證書背后都有黃繼光



黃繼光連曾任連長、漢北之星大市場物業經理李明龍。

長江日報記者任勇 攝


2020年夏,長江日報采訪團記者初次與黃繼光連曾任連長李明龍取得聯系。

“很高興認識你!”電話那頭李明龍親切地回應。次日,記者與李明龍在武漢黃陂區漢北之星大市場見面,眼前這位笑容滿面、腰桿筆直的“鄰家大叔”和善謙遜,他打趣道,“還大叔呢,我算是年過花甲的爺爺啦!”

李明龍今年63歲,是黃繼光連曾任連長,軍旅生涯27載,榮立過一等功,被授予全國抗洪抗旱模范稱號。一張張榮譽證書,鋪滿了他的整張桌子。

“當兵無悔,終生受益。”李明龍笑著對記者說。說這句話時,他的眼里光芒閃爍。

“黃繼光連的兵必須為祖國爭光”

35周年國慶閱兵榮立二等功

李明龍出生在湖北省鄂州市新廟鄉一個普通農村家庭。還是娃娃時,他就迷上了電影里戰士們的颯爽英姿,決心要成為一名軍人。上世紀七十年代后期被分配到空降兵部隊,1981年12月任黃繼光連連長。

“黃繼光是我們連隊的老班長,在抗美援朝中為完成戰斗任務光榮犧牲,關鍵時刻用生命傾訴了對祖國的愛,是崇高無上的英雄和楷模,是我一生的榜樣,這也是我不舍得脫下軍裝的原因。”李明龍回憶,每天他或者指導員都會在連隊晚點名時第一個點“黃繼光”的名字,全體官兵齊聲喊“到”。坐在椅上的李明龍站了起來,向記者演示:“黃繼光!”——標準的軍姿、堅毅的眼神,這位已退役18年的軍人一瞬間仿佛回到軍營中;“到!”——軍人的血性飽含在短短一個字中,久久在記者耳邊回響。

李明龍最無法忘記1984年那段時光。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1984年10月1日將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閱兵。“在42個徒步分列方隊里有空降兵一個方隊,部隊把珍貴的機會給了我們黃繼光連。”李明龍說,1984年春節一過,連隊里精挑細選了約80名戰士,與上甘嶺特功八連等組成方隊,開始為期8個月的訓練。

要做就做到最好,“黃繼光連的兵視榮譽為生命!方隊訓練是一步步考核的,軍姿、齊步、正步、掛槍、排面、合練、答詞等環節一項項過關,每次考核都會公示。有些戰士沒過關,晚上就加班加點練。”李明龍回憶,每天訓練至少16小時,官兵人均穿壞了4雙鞋,訓練走的路程有1萬多公里。“連隊里所有戰士的腳腕、腿襠都磨破了,但沒有一個叫苦叫累,晚上還在‘加練’——所有戰士不用枕頭,保證腰桿子在睡覺時挺直;有的戰士腿并不攏,睡覺時就用背包帶把腿捆上;有的戰士正步走時腳掌不平,一休息就在地上壓腳尖。”

李明龍清楚記得,天安門廣場上的兩座華表間隔96米,“正步考核時,我們嚴格要求每個正步步幅為75厘米,共走128步,有一步大于或小于75厘米就不合格。”黃繼光連的戰士要做就做到最好,“黨員就是旗幟,干部就是標桿。連隊的榮譽高于一切,黃繼光的精神高于一切。每個戰士只有為連隊爭光的義務,沒有為連隊抹黑的權利,黃繼光連的兵必須為祖國爭光!”

這8個月的訓練就好比走了一次長征路,這些戰士沒有一個掉隊。有的戰士把定好的婚期一推再推,只為在閱兵式上為祖國爭光。

10月1日,黃繼光連官兵以威武的軍姿、整齊的步伐、高昂的士氣,正步通過了天安門廣場。連隊榮記集體三等功,李明龍榮立二等功,“參加1984年國慶閱兵,是我們一生的光榮和驕傲”。

“戰士考慮的不是生死問題”

排起人墻奮戰洪水5小時

1984年底,李明龍調離黃繼光連,“雖調離崗位,但我始終有種責任,要把黃繼光精神傳下去”。

從軍27年,讓他難忘的還有1996年7月。“長江中游一帶遭受了特大洪澇災害,22日接到師前指的命令,我們立即出動兩個連參加洪湖市螺山鎮周家嘴堤段的加固任務。”此時的李明龍剛得知家中房屋被洪水沖毀,他將家中老小托付給親友后,奔赴前線。

水情很嚴重,部隊立刻在距離大堤200米處加固外圍堤。正在此時,大堤出現特大跌窩管涌。堤下是一馬平川,管涌不堵住,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就會處于危險中。李明龍立即指揮戰士們沖上堤壩,背土堵口。由于江水湍急,土袋剛入江中就被沖走了。“組人墻!”李明龍跳入江中,帶領戰士們雙腳踩住土袋,手挽手,生生在管涌處用身軀搭建起人墻,與洪水對抗,一層層艱難壘起沙袋。戰士們被洪水沖倒了立馬爬起來,站穩了就繼續扛土袋往腳下放,奮戰了將近5個小時,終于排除了險情。

洪水洶涌,戰士們不怕危險嗎?李明龍眼神堅定:“說實話,當時想過可能會犧牲,但戰士考慮的不是生死問題。下游都是老百姓的家,我們一定要堵住洪水!”堤壩堵住后,李明龍又帶領戰士們奮戰了三天兩夜,加固加牢堤防。當地的老百姓和市委市政府送來了干糧和盒飯,但所有戰士疲勞至極,顧不上吃飯,穿著透濕的衣服,頭枕鐵鍬就在大堤上睡著了。

1952年,黃繼光用胸口堵住槍眼為戰爭勝利付出生命;44年后,黃繼光的傳人不顧個人安危,用身軀堵住了肆虐的洪水。記者不禁感嘆:“黃繼光部隊的戰士,個個都是黃繼光!”李明龍靦腆地笑道:“受不起,跟英雄比起來,我們需要學習的還很多。”

“有生之年要把黃繼光精神傳承下去”

脫下軍裝建設家鄉勇往直前

“在黃繼光連任連長時,我帶著新兵參觀過榮譽室、觀看過《上甘嶺》電影、學唱過《特級英雄黃繼光》,看著他們在黃繼光銅像前鄭重宣誓,無論多少次,次次心潮澎湃。”李明龍說,“黃繼光是我們連隊的驕傲,當他的戰友是我一輩子的光榮。”在他看來,黃繼光精神就是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關鍵時刻敢于斗爭、敢于犧牲,這種精神不僅在部隊中需要,在生活中同樣需要,“此生我無論做什么事,都對標老班長,以他為榜樣,當兵時如此,轉業了亦如此。”

退役后,李明龍走上了自主擇業之路,“一是不想給組織添麻煩;二是想把更好的崗位留給有才華的年輕人;三是覺得在部隊錘煉過后,我想再挑戰一下自己。” 李明龍對記者說,“俗話說,當兵的穿上軍裝可以保家衛國挺身而出,脫下軍裝可以建設家鄉勇往直前。曾經我們為部隊、為國家爭得榮譽,如今以榮譽為起點再次出發。人的一生就是要不斷實現價值,我選擇自主擇業沒有猶豫過。”

這位“職場新人”的求職路并不順利。“我去過裝飾公司,進過學校,也當過保安隊長,我曾是軍人,軍人嘛就要大膽往前闖。2014年我來到了漢北之星大市場當物業經理,負責市場管理、合同招商、安全監督等日常工作的處理,今年是第六年。”

剛來到大市場,李明龍就發現這里存在不少安全隱患,電線亂搭亂接,商戶在倉庫里抽煙,電瓶車亂停,消防器材也不健全。“這里有228個門面,5個大型倉庫,萬一一戶商家發生火災,整個市場都會受牽連,安全無小事,必須整改!”李明龍拿出軍隊管理的方式,立規章、抓落實,《消防安全管理規定》《防火安全管理規定八條》等針對市場安全的條例在極短時間內出爐,發放到每家商戶手中,一家家溝通,每天督查,如今商戶的安全意識顯著提高,整個市場6年內沒有出現一次事故。

“當部隊干部,要關心戰士;在市場上則要把商戶的冷暖放在心上。”李明龍說,“原來到下雨天,這里容易淹水,很多商戶把一輩子的老本都托付在這了,必須得解決。”李明龍潛下心來研究市場的排水線路、管道設計,挑起擔子為大家治水。向市場負責人提供了多個應對方案后,一個全新的抽水泵站建起來,淹水問題解決,商戶們也更服李明龍,“無論是當兵還是轉業,踏踏實實做事是根本。”李明龍說。

閑暇時間,李明龍還兼職漢口管理學院的校外指導員,和學生們講述黃繼光及其連隊的故事,“把黃繼光精神講給年輕人聽,希望他們能傳承下去。”李明龍很欣慰,“去年,我帶著學生們前往黃繼光連做了一次校外學習,不少學生聽著聽著紅了眼眶。”

10月15日,在再次接受“尋訪黃繼光連連長”采訪團采訪時,李明龍說,傳播、傳承黃繼光精神將是他有生之年的最大職責,“要把黃繼光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

長江日報記者晉曉慧

來源:長江日報

【作者: 】  【發表時間:2022/7/3】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和諧陜西網 銅川慈善協會 渭南文物旅游網 環球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國際日報 中國檢察網 中國法院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 央視網 中國公安 中國文物信息網 太華索道 陜西 西部法制報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