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十場古裝戲A版本 蔭徳匾 (一)
編劇:秦福長
時間:清初。
地點:陜西省華陰縣。
人物:
張照雄 張父 張母
張雄照 牛翠華 撫臺
師爺 欽差 村保
李老板 官差 知縣
中軍 眾差役
第一場 縣考佳音
幕啟:古樸的農家院、茅屋、瓦舍。
張照雄母親從屋內走出坐到院子中木墩上做針線活。
張母:天色早已過午咋還不見照雄兒回來,為娘的心中不免一陣陣牽掛擔憂。
(唱)一大早照雄兒去把柴擔,
為娘的在家中時刻掛牽;
平日里這時節早已回轉,
今日里為什么音影不見。
莫不是在山中遇了兇險,
莫不是在途中讀書忘返;
莫不是柴擔重壓壞身板
莫不是饑渴難挨把病染
可憐兒剛十八力未長全
嫩身軀怎禁得重擔壓肩
我的兒天資聰志在胸間
家貧寒更不忘苦讀圣賢
打柴去他不忘詩書作伴
鋤地時也要把書卷誦念
平日里在村中扶危助難
好名聲傳四方人人頌贊
嘆只嘆我的家實在貧寒
委屈了我的兒辛苦煎熬
(張父從屋內上)
張父:老婆呀,啥事讓你愁眉不展,咱這日子雖窮可窮的舒心,踏實,只要咱娃
能下苦功讀書,自古道書中自有黃金屋,咱們不求什么黃金屋,只要咱娃
能有碗寬松飯吃就行了。老婆子,心放寬總有那苦盡甘來的那一天。
(唱)老婆你心放寬莫要嘆氣,
我的家雖貧窮兒志希奇,
照雄兒出寒門德才兼備,
有志向能吃苦勤奮努力,
休看他每日里揮汗如雨,
論學業一項項全是第一。
(張母):你這是王婆賣瓜,自己的兒子自己夸。
(張父):人家的莊稼自己的娃,我的兒子我就要夸。
(唱)提起了我的兒滿心歡喜,
我張家全靠他榮耀門第,
有一日照雄兒功成名就,
(夾白)老婆呀,
那才是咱前輩子修下的福氣。
張母:老頭子,這些話聽你說了千遍萬遍了,我不是為咱這窮日子愁,也不是為
咱娃的前程愁,我看這天色過午還不見咱娃回來,心中牽掛、放不下。
張父:你這是賣鹽的愁生意--操咸(閑)心,照雄兒擔柴老事熟道 有啥不放心的。
張母:話雖這樣說,可做娘的心中那能放得下。
(唱)兒是娘身上一塊肉,
兒在外受苦娘擔憂;
眼看著日落西山頭,
兒未歸怎能不發愁。
張照雄,(扛著扁擔 手握書本上)
(唱)太陽西墜鳥歸林,
秋風陣陣氣宜人;
擔柴讀書兩不誤,
柴換錢糧補家貧。
想起父母腳步頻,
不 覺來到自家門。
(白)母親!母親!開門來。
張母:我娃回來(開門)。
張父:照雄,你人回來那柴呢?
張照雄:爹,媽聽兒給你說。
(唱)今日擔柴回家園,
村頭遇見李老漢;
年過七旬把柴撿,
無兒無女實可憐。
兒看了心中起憐念,
把柴送到他家院;
常言說幫人要幫全,
兒幫他把柴全鍘完。
鍘完柴后又掃院,
再把水缸水挑滿;
抬頭看見日西偏,
匆匆忙忙把家還。
張父:我兒做的對,那李老漢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真可憐,應該幫他。
張母:我兒心地良善又做了件好事,辛苦一天了快坐下歇歇,媽給你盛飯去。
村保:(上)
(念):張家世代都貧寒,
生了個兒子實在賢;
別看他整日把活干,
肚里的學問不一般,
今年縣考奪了魁,
他一家還蒙鼓里邊。
我今來把喜訊傳,
張家人一定喜連天。
(白):照雄!照雄!
(張照雄開門,村保進)
張照雄:村保叔,請坐。
張父:兄弟,有啥事?
村保:有喜事。
張父:啥喜事,誰家的喜?
村保:你家的喜,今天是專門為你老哥哥報喜的。
張父:我家能有啥喜事?
張母:就是嘛,你看我們這家整日汗水泡苦瓜,苦愁難盡還能有啥喜事,你這是拿我們這 窮家開心呢。
村保:老嫂子,兄弟咋敢拿你們開心,今天不但有喜還是大喜,你們看(村保拿出紅 喜帖兒)
張父:這是啥?
村保:喜帖。
張母:我咋越聽越糊涂了。
村保:大哥,大嫂你們聽。
(唱):咱華陰上個月開考大比,
華山下眾學子奮飛比翼;
施展那好才華潑墨如雨,
十年的寒窗苦盡顯一時。
咱照雄才學高文采出奇,
超越了眾秀才考得第一。
張父:啊呀,我兒奪第一了。
張母:老天有眼不負我兒整日刻苦用功。
村保:咱照雄奪得頭名秀才在全縣轟動很大,縣老爺也很賞識,看了照雄的文章贊不絕口。
張母:縣老爺夜夸我兒?
村保:夸咧。
(唱):縣老爺說你兒年年少才奇,
贊楊這好后生豎起拇指;
夸照雄后日里必成大器,
定能夠奪魁元金榜名題。
要照雄擇吉日長安考舉,
你看這喜帖兒已送村里;
快讓娃赴長安莫失良遇,
(夾白):賢侄啊!
全村人都盼你駿馬高騎。
(張照雄接過喜帖兒看)
張父:老婆子。聽清了沒有,咱娃出息了,縣考第一還要去省府里考舉子哩。
村保:老哥,給娃準備準備,讓娃快去長安赴考莫誤考期,我走了。
張照雄:叔,你慢走。
張母:兄弟慢走。
張父:兄弟慢走。
(張母回屋復出抱一木匣上)
張母:兒啊,你過來。
張照雄:媽,這是什么?
張母:這是!
(唱):提起了此匣心痛酸,
匣中放有十兩錢;
你爺爺在世把錢攢,
你父親血汗快流干。
平日你賣柴有銀錢,
母親我偷偷放里邊,
為的是有一日你能露臉,
奪功名赴京都好做盤纏。
我的兒縣考奪魁冠,
正用上這
汗津津沉甸甸、三代人的血汗錢。
張照雄:媽!
(唱):聽娘言兒心中泛起波瀾,
捧銀匣忍不住淚水漣漣;
父輩們為孩兒把心操爛,
受苦難為晚輩積攢財錢。
此一番去赴考若不隨愿,
辜負了父母恩兒心難安。
銘記這先輩苦本色不變,
不奪那好成績不返鄉關。
張父:好我兒只要有這樣的志氣為父的就放心了。
張母:娃呀!咱們家世代貧寒,沒出過吃官飯的,這下就看我娃的了。
張照雄:爹、媽請放心,孩兒絕不辜負二老的期望,認真赴考奪魁回來。
幕落
第二場 舍銀救危
幕啟:(張照雄身著灰布長衫,背著包袱上)
張照雄:
(唱) 天蒙蒙霧漫漫秋風漸冷,
晨色暗曙光淡萬物凋零;
離鄉境別父母趕早啟程,
要去那長安城奪取功名。
照雄我自幼生寒門,
祖輩為農皆清貧;
父輩苦為牛馬身,
素懷望子成龍心。
省吃食儉穿用節約錢銀,
供給我讀圣賢勞力勞心;
父母的心愿我心領神會,
暗立下大決心奪魁報恩。
了卻了父母愿心無慚愧。
行走間不覺得峰回路轉,
天光亮霧氣消曙色出現;
血氣剛心力勇行如飛燕,
不覺間已進入華州地面。
(幕內傳出婦女的泣哭聲:苦啊!苦命的我、可憐的兒啊!)
張照雄:哎,這大清早是誰在這荒野泣哭,聽這哭聲十分悲痛定有重大苦情,我不免近前觀看。
二道幕啟:初冬,空曠的田野,秋風蕭瑟田野蕭條,萬物凋零林木枯瘦,古道彎彎遠山無綠。古井臺上一婦人坐在那里泣哭。
牛翠花:苦哇,苦哇!兒啊,我死后誰來撫養你呀。
張照雄:這位大嫂,一大早坐在井臺上哭泣為何?
牛翠花:你是何人,因何問我?
張照雄:我是去長安赴考的秀才,路過此地聽你哭的凄慘故來相問。
牛翠花:秀才啊,你是個趕路的管不了我這苦情,多謝一片好意你還是趕你的路吧。
(張照雄離開,那婦人又泣哭)
牛翠花:痛煞人啊,痛斷腸啊!
張照雄:
(唱) 那婦人一聲聲哭的凄慘,
大清早坐井臺必有大冤;
我若是離她去誰來勸管,
田野里沒有人必尋短見。
我自幼讀詩書敬仰圣賢,
今日里遇人危豈能旁觀;
此婦人若投井我心怎安,
枉做了讀書人終生無顏。
我這里停腳步回身再勸,
定要救那婦人脫離苦難。
(白)這位大嫂究竟有何冤屈,哭的這樣傷情?
牛翠花:這位秀才好不曉事,我心中痛苦哭都哭不安寧,你一個過路的既管不了又何必糾纏不休雪上加霜。
張照雄:大嫂,我一片好心你怎能這樣,大清早四野無人,你一個婦人家坐在井臺上哭泣我怕你尋了短見;我自幼讀詩書敬仰圣賢,遇人有危豈能不管。我雖是個過路的,可你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我于心何安,見死不救豈不讓天下讀書人笑話。
牛翠花:多謝秀才一片善意,我一個婦道人家皆因心內痛楚方寸不清,言語失禮望秀才見諒。
張照雄:你心中痛苦我能諒解,可你到底有啥苦情說出來也許我能幫你。
牛翠花:秀才請聽。
(唱) 未開言禁不住泣不成聲,
我姓牛名翠花家道貧窮;
翠花我生貧家實在苦命,
偏嫁給富家人更添苦情。
張照雄:嫁給富貴人家有錢有勢不愁吃穿,享不盡那榮華富貴,怎么更添了苦情?
牛翠花:
(唱) 我夫家在華州興林村莊,
華州府大首富姓氏為張;
田千頃牛百頭還有商行,
錢萬貫車百輛余糧十倉。
我的夫讀詩卷是個賢良,
他看我性賢惠俊俏模樣;
差媒人進我家把紅線牽上,
害得我到他家有頭難昂。
張照雄:才子佳人美滿姻緣怎么你有頭難昂?
牛翠花:
(唱) 公公共有四兒郎,
我與老三配成雙;
妯娌都是富家女,
財大氣粗把人傷。
公公婆婆偏心腸,
欺我娘家無錢糧,
動不動罵我是窮鬼,
時常里說我生窮相。
夫君待我十分好,
天倫之樂在洞房。
夫郎自幼愛詩章,
常把功名記心上。
男兒有志在四方,
長安苦讀又經商;
可憐我孤孤單單無依傍,
常把苦水肚里藏。
前日里家失銀十兩,
公婆妯娌惡言傷;
罵我窮鬼品不良,
偷了銀子敬親娘;
限我三日還銀兩,
無銀就莫回家鄉。
翠花我家窮血氣剛,
豈能忍受此冤枉。
含冤坐這井臺上,
一死方能表心腸。
死后清白萬古揚,
只可憐兒幼無親娘;
越思越想越悲傷,
(夾白):兒啊!
我死后誰是你親娘。
張照雄:哎呀大嫂。
(唱):聽罷言來血氣旺,
鐵石男兒也心傷,
翠花一死實可悲,
更悲幼兒無親娘。
叫聲大嫂聽我講,
千萬莫把短見償;
你家雖有錢萬貫,
萬貫錢也難買親娘。
牛翠花:
(唱) 秀才講話理兒端,
我也為此心悲慘;
母子生離情難斷,
無娘的兒啊誰可憐。
恨只恨娘家貧窮無錢糧,
恨只恨錯嫁富家男;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十兩銀子我用啥還。
張照雄:大嫂,你嫁到張家難道連一點私房錢都沒有?
牛翠花:我家公婆和妯娌們都歧視我,錢物從不讓我沾手,我丈夫又不在家我哪有私房錢,就是有也不能認這黑賬背這賊名。
張照雄:大嫂啊。
(唱) 大嫂此話欠考慮,
聽我把話講仔細;
只要你心如明鏡不虧理,
天理昭昭自會明冤屈。
牛翠花:
(唱) 我就是愿意為兒受冤屈,
可這十兩銀子咋尋取。
張照雄:
(背唱) 我身上帶銀剛十兩,
是我的盤纏和口糧;
我若舍了這十兩銀,
幾代人的愿望全泡湯。
我若不舍這銀十兩,
她母子團員無指望;
常言說救人一命德無量,
不救危怎是好兒郎。
罷罷罷舍了這十兩銀,
放棄登那名利場。
張照雄:大嫂,我這里有十兩銀子你快快拿了回去母子團聚吧,天道公平冤屈最終會明的。
牛翠花:秀才,好人那,我看你穿著樸素并非富貴人家,你這銀子一定來之不易,我不能收。
張照雄:大嫂收下吧,多為你那幼兒著想。
牛翠花:我收了銀子那你赴考的盤纏咋辦哪?
張照雄:大嫂放心,我自有辦法。
牛翠花:恩人請你留下姓名,日后夫君回家必當報此大恩。
張照雄:區區小事何須留名,快回去吧,你那孩兒還在家哭著要娘呢。
牛翠花:(跪在地下)恩人你不留名我就不收這銀子。
張照雄:好好,你起來吧我告訴你,我姓張。
牛翠花:家住何方。
張照雄:四海之內皆兄弟,何必問我住在何方,我從東邊來要到長安去,你夫家姓張我也姓張,三百年前咱們兩家說不定還吃的一鍋飯。一家人何必說那兩家話,大嫂快回去吧,
牛翠花:(磕頭接銀站起)
(唱) 手捧著十兩銀熱淚滾滾。
就好似捧顆火熱的心;
張秀才你和我萍水路人,
舍銀兩救危難情感魄魂。
天下人都像你高尚德品,
這世上就沒有苦難之人。
張照雄:大嫂快回去吧。
(牛翠花又磕了一個頭抹淚下,張照雄目送翠花下轉身亮相。)
幕落
第三場 無銀停考
幕啟:張照雄家(第一場景)
(張母從屋內上手拿掃帚掃院。)
張母:
(唱) 照雄兒去長安趕考奪舉,
我心中樂悠悠好似澆蜜;
我張家幾代人貧困交迫,
在人前說話腰難挺起。
常被那豪紳們巧奪強取,
受盡了官府的惡語凌欺。
但愿得照雄兒今科中舉,
憑才學取得個一官半職;
為張家改一改破舊門楣,
為窮人爭一爭正義之氣。
天保佑我的兒一路順利,
早把那喜訊兒報到家里。
張父:老婆子,看把你高興的這考舉子又不比上山擔柴,沒那么容易。
(唱) 老婆你高興的頭腦發昏,
考舉子非是那路上撿糞;
天下的好秀才千千萬萬,
都是那十年寒窗飽學人。
別看你的兒縣考第一,
人之上還有那人上人。
張母:老東西。
(唱) 罵一聲你這犟死鬼,
老愛給人潑涼水;
難道你不想咱娃中,
不想叫官轎進咱門。
張父:你呀!
(唱) 娃能中是咱好福分,
當了官能幫咱窮人;
八字還沒見一撇,
你張的不識南和北。
張母:我張的不識南和北,你不張昨晚轉了這家轉那家,逢人便說娃要去長安考舉子,轉到大半夜才回來,好像你兒已經中舉當官了。
張父:那是我想給鄉親們報個喜訊,讓大伙們都高興高興。
張母:狗屁,那是張的坐不住了。
張父:誰別笑誰咱倆都一樣,都是為咱娃高興哩。
張照雄(上)
(唱) 救危難舍盤銀放棄趕考,
歸程上步履難時光難熬;
離家時父母親諄諄教導,
這盤銀是父輩血汗灌澆。
為盤銀我爺爺常把柴挑,
母勤織父苦耕商行扛包;
為的是讓我去奪魁趕考,
為窮人爭口氣顯顯榮耀。
我今日舍銀兩救人險道,
家貧窮無銀錢怎能趕考;
恨只恨路程短不覺已到,
進家門父母親怎能輕饒。
(白)媽,孩兒回來了。
張母:(上前開門)兒啊,你怎么回來了?
張父:是啊,怎么回來了。
張照雄:我、、、、、、我、、、、、、
張母:兒啊,你怎么啦?
張照雄:我、、、、、我沒有盤纏了。
張母:你那銀子呢?
張照雄:我、、、、、、我送人了。(照雄跪下)
張父:(打了兒子一個耳光,母親聽了也為之一振)你這不成器的東西,盤銀是幾代人的血汗咋能隨便送人。
(唱) 聽罷言胸中怒火燒,
你這蠢才欠教導;
盤銀豈能送他人,
這銀子是全家血脂膏。
你爺爺挖藥攀崖摔傷腰,
你爹我扛活數載曾累倒;
你母親給人縫補洗衣把娃抱,
你奶奶舍不得吃用和花銷,
打工回來把飯討,
為的是讓你趕考立功勞,
今日你啟程去趕考,
樂得你媽顛了倒,
盼只盼你早把喜訊捎,
全村人跟你也榮耀;
你竟把盤銀贈他人,
無銀停考惹人笑。
張母:你這不曉事的小畜生呀,我和你爹千叮嚀萬囑咐你咋不入耳呀,你成天讀書咋就一點不長進啊。
(唱) 先輩的苦難你記不牢,
父母的教導你曉不曉?
十年寒窗付東流,
懸梁刺股云煙消。
一失足釀成千古恨,
一念差人生路上苦迢迢。
張照雄:爹,媽,你們暫且消消氣聽兒細講原因。
(唱) 父母暫把怒氣消,
兒把原由表一表;
父母歷來有教導,
兒非紈绔子不肖。
今早行至華州道,
一婦人井臺哭嚎啕,
她家中丟失十兩銀,
公婆妯娌向她要。
此婦人出身貧寒品質高,
以死來把清白表,
坐到井邊思幼兒,
哭的兩眼似紅桃。
父母常把兒教導,
扶危救難品德高;
兒慷慨救危舍銀兩,
送婦人回家把命逃。
張父:遇人有危應當見義勇為,可咱家世代清貧這十兩銀子來之艱難,你舍銀救危可曾想到失了盤銀就無法赴考,在富貴之家這十兩銀子也許不算個什么,可在咱家這十兩銀子可就是全家人的命根子,你的前程全指望這十兩銀子啊。
(唱) 救人危難行為好,
你不該把前程當蓬蒿;
你赴考鄉鄰個個都歡笑,
你母親樂得能跳三尺高。
都盼你金榜題名把喜報,
你半途而廢把父母閃了一大跤。
張母:兒啊,你舍銀救危做了件積陰德的大好事,可咱這貧家在何處再為你籌盤纏。
張照雄:媽,我若不救那婦人就會跳井喪命,沒有盤纏我今科就不去考了,我辛苦一年擔柴賣錢積攢銀錢,下科再考也不遲。
張母:擔柴攢錢,攢到驢年馬年?
張父:兒啊,你這都是安慰我們的話,攢錢是那么容易的事嗎?
張照雄:爹,媽,這天下學子無數比兒才高多的是,就是去了也不一定能考中。
張父:事情既然已到這一步,也只好這樣了。
張照雄:那我現在擔柴去。
張母:別急,吃了飯再去,媽給你做飯去。
張照雄:有勞母親了。(張母進屋,照雄講父母扶到木墩坐下。)
(唱) 父母二老明大義,
舍銀不把兒責備;
善良美德當繼承;
明鏡如月知心扉。
今日起天天上山把柴挑,
積盤銀不辭苦辛勞;
下科奮力去趕考,
定讓父母樂陶陶。
幕落
第四場 官錯中舉
幕啟:張照雄家。(第一場景)
(張母從屋內上在院中收拾椅凳)
(唱) 昨夜燈花紅艷艷,
花開朵朵光燦燦;
晃的我心中波浪泛,
至今心中似蜜甜。
我老漢忠厚人勤儉,
照雄兒讀書擔柴又耕田;
前番他赴考未實現,
讀書的勁頭更增添。
兒有志娘心自高興,
想到家貧又心酸;
老天為何不睜眼,
勤奮人為何偏貧賤。
忽聽得喜鵲叫的歡,
難道有好事降貧寒;
我這是白日做夢幻,
貧窮人命定受可憐,
世上的好事萬萬千;
也輪不到張家寒門前。
(白)照雄,喊你爹吃飯,把飯菜端來。張照雄內應:好,爹爹吃飯了。
(張照雄端著飯菜上,母親下,復出端著飯上,張父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
張父:老婆子,我看咱這一家三口天天團聚,粗食淡飯能吃飽也就可以了,娃考個舉子當個官又能咋?
(唱) 一家團聚多喜歡,
天倫之樂樂無邊;
每日三餐有粗飯,
穿衣有那布衣衫。
不羨富豪山珍宴,
不媚官府穿綢緞;
窮人自有農家樂,
心地無染天地寬。
官差:(上)
(念) 省府發紅榜,好事咱攤上;
照雄中了舉,我也要沾光。
喜宴和賞錢,樣樣不得少;
可這跑了幾十里,涼水沒喝上。
我這兩年運氣不順,步步攆的下水,打牌老輸,劃拳老贏,家中養雞成了一窩公雞娃,老婆生娃卻生了一窩女子,養頭豬一年了還像貓大、長不大還咬人,養了條狗長的大吃得多就是不看門見了生熟人都搖尾巴。這次硬給上司爭了這個好差實想討點賞錢和喜酒,到這里才知道這張照雄是個窮光蛋,你看這房子爛成啥樣子了,窮酸得很,這趟差事沒爭美。這喜酒賞銀怕沒指望了。(大聲喊) 張照雄開門!張舉人接報來。
張照雄:(開門)誰呀,亂喊啥呢,怎么是你,你身為官家人吃的官家飯跑到我家門口亂喊啥呢。
官差:我吃官家飯干的官家事,我喊張舉人咋能說是亂喊。
張照雄:這里沒有張舉人,你不看我們這家這窮酸樣像個舉人的家嗎?
官差:你姓啥叫啥?
張照雄:我姓張叫照雄。
官差:對了,我找的就是張照雄張舉人。
張照雄:我一個平民百姓根本不是舉人。
官差:你們村有幾個張照雄?
張照雄:就我一個。
官差:你是不是咱華陰頭名秀才?
張照雄:是。
官差:那就更對了,你今科中了頭名舉子了。
張照雄:那才更不對了,這舉子更不是我了。
官差:這褲腿穿到胳膊上咋抽著哩,中了舉還有人不認的。你看這榜文上寫的十分清楚頭名舉子,華陰縣興仁莊張照雄,你說這不是你是誰。
張父:到底是咋回事?
官差:(念)
你兒中了舉,紅榜送門前;
硬是不肯認,怕我要賞錢。
張母:照雄,你咋這樣沒禮儀,客人到門口先請進屋嘛,有啥叨叨的。官差大人快進屋來坐。(官差進屋,張母倒了一碗水遞上)
官差:這還差不多。
張母:到底是啥事呀?
官差:你兒中舉了,這是紅榜。
(張母接過紅榜遞給張照雄看)
張母:這怕不對呀,我兒沒有赴考咋能中一定是弄錯了。
官差:這紅紙黑字還有皇家大印,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咋能錯。
張母:照雄把紅榜看仔細。
張照雄:媽這紅榜寫的沒錯是發給我的,可我沒去考咋能中真是怪事。
張父:就是嘛,真是怪事。
官差:你們這家人咋都這么癡,紅榜送到門前一接就行了還猶豫啥哩。
張父:這接紅榜不是兒戲,我兒今科未赴考咋敢亂接,我們張家世代忠厚不做那昧良心的事。別急這事不同一般讓我喊村保來。
官差:你看我這運氣,拿著紅榜還送不出去,高高興興地來倒弄個貓吃尿泡撲了個空。
(村保和張父上)
村保:差人,這到底咋回事?
官差:咋回事,我跑了幾十里這碗白開水先讓我喝了再說。
張照雄:村保叔,今科我根本未赴考可這位官差卻說我中了舉把紅榜送來了,這無功受銜于理不通。
張母:就是嘛,沒去考咋能中。
村保:我說差人,這事怕是弄錯了吧,張照雄今科確實未赴考,(看紅榜)但這紅榜確實寫得清楚地址姓名都沒問題,還是陜西頭名舉子哩,真是怪事。
官差:我說張照雄,你是華陰的頭名秀才縣老爺都賞識你的才學,你今科為何不赴考。
張父:我兒非是不去,只因赴考路上遇一婦人因家中丟失十兩銀子,公婆妯娌硬是說她偷送娘家了,逼著向著婦人要,這婦人受不了這冤來到井臺尋死,我兒把他那十兩盤銀贈這婦人救人一命,但我家貧窮再沒有盤銀放棄赴考。
村保:張照雄雖未赴考可他可是咱縣里的頭名秀才,有德有才去的話也一定能中。
官差:這下我明白了。
(念) 原來事情是這般,
上司盡是漿子官;
赴考不去送喜榜,
未去硬要來加銜。
漿子官發下糊涂榜,
誤了喜酒和賞錢;
可憐我白跑幾十里,
白開水喝了一大碗。
我說張照雄你也真行,今科未赴考紅榜送到門口了要是去的話還不把宰相的位子奪了。
張照雄:官差見笑了,小人一個擔柴的農夫有何德能敢讓官差如此評說。
村保:論德論才張照雄可是個優秀的好后生啊。
官差:這張照雄的確讓人佩服,家中如此貧寒還舍銀救危真是難能可貴,這一家人都是頂呱呱的正人君子。可我這差事咋交呢。
張照雄:不應我中,這紅榜煩你帶回去,向老爺講明就是了。
官差:你說的輕松,這紅榜上有皇家大印鐵定了的誰敢違抗,再說這一級又一級的咋退呢。
村保:那你說這事咋辦?
官差:依我說還是接了的好。
(念) 上邊糊涂寫,你就糊涂接;
糊涂對糊涂,封官又加爵。
你我不糊涂,官事好了結。
張照雄:這可不行,無功受祿于心何安。
村保:賢侄啊,你咋這樣愚腐,這中舉的紅榜是上邊發下來的,又不是你投機取巧走黑道弄的有啥于心不安。你舍銀救危誤了赴考,上邊錯發紅榜也算天道公平獎賞你這有德之人,這頭名舉子你當之無愧。
張照雄:叔啊,侄兒自幼讀圣賢書深明仁義禮智信,敬仰圣賢豈能做這貽笑千古的荒唐事。
官差:張照雄,此話差矣,你家境貧寒又舍銀救人積下了陰德,你有那曠世的美德,今日喜臨門前天道公平你受了這舉子銜不但沒人恥笑還會名揚千秋。再說大清律例言明秀才中舉縣官有獎,你若不收這紅榜自己失去錦繡之機又誤了縣老爺的獎賞,這縣老爺你得罪得起媽?這紅榜還是接了好。
村保:是啊,如今這官場上的人都死愛面子,他們做錯的事也不能說錯,下了錯命令你也得服從稍有怠慢他們就翻臉。
張母:是啊,這官家咱們可得罪不起哪。
張父:兄弟,你看這事咋辦?
村保:依我說這上面錯發咱們就錯接,接了這紅榜再想個穩妥的萬全之法。
張母:那就先接了。
官差:對,先接了不接這立馬就是麻煩事。
(念) 如果遇上漿子官,
是錯是對莫言傳;
他說是對就算對,
他說是錯按錯辦。
你若給他提意見,
定會討雙小鞋穿。
張照雄:那我就暫且收了這紅榜,但煩官差到縣老爺哪里言明有一日真舉子來討我一定原物奉還,讓這頭名舉子物歸原主。
村保:就這樣辦,先把這事應付了以后真舉子來討有我和官差為證奉還就是啦,如果沒人來討那你就安心做這舉子在一方為咱老百姓做個好官吧。
官差:這差事了結了我也該回去了,張舉人小的告辭了。
張父(張母):別急,吃了飯再走。
村保:還沒給你賞錢呢,喝杯喜酒再走。
官差:不喝喜酒,不要賞錢,這樣的貧寒之家就不必破費了,我今日雖未喝上酒沒拿上賞銀,有緣見識這樣一位品德高尚文采過人的賢德君子比喝了喜酒拿了賞銀還高興呢。(眾人送官差下)
幕 落
第五場 落榜回府
幕啟:田野返青,樹木將吐新芽,遠山楚楚河水清清,古道曲長;景物中透出一絲春意。
張雄照:(身背包袱,一身富商打扮上。)
(唱) 臘月盡萬木枯景色不艷,
迎冷風長途奔精疲力倦;
時光急如穿梭快似閃電,
眨眼間離長安整整一天。
進入了華州地距家不遠,
思想起落榜事進村無顏;
我張門家業重錢有萬貫
就缺少耀門庭一職半官。
我自幼下苦功研讀詩卷,
寫禿了千支筆磨穿鐵硯;
在華州說詩文我為強冠,
論德行也排在名流之先。
在長安理商賈苦讀一年,
實指望開科時奪舉最先;
誰料到榜文下名落孫山,
十年的寒窗苦化為云煙。
我曾經眾友前夸下海言,
不奪那頭名舉不把鄉還,
到如今回家來臉光暗淡,
進一步退一步還得向前。
恨只恨官場上行事黑暗,
恨只恨張照雄做事毒險,
損別人利自己法度混亂,
假充真把我那頭名舉換。
這樣的偽君子稱啥良賢,
偷他梁換己柱不顧臉顏;
提起了這件事怒火燒燃,
有一日見了他冤帳清算,
讓世人認識這丑惡嘴臉,
偽君子丑面目遺臭萬年。
不覺間來到了我家門前,
拋卻了恨與愁合家團圓。(下)
二道幕啟:(張雄照家,牛翠花在家中做針線活。)
牛翠花:
(唱) 我夫君在長安一年有余,
到如今仍不見半點消息;
中不中都應該把信傳遞,
難道他忘卻了結發夫妻。
昨夜晚我夢見夫君中舉,
騎駿馬坐官轎榮歸故里;
歡笑聲鼓樂聲四方傳揚,
喜得我睡夢中手舞足踢。
一長聲嗩吶響把我喚起,
原來是大公雞窗前鳴啼;
回想起夢中境好不歡喜,
但愿得夫早歸恩愛團聚。
張雄照:(上)娘子開門,娘子開門來!
牛翠花:難道真的是我夫君回來了。(開門)夫君啊你可回來了。
張雄照:回來了,娘子在家受苦了。
牛翠花:夫啊!(痛哭)
張雄照:娘子,咋啦,我今日回家來你應高興才是,怎么一見面就哭。
牛翠花:你在長安一年多可知奴家在家遇了大冤,差點命歸黃泉成為井底冤魂。
張雄照:家中到底出啥事了,娘子受何冤屈請慢慢地講來。
牛翠花:
(唱) 未開言來先悲泣,
聽奴把話說仔細;
你長安經商去考舉,
禍起蕭墻來得急。
家中丟了十兩銀,
公婆說是我偷藏;
限我三日把銀還,
無銀就莫回家鄉。
翠花我生來性烈強,
投井一死表冤枉。
張雄照:哎呀娘子,為這十兩銀子就去投井難道能割舍夫妻情母子愛。
牛翠花:我哪能忘卻夫妻情母子愛。
(唱) 井臺上思兒想夫郎,
生離死別痛斷腸;
來了個秀才他姓張,
贈我銀子整十兩,
善言勸我心明亮,
催我回家撫兒郎;
非是秀才來相救,
咱夫妻難見兒無娘。
張雄照:多虧這舍銀救危的張秀才,他叫什么名字那里人士?
牛翠花:這位秀才施恩不圖報不愿留名姓,是奴家苦苦哀求他才告訴我他姓張。
張雄照:你呀咋這么糊涂,這樣的大恩人不知姓名住址如何報恩哪。
牛翠花:這位秀才品德高尚救危助難不愿留名,我能有啥辦法。
張雄照:
(唱) 張秀才好品德世間稱奇,
救危難不留名情操第一;
好行為必定是德才兼備,
這樣的真君子未識可惜。
牛翠花:為妻的時常惦念恩人,想到這有恩難報心中總感不安,你如今回來了就應該設法尋訪恩人表一表咱夫妻的心跡。
張雄照:可這人海茫茫何處尋覓。
牛翠花:這張秀才從東邊來去長安考舉,聽他口音一定不會遠,只要細心尋找何愁找不到,心誠則靈只要咱們一片誠心找恩人就能找到。
張雄照:娘子言之有理,我正欲去華陰找那偷梁換柱的偽君子,順便再找恩人,我明天就起程一定找到這位大仁大義的張秀才。
(唱) 聽娘子一番話心霧盡散,
尋覓那大恩人理所當然;
明日里我帶上紋銀百兩,
不尋見大恩人誓不回還。
猛然想起了大事一件,
找父母把四弟嚴加懲辦。
牛翠花:正說我恩人哩咋又提四弟來了。
張雄照:娘子不知這場禍事都是那四弟惹出來的。
(唱) 這四弟年紀幼頑皮貪玩,
不讀書不上學光講吃穿;
他拿了十兩銀長安游玩,
讓吾妻在家中蒙受屈冤。
這樣的紈绔子再不教管,
惹出來大禍端誰來承擔。
牛翠花:哎呀,原來是這搗蛋鬼拿了銀子、這下冤屈明了我再不背這黑鍋了。
(唱) 聽夫君一席話喜笑開顏,
十兩銀大冤情撥云見天;
洗刷了罪名我心花開綻,
證實我心潔正一塵不沾。
公婆們會將我刮目相看,
妯娌們再不敢口出狂言。
冤情明我再把恩人連念,
救命恩不報答于心不安。
張雄照:娘子放心我就是找到天涯海角也要找到這大恩人,報答這救命大恩。
幕落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