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操视频在线/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欧洲黄网站/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免费观看

  您好,歡迎光臨《絲路情韻》網, 網址:www.siluqingyun.com; www.tj-hsx.com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絲路要聞    魅力西部    國外風情    絲路在線    絲路頭條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絲路論壇    軍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聲秦韻    東盟在線
光影華山    今日華山    人文華山    山水華陰     驢友在線    文化在線    紅樹林影視   財富人生    企業家風彩    景點推介    旅游世界    軍旅在線    杏林風景    農業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檢察    西部法院    資源與環保   歷史名勝    歷史典故    傳奇故事    歷史名人    藝術精品    社會萬象    旅游文化    傳統工藝    奇石根雕   民間藝術
華陰政法      攝影家      風光攝影      人物攝影     書畫長廊    名人書畫      綜藝在線      小說       散文       詩歌       劇本      雜文隨筆      紀實文學    生活百科
 
   □ 絲路在線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體:美軍 ..
· 人民觀察 | 三個關鍵詞 ..
· 金秋時節處處好“豐”景 ..
· 陜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機暴雨 ..
· 網信部門公開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屆消博會丨創新消費融 ..
· 青瓦土墻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貸利率又降 ..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 ..
· 油價6連降 ..
詳細內容
糜子情結

                                              糜子情結

 

原創 王孝文  昨天

     從2018年起,國家將每年農歷的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春華秋實,這個時機選的很恰當,反映了廣大農民的心聲。這一個惠及億萬農民,表明國家對農業高度重視的決議,立即勾起了我對早已逝去的家鄉糜子的情結。

  千百年來,直至1949年、農業合作化之后,糜子都是家鄉白水農村秋季的主要糧食作物,其份量僅次于夏收的小麥。所以秋分之后的秋收,對家鄉人講,就是收糜子的季節。那時谷子種的少,因為管理難度大,費勞力,耗墑土。種一料谷子,影響一料麥,農民很不喜歡多種,但由于小米是家常便飯,谷稈是騾馬最喜的飼草,還是在小田地里種一點。苞谷、高粱、紅苕等農作物在家鄉很鮮見,只在埝頭地頭種點,讓孩子嘗鮮。至于豆類,則產量低,收獲晚,耗墑費地,種的就更少了。


     糜子種植的歷史十分悠久,幾千年前的文字都有記載。糜子與谷子同類,屬草本作物,古代還有幾個雅名,叫黍、禾、稷,列五谷之一。

     糜子生長期短,耐旱、耐瘠薄,是家鄉這個半干旱地區的主要產品。糜子好種好管,所以麥一上場,農民顧不上碾打,連夜搶施肥,搶種糜子。只要抓住了苗,就抓住了秋季豐收的鑰匙。

  秋分過后,漸入秋季收獲時期,人稱三秋:秋收、秋管、秋播。其中主要是秋收,即糜子的收獲。家鄉氣候夏季干旱,秋季多雨,糜子淋了雨易出芽,損失殆盡。糜子口松,收得不及時,易于脫落。再者進入深秋,野獸出沒,百鳥覓食,稍不留神糜子就成了無顆的禿穗。還有一點,糜子地是莊稼人輪作間作的主要方式,好些人家地畝少,收了糜子,還要種麥、種豆,有的在糜子成長時就種上油菜籽。如果不及時收割,就會影響半年的收入。因此,家家對糜子的收獲非常重視。

  糜子的營養價值很高,能養胃健胃,能補氣益氣,但純糜子面饃吃起來瓷硬,冷吃傷牙傷胃,口里發酸,遠不如麥面饃香甜可口。但麥面白饃是十分稀罕之物,只留在過年過節、來客招待那些想買地買牲口、想蓋房給兒娶媳婦的人家更是舍不得吃麥子。小伙子和年老人開玩笑,常說啥時能吃你老人家的白饃,這指的是老人的過壽或后事。大人們則常說,誰家小子或姑娘的白饃快要蒸熟了,這就意味著小伙子快娶媳婦或女子快出嫁了。

  父親是務農高手,我家的田地畝產量總比別人家高出許多。1950年,父親還被評為縣上勞模,家里自然不缺糧食,更不缺麥,但一家人仍然舍不得吃白饃。幾乎一年四季,都是糜子饃糜子面。母親是有名的賢內助。她十分理解父親勤儉持家的良苦用心,想盡千方百計把糜子面做得花樣多又可口。常把糜子面炒成炒面,和些軟柿子,好吃得多。有時用軟糜子米做甜飯、做甑糕。冬天,用烘軟的柿子汁和面,蒸成糜面柿子饃。最常用的是用豆子作餡,包成豆餡糜面饃,是全家人的最愛。

      廉價的糜子,不僅供應一家的口糧,而且養豬養羊養雞,還用來熬糖、碾米、釀酒、釀醋,支撐起作坊營生。


  糜子的種植一代接一代,不知在家鄉已延續了多少年。但在大躍進之后,特別是三年困難歲月,種糜子的習慣受到沖擊。那時為了求得溫飽,大量種植苞谷、紅苕等高產作物。作為低產作物的糜子,逐漸被冷落了。如今,家鄉農田已不見了糜子的影子,很多年輕人幾乎不識其為何物。然而以糜子饃為主食的那些過往的光景,仍深深留在我的記憶中。

【作者: 】  【發表時間:2020/9/24】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和諧陜西網 銅川慈善協會 渭南文物旅游網 環球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國際日報 中國檢察網 中國法院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 央視網 中國公安 中國文物信息網 太華索道 陜西 西部法制報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