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陜西全省藥品監督管理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西安召開。會議認真總結了全省2019年藥監工作。會議認為,去年一來,全省藥監部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嚴格按照“四個最嚴”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力保障藥品安全,積極推動藥品高質量發展,藥品、醫療器械和化妝品抽檢合格率分別為99%、99.5%和99.6%,全省藥品安全形勢持續穩中向好。
重塑體制機制
劉國中省長和徐大彤副省長分別專題聽取全省藥品監管工作匯報,研究部署重點工作。省級設立藥品監督管理局,按照“三定”方案,建立新體制、新機制,市縣藥品監管職責更加明確。省局向各市掛牌建議和《建立省級職業化專業化藥品檢查員隊伍實施方案》獲得批復,推動了藥品監管專業化隊伍建設。全省在新體制下,認真履職盡職,展現了新氣象、體現了新作為。
強化風險管控
全年共開展飛行檢查363家次,責令停產停業整頓58家,收回GMP證書2家,撤銷GSP證書6家,收回GSP證書4家。加強重點品種檢驗檢測,實現藥品抽檢環節和品規全覆蓋。全年開展藥品抽檢9583批次,藥品抽檢完成率100.8%,藥品快速鑒別檢驗完成率125.2%,化妝品和醫療器械抽檢完成率100%。省市縣分別開展了“安全用藥月”等活動,受到人民群眾歡迎。省局“陜西藥品監管”微信公眾號獲得全國“2019年藥品監管十大活力政務新媒體”稱號。
開展專項整治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中藥飲片、執業藥師“掛證”、醫療器械“清網”、化妝品“線上凈網、線下清源”等專項整治,和芬太尼類藥品等特殊藥品、易制毒化學品等專項檢查,全省共辦結藥械化案件2197件,罰沒款2345.7萬元,責令停產停業77家次,吊銷許可證6個,移送公安機關33件,嚴懲重處違法違規行為。
壓實企業主責
以激發藥械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為著力點,著力推進監管他律和企業自律協同共治。對全省14852家藥品生產、批發、零售和化妝品企業進行信用等級評定,建立“黑名單”制度。完善藥品生產企業“質量受權人制度”,從制度上確立了受權人對企業質量監督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將紀檢執紀“四種形態”引入監管,激勵企業將藥品安全風險消除在萌芽狀態。在西安楊森設立全省首個藥品質量管理實訓基地,開啟對企業負責人進行現場培訓的先河。
深化“放管服”改革
全省藥品安全監管綜合業務系統上線運行,申請許可事項全部通過省政務平臺網上申報,發放“電子證書”,實現“全程網辦”和“不見面審批”,被國家局信息中心評為智慧監管典型案例。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推動全省32家藥品生產企業92個品種158個批準文號啟動一致性評價工作。藥品GMP認證時限由145個工作日壓縮到63個工作日,再注冊由90個工作日壓縮為41個工作日,制證時間由5日縮短為1日,登記事項變更等17項事項的辦理時限由3日改為“即時辦結、立等可取”。制定出臺促進藥品流通行業發展9條措施等創新性文件,推動全省藥品流通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
脫貧攻堅等工作成效突出
全力支持石泉縣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石泉整縣脫貧摘帽。省局派駐18人,動員42家愛心企業,投入538萬元資金,36.5萬元物資。對西藏阿里局的對口援助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省局連續三年扶貧考核被評為優秀等次。設身處地為干部職工解決困難,解決11名干部職工子女就近入學難和30余名干部職工午休難問題,改建干部職工活動中心,營造“和諧、清爽、溫暖、舒心”的工作環境。
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全省藥監部門不辱使命,擔當作為,通過開啟綠色通道,加速緊缺醫用防護用品上市;主動幫扶、千方百計助推企業快速轉型升級;應急審批急需藥品,為防治新冠肺炎提供陜西方案;動員藥企捐款捐物,為國盡責等;應急審評審批醫用防護服生產企業7家,醫用口罩生產企業5家,日生產能力為醫用防護服1.6萬件,一次性醫用口罩9萬支,醫用外科口罩3萬支,醫用N95口罩2千支,實現了我省醫用防護服、醫用口罩生產企業從無到有,為我省培育了一批醫用防護用品生產企業。審批備案陜西省中醫醫院、西安市中醫腦病醫院、銅川礦務局中心醫院3家醫院的《清瘟護肺顆粒》《益肺解毒顆粒》《避瘟解毒顆粒》《芪防顆粒》《麻杏清瘟顆粒》5個方劑。藥械企業捐贈醫用防護服 6200 套、醫用口罩 2.2 萬支、醫用 N95 口罩 1000 支、藥品價值1419萬元、善款 10 萬元。出臺《幫扶藥械企業復工復產九條措施》《藥品零售企業復產疫情防控工作規范》,全力推進藥械企業復工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