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陽縣城東18公里的黃河西岸,天造地設了一座形似巨蝎的神山名福山,俗稱蝎子山。因環(huán)壑而顯高,非平地現(xiàn)突兀。山上建有祈福靈驗的福山寺,清同治年間“福山募化碑記”載:“予莊東南壑,孤峰聳出,翠柏森列,廟貌巍峨,神像莊嚴,載在邑志,厥名福山”。賈平凹題詩道:“人人都說石山好,哪知土山廟中妙。無水遍山林木秀,無峰四周溝壑明。”游人題有“聚寶盆,福壽山,蝎子爬在盆中間。藏身露影壯志遠,盆景妙趣出天然。文革中,因村內十幾名產婦連續(xù)暴亡(因食用生榨棉子油、身體抵抗力差所致),村人疑因動了蝎子山、致山神震怒,遂在山門處筑墻阻絕上山破壞,廟宇建筑得以幸存。”2003年9月24日陜西省人民政府將“福山寺”確定為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蝎子山頭部從溝壑缺口中瞅向東邊的黃河,尾巴甩向西邊的靈泉村。傳說蝎子把靈泉村叮腫了、叮發(fā)了。此言果然不虛,該村輩輩出能人、名人(明末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大將黨守素、現(xiàn)代學者黨晴梵等),村里相當富庶,號稱財東村。村西村南兩個古城門、村內明清古民居、古石雕保存完好。西城門外雕“金湯鞏固”,內刻“笏拄西爽”。南城門磚洞外額上題“人心安堵”,內題“財阜南熏”。緊挨南城門的關帝廟里的石雕旗桿、石刻欄桿,村子里的祠堂、拴馬樁、上馬石、古老的四合院保存至今。
游蝎子山,要從南邊合洽路大轉盤處進入。高大的牌坊橫跨晴空,正面的“福山”二字系由陜西省原書協(xié)主席、本縣書法大家雷珍民題寫,背面的“厚德載福”四字則由公認的合陽第一筆西河王德榮題寫。寬敞筆直的福道兩邊,塔柏、中槐綿延710米。
景區(qū)大門口賈平凹題寫的“福門”二字,鑲嵌于雕梁畫棟的紅柱琉璃瓦間,煞是氣派。福門外,兩邊設有生態(tài)化停車場,綠樹掩映,安全監(jiān)控全方位覆蓋。西設售票廳,東邊洗手間(里外都有)。福門內外均有售賣以蝎子為特色的工藝美術紀念品,價格公道,絕無其他旅游勝地的纏售和宰客現(xiàn)象。
進入福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只巨型蝎子造型的主題石雕,是理想的留影之處。東邊登高有陳忠實題寫的“福音”閣、直行可臨土崖邊紅木欄桿圍成的、由長安茹桂題寫的“覽福”臺,蝎子山全景在這兩處均可盡收眼底,留影背靠福山很吉利。西邊的萬福廣場,福地、福墻上雕刻著無數(shù)福字和12生肖圖案,更神奇的是中間福輪周圍幾米之內發(fā)聲,東西北三面福墻都會有回音。

沿著兩邊雕有二龍戲珠的17級臺階拾級而下,黨憲宗撰寫的《福山賦》石壁橫矗眼前。左邊是法會時香氣繚繞、鐃鈸叮咚、僧影憧憧的千手觀音殿,右邊是登蝎子山的競秀門,門口南邊挺立的一塊白色花崗巖石,就像一個莊嚴的士兵在常年站崗,上刻吳三大題寫的“天蝎賜福”四個大字。門口的一對石獅子一定要摸一摸。因為這里是蝎子刺,一摸被叮就發(fā)。
佇立蝎子刺坡頭東顧,一座玲瓏的袖珍山頭被萬束翠柏環(huán)繞,紅墻黃瓦掩映其間。北邊隔溝三丈多高的古土城墻上,碩大無比的紅色“福山”二字頗顯氣派。依次連下坡道地面上雕著的“福祿壽喜財”五級平臺,洞穿肖云儒題寫著“福路”的探幽亭,漫步走過彎曲的旁邊是懸崖峭壁的甬道,頓覺形神俱似蝎子尾巴。道旁山墻遮擋,倒也不覺兩邊懸空。
拾級而登,山腰被一土地亭攔住去路。右邊是“漸與俗塵遠”,供奉著土地正神(俗稱土地爺、土地神,是村社守護神,保佑豐收添口六畜旺,宋后有人煙處皆有土地廟,明清后以歷代名人作各方土地),左邊是“時聞山鳥鳴”,供奉著護山神,提示游人已脫離紅塵,進入禪地。
再登幾十級臺階,一白色牌坊凌空飛架,全是石頭構造。正面豎書“鐘靈”,橫書“更上層樓”,兩邊題聯(lián)“長歌游寶地,徙倚對珠林”。背面豎刻“毓秀”,橫題“白云深處”,兩邊題聯(lián) “半嶺通佳氣,中鋒繞瑞煙”。
穿過兩邊交接的兄弟祈福柏,來到山頂,始建于唐貞觀年間、重修于明萬歷23年(1595年)的福山建筑群赫然眼前。廟門坐東向西,面對靈泉村莊。廟門后有塊保存完好的大明萬歷二十三年“重修古佛三清三官十代名醫(yī)碑記”石碑,上載:“先是此地原有神廟一座,遇地震廟宇傾頹,地勢四面決絕,只留此峰,聳然秀出,至今上二十一年。” 山門外書“秀奪終南”,內書“天開一峰”,極其雄偉。門口兩邊磚雕對聯(lián)一副:“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外方內圓,四角蝙蝠環(huán)繞。磚雕下大門兩邊有面黑多須、頭戴鐵冠、手執(zhí)鐵鞭、座騎黑虎、一鞭打死姜子牙(被廣成子救活)、后被姜子牙封為“迎祥納福、追逃捕亡”的武財神趙公明和王靈官二位守門護法,保護福山平安。門內有抽簽算卦處,特別靈驗。門殿兩邊,南設鐘樓,北樹鼓樓,晨鐘暮鼓,余音裊裊。

寺廟前后兩進院落,西南角挎一書院,共有各種古建筑20座。前院四角各有一顆柏樹,掛滿吉祥紅帶。院中安放一座鐵制香鼎,香煙繚繞,使人頓生燒香祈福之意。據(jù)說燒高香時,香的高度不能高過神像的鼻子,否則神明不能請受香火。甲骨文中,“福”字是“兩手捧酒獻于祭臺之上”的會意字,是人們祭祀神佛祈禱得到福報的意思。《尚書》中有“五福”之說:“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在“福祿壽喜財吉”六大吉祥中“福”居首位。
前院東邊正前方是大雄寶殿,中間供奉釋迦牟尼(又稱如來佛、佛祖、佛陀、佛),身前協(xié)侍是迦葉(佛教第一次結集的召集人,有第一祖師之稱)和阿南(意為歡樂喜慶,因謹記佛陀言行,被稱為“多聞第一”)兩弟子(羅漢、和尚、比丘)。兩邊協(xié)侍,南有文殊菩薩(佛陀左協(xié)侍,眾菩薩之母之師,道場在山西五臺山,左手持青蓮花,右手執(zhí)犀利寶劍,坐騎威猛青獅,象征“大智”,與“大慈”觀音、“大愿”地藏、“大行”普賢并稱四大菩薩)、大勢至菩薩(手捧蓮花,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藥王菩薩(手捧藥葫蘆);北有普賢菩薩(佛陀右協(xié)侍,諸佛之子,和佛陀、文殊菩薩合稱“華嚴三圣”,坐騎六牙白象,理德行德,住四川峨眉山)、地藏王菩薩(冥界主宰,發(fā)誓“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以安徽九華山為道場,手捧陰陽鏡,救度沉淪地獄的罪鬼,農歷7月30為誕辰日)、眼光菩薩(手捧一眼)。背面是觀世音菩薩(略稱觀音、大士,意為觀世人呼叫而垂救,即“覺有情”“道眾生”,管領浙江普陀山,相傳唐代在舟山群島潮音古洞現(xiàn)身,有33化身,可變換性別身份,宋代后變?yōu)榕浚r歷2月19誕辰日、6月19成道日、9月19出家日統(tǒng)稱“觀音香會”),左右協(xié)侍是金童善財和玉女龍女。拜佛時,要雙手合十,跪在佛前,焚香祈福,真誠地默念祈禱內容。
正殿南廂的“夫妻殿”是華岳三圣母和夫劉彥昌的塑像。
北廂是“送子觀音殿”,有3 個送子娘娘(送子觀音、九天玄女娘娘和宋太祖時的花蕊夫人)和6個“娃娃大哥”的塑像。前院兩廡,南邊是“十代名醫(yī)殿”,供奉著戰(zhàn)國時神醫(yī)扁鵲、東漢醫(yī)圣張仲景、唐代藥王孫思邈、明朝集醫(yī)學大成者李時珍等歷代名醫(yī)的彩色泥塑像。北邊是劉關張“三義廟”。關圣帝君是唯一被佛道儒三家崇拜的神,佛教是護法加藍神;道教尊為蕩魔真君、伏魔大帝、昭明翊圣天尊,簡稱關公、關帝,俗稱關老爺;儒家把關羽當作“忠孝節(jié)義”的象征,尊稱為“關圣帝君"、“武王”、“武圣人”,儼然與“文王”、“文圣人”孔老夫子并肩而立。全國各類廟宇中,關帝廟最多,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最大。
經(jīng)過南北“漸入佳境”、“別有洞天”兩個圓洞,來到后院。東邊正面閣樓叫三清閣(玉清、上清、太清等三清之稱始于六朝),上下兩層。樓下三洞,正中供奉著太上老君(春秋時思想家,道教創(chuàng)始人老子,身前站著男女二童子,陜西周至樓觀臺為道教發(fā)祥地),兩旁洞內分別供奉著手捧火輪的太陽神和呼風喚雨的龍王神。樓上正中供奉著玉清元始天尊(先天教祖,即開天辟地的盤古,身前站著引奏仙童、傳言玉女)、兩邊是上清靈寶天尊(又名太上道君)、太清道德天尊(又名太上老君、太上道祖,即老子)。站在三清閣后,可眺望黃河那寬闊的河面風光。漢初韓信以木罌渡軍襲魏時,據(jù)說在東邊的韓信城制造木罌,在下邊齊王坪練兵。清代夯筑的軍寨近在咫尺。

據(jù)大師級人物講,福山寺里最奇特之處在于三清閣背面磚墻中部、半空里天生的三顆柏樹,大小一律,距離均勻。大旱之年其他柏樹萎靡不振時,獨有此絕壁上的三顆柏樹郁郁蔥蔥,這就是“神氣”,堪稱神奇!
南廂是“文昌殿”,自右至左依次供奉著民間信仰的吉祥神“福祿壽”三星,或稱三官大帝,即:賜福天官(紫微大帝,總主諸天王,正月十五上元節(jié)下人間)、赦罪地官(清虛大帝,總主五帝五岳諸地神仙,7月15中元節(jié)來人間)、解厄水官(洞陰大帝,總主水中諸大神仙,10月15下元節(jié)來人間),表喜慶滿門。中間的文昌帝君(又名文曲星、文星,道教尊為主宰功名利祿之神,隋唐后為學問文章、科舉士子的守護神),《歷代神仙通鑒》稱其“上主三十三天仙籍,中主人間壽夭禍福,下主十八地獄輪回”。兩側侍童,俗稱天聾(聽不見)地啞(說不出),大概是為了保密的緣故吧。北廂是“玄武殿”,中間臺上供奉著無量天尊玄武大帝(系民間和道教尊奉的北方玄武神,又稱真武大帝、玄天上帝,明代建武當山宮觀),兩邊靠前有兩位弟子。臺下護衛(wèi)神,右邊是二郎神楊戩和托塔李天王,左邊是哼哈二將(姜子牙所封閉口鼻哼兩道白光聲震山岳、提降妖杵的鄭倫和張口呼哈黃霧聲如雷滾、提蕩魔杵的陳奇兩位門神)。
道教認為右手是罪惡的,左手是干凈的,所以行禮時要將左手成掌包在右拳上,左手大拇指按在右手虎口上,右手大拇指按在左手大拇指上,意為:好中有壞,壞中有好,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二者是相輔相成的。祈福方式是雙目微閉,雙手抱拳為太極決,從額頭往下祝禱。放在額頭到鼻尖這一段表示禮神,放到鼻尖到下巴間表示對長輩、前輩行禮,放到下巴到檀中穴是對平輩、晚輩行禮。廟宇東北角、三清閣旁有座用青磚建成的呈方錐形的魁星塔,與文昌廟斜對,與西南角的魁星閣遙相呼應,寓意吉星高照,文脈旺盛。塔尖是鐵制的避雷針。抗戰(zhàn)期間,魁星塔成為觀察日機從山西過河轟炸合陽的防空哨所。

穿過于右任題寫的“印光堂”邊的月亮圓洞門, 來到曾是靈泉村書坊、人稱書院的南院,正堂供奉著孔子塑像。兩顆古石榴樹后掩映著印光法師堂,里面有中興佛教凈宗的合陽路井鎮(zhèn)赤東村人印光法師(1861-1940)塑像。西南角矗立著由鐘明善題寫的“祈福樓”,又名魁星閣、“轉角樓”。魁星(初叫奎星,含16顆星,形狀像“鬼搶斗”、意為用筆點定中試者,即“鬼之腳右轉,如踢北斗”)是主宰文章興衰之神,與文昌帝君同受文人尊崇。所謂“魁星點斗,獨占鰲頭”,取意魁星高照,人才輩出。樓閣上的木斗子可以旋轉,寓意時來運轉。難怪人們說“上了轉角樓,萬事不用愁”。閣下石碑刻載著:2003年坊鎮(zhèn)和陽村秦有才、史麥霄夫婦和香港商人等捐資36600元,由村干部黨中鋒等人負責監(jiān)造,將閣樓翻修一新。
拜完福山寺大小56尊神仙,始覺書院、佛殿、道觀,同居一廟,形成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文化格局,倒也和睦。
寺廟內晚晴復雜的建筑結構,加上南方園林般精巧的布局,有移步換景之妙,于有限空間給人以無窮的享受。
一年四季,山上的景色各有不同。春天桃花盛開,生機盎然。夏季綠樹蔥蔥,涼風習習。秋天楓葉殷紅,天高云淡。冬日暖陽高照,雪壓翠柏。
除夕夜子時一到,靈泉村人便爭先恐后上山燒“頭爐香”,祈求新年福氣滿門,財源滾滾,萬事大吉。大年初一,附近村里的男女老少爭先恐后,上蝎子山迎春接福,都想跟靈泉人沾上一點福氣。
每年農歷7月11日,是蝎子山的朝會祈福日。靈泉村人家家蒸花饃、買鮮果,天剛亮便進山上香。外地的客商、賣小吃的、售山貨的,雜耍的、一大早趕往山門前擺攤設點。遠遠近近的善男信女,著紅掛綠,扶老攜幼,簇擁而至。車水馬龍,日逾萬人,把山門圍得水泄不通,構成鄉(xiāng)間廟會特有的熱鬧景象。
沒有開發(fā)之前,蝎子山顯得有點拘謹。2009年經(jīng)過開發(fā),始覺大氣磅薄。2013年靈泉村被列為全國第二批傳統(tǒng)村落,中央財政撥款300萬元,保護現(xiàn)存古民居、維護古城墻。村南“印象靈泉”古民居群已建成23戶,精雕細刻,錯落有致。山門東邊建有千畝牡丹園、油菜花海,2015年開園游覽。
山上通水電,住有看廟人。山邊溝壑林間百鳥時鳴,廟里鐘鼓樓上夜宿鴿子。2014年山頂廟門口北邊高高的槐樹上筑了個大喜鵲窩,如今廟內整日可聞喜鵲叫喳喳,誠乃福喜雙臨。
蝎子山(福山),在年輕人看來是洽川風景名勝區(qū)的一個旅游景點,在中老年人心目中是祈福勝地,在文人雅士眼里是文化古跡,在陰陽先生看來是風水寶地。在您眼里,是什么呢?
【作者簡介】王銀虎,陜西合陽縣百良鎮(zhèn)陌西人,大學中文系畢業(yè),歷任教師、秘書、警察,1987年至今在報刊及網(wǎng)絡發(fā)表作品200余篇,2016年與兄弟五人合著散文集《扯片陽光給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