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 角 面
文/梁素琴
時值正春,小區門口的菜攤越擺越多,最惹人眼的便是那一堆堆綠汪汪的野菜,有蒲公英、薺薺菜、面面條、苜蓿,還有刺角。
傍晚我牽了雙喜轉悠,猛然看見菜攤有人賣花生,這是新花生嗎?中年婦女抬頭看了看牽著小狗的我說:“誰要說這是新花生,那是騙人呢?”說完,她用誠實的目光瞟了我一眼。我是知道花生上市季節的,出門少了,脫口而出,根本沒過腦子,我羞答答離開菜攤,邊走邊擺著手說著“對不起”。其實我想在菜攤里尋找刺角,想趁著刺角還嫩著做頓刺角面吃。刺角沒買成,還鬧了笑話。我不好意思再在菜攤前轉悠,拉了雙喜很快離開。一路上想著泡湯的刺角面,心里有點失落。
愛人30多歲就添了白發,讓人一下子很難接受。一日閑聊,朋友說頭發早白的人是因為血熱,所以要多吃點涼血的東西,刺角就涼血呢,可以多吃刺角面。記得那時候剛過清明,我拿了電話打給大姐,讓姐給我們弄點刺角面。大姐接了電話說,清明節都過了,打雷后刺角的刺兒就硬了,不敢吃了。我失望地放下電話,盼望來年。
第二年三月份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公公從老家來渭南,“給你們送刺角面來啦”,公公的話,讓我一愣。他說,“你們不是說刺角吃了涼血,不長白頭發嗎?我今年早早就給你姐說了,讓她多挖些嫩刺角,給你們壓刺角面。”我打開箱子,滿滿一大箱晾干了的綠色面條擺放的整整齊齊。一大箱刺角面吃了很久很久,那時只顧吃面,忘了觀察愛人的白發有沒有增加。
公公離開我們已十多年了,但每到春天野菜當季時,耳邊就會響起他老人家先于人到的叫門聲。公公很惦記孩子們,聽說我們想吃刺角面,就一直惦記著這件事,等到春天嫩刺角一出土,就催著姐姐挖刺角,準備壓面吃。天氣冷了,公公常會想到城里的孫子孫女有沒有過冬的棉襖棉褲,有沒有新的老虎窩窩(棉鞋)。每年一上凍他便會拿上大大的包袱,或提幾個姐姐手工做的老虎窩窩,或拿棉衣棉鞋。
時光荏苒,日子在漫不經心中度過,很多事情因忙碌而淡忘,但每到野菜上季的時候,我就會想起能涼血的刺角面,想起姐姐們手工做的棉衣棉鞋,想起豪爽開朗、無憂無慮的公公。
梁素琴
梁素琴,筆名淡云,大荔人。陜西省散文協會會員,渭南市作協會員,渭南高新區作協副主席,《渭河文苑》文學平臺副總編。
在《渭南日報》、《西岳》、《三賢文苑》等報刊和多家自媒平臺發表作品40余篇。《和藝術家聊天》等多篇散文被錄入西安出版社出版的《蘭亭詩語》。散文《我和老趙的創衛情結》獲渭南市作協“秦東環保科技杯”愛衛之光征文二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