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地處甘肅,地勢平坦,由于風力作用,大部分地區(qū)是戈壁沙漠,環(huán)境惡劣。張騫剛進入河西走廊時,偶爾會見一些熱心的牧民,為他提供用品,解除旅行的疲憊?呻S著路途的深入,食物和水的缺乏,人煙稀少,即便偶爾有人,也許是匈奴的戰(zhàn)士,不易接近,只得隱蔽行走!
盡管張騫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大家多日的疲憊讓人不堪忍受,也許是放棄了,也許只是累倦了。一次休息時,負責放哨的士兵并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殺來的匈奴,當馬蹄聲接近耳邊,一切都來不及了,他們向外跑去,可是多日缺水缺食物的疲倦身體又怎么可能跑的過馬呢?不出意料,張騫一行人很快成為了匈奴的俘虜。在匈奴的大牢里,身心俱疲的張騫也許也想過放棄,一切就結(jié)束了,可是肩上的使命與愛國之心不允許他放棄,堅持,無論何時一定要把使命傳達到!
可能很多人會好奇,為什么匈奴虜獲張騫后卻沒有將他殺死?匈奴兇狠,自然不可能遵守“不斬來使”的條例,何況這也不是漢族向他們派來的使節(jié),但是對于缺少系統(tǒng)文化的匈奴來說,張騫無疑是一個匈奴族所不擁有的人才。為了讓自己的氏族更加強大,匈奴王單于想盡辦法使張騫能為己所用,而其他的一百余人可能在路途中餓死,或是被俘虜后因沒用而被殺死,知識也是一種活命的力量!
單于一方面為了拉攏張騫,另一方面也為了監(jiān)視張騫,便給予了他一個匈奴妻子。為了防止他偷跑,將他和甘父分開,派遣他們?nèi)蓚完全不可能見到面的地方去放羊。一邊用利益誘惑張騫,一邊試圖通過同化他的生活習慣來使他屈服于匈奴人。五年后,張騫在匈奴有了兒子,他開始褪去了中原人的溫婉,變得像匈奴人一樣的大口吃肉喝酒,和匈奴人一樣的豪爽。很多人都以為他已對匈奴產(chǎn)生了歸屬同化,就算沒有,也總不會拋下妻兒,自己逃離?匈奴的監(jiān)視漸漸松懈了些,可是張騫的心中,愛國之心,自己的任務(wù)卻從未忘卻。
也許只有那個匈奴女子知道,在夜晚,她的丈夫會看著使節(jié)令,會盯著東方,可是多年的夫妻生活使這個女子不忍心去告密,便在夜晚,默默的陪伴自己的丈夫。終于,張騫被匈奴俘虜?shù)牡?0個年頭,匈奴的警惕低到了極點,他找到一個逃跑的機會,在放牧時終于離開了這個生活10年的地方。在妻子面前,他是個丈夫;在孩子面前,他是位父親。但首先,他是一個漢朝的使節(jié),肩負著重要的任務(wù)。 而此時,劉徹也許認為那個遠去的使節(jié)已經(jīng)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