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古裝戲《蔭德匾》
編劇:秦福長
時間:清中期
地點:陜西省華陰縣
人物:張照雄,男,十九歲,華陰興仁莊人,出身貧寒但德才兼備,華陰的頭名秀才。
張父,近六十歲,張母,五十六、七歲。
張雄照,男二十六歲,華州興林莊人,華州首富有名學子,有德有才。
牛翠花,女,二十五歲,華州興林莊人,張雄照之妻。
撫臺,胡知縣。 隨員。
官差,縣丞,村保,捕快,書童,眾衙役。
第一場 舍銀救危
幕啟:
(張照雄身著灰布長衫,背著包袱一副窮秀才打扮上。)
張照雄:(唱)天蒙蒙霧漫漫秋風寒冷,
晨色暗曙光淡萬物凋零;
離鄉境別父母趕早起程,
要去那古長安奪取功名。
張照雄我雖然出身清貧,
自幼兒卻立志改換寒門;
效圣賢修德品忠厚做人,
操家事做樵夫夜攻詩文。
幸喜得天有眼功夫不虧,
縣考中憑才學我得頭魁;
全村人都為我拍手叫好,
樂壞了望子成龍好雙親。
母親她翻箱覓柜費心神,
拿出了幾代人的血汗銀;
未開言老人家淚流紛紛,
一句句肺腑言慈母之心。
十兩銀三代人苦掙苦攢,
為的是有一日后輩有人;
臨行時父和母心長語頻,
鄉親們熱衷腸盼我佳音。
懷揣這十兩銀牢記情恩,
趕考場堅定了奪魁信心;
但愿得到長安全榜顯貴,
了卻了二老愿報答鄉親。
(內)牛翠花:苦啊!苦命的我,可憐的兒啊,我死后誰能代替你的親娘啊!
張照雄:哎,這大清早是誰在這荒野泣哭,聽這哭聲凄慘定有重大苦情,我不免近前觀看。(下)
二道幕啟:田野阡陌,樹木葉落枝禿,野草枯干,冬日景,空曠的田野臺中有一井臺,一婦人坐在井臺上泣哭。
牛翠花:苦哇!我真苦命,真可憐啊,兒啊我死后誰來撫養你呀,夫啊,你可知我的苦情啊。
張照雄:(上)這位大嫂,一大早坐在這里痛哭有啥苦情?
牛翠花:你是何人,問這干啥?
張照雄:我是去長安趕考的秀才,路過此地聽你哭得悲痛故來相問。
牛翠花:秀才啊,你是個趕路的管不了我這苦情,多謝一片好意,你還是趕你的路吧。
(張照雄轉身走開那婦人又泣哭)
牛翠花:痛煞人啊,痛斷腸啊!
張照雄:(唱)那婦人一聲聲哭得凄慘,
大清早坐井臺必有大冤;
我若是離她去誰來勸管,
田野里空無人定有兇險。
我自幼讀詩書仰慕圣賢,
豈能夠眼看她自尋短見,
我若是忍看她投井不管,
枉為了讀書人終生不安;
我這里停腳步回身再勸,
定解救此婦人脫離危難。
(白)這位大嫂究竟有何冤屈,哭得這樣傷情?
牛翠花:這位秀才好不曉事,我心中痛苦哭都哭不安寧,你一個過路的既管不了又何必糾纏不休。
張照雄:大嫂啊,這大清早四野無人,你一個婦道人家坐在井臺哭泣哪有好事,我是個讀書人自幼敬仰圣賢,你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我不背了個見死不救遇危不管的罵名。
牛翠花:多謝秀才一片善意,我一個婦道人家見識淺薄,皆因心有苦情亂了方寸,言語失禮望秀才見諒。
張照雄:你心中痛苦我能諒解。可你到底有啥苦情說出來也許我能幫你。
牛翠花:秀才請聽。
(唱)未開言禁不住泣不成聲,
我姓牛名翠花家道貧窮;
翠花我生貧家實在苦命,
偏嫁給富貴家更添苦情。
張照雄:嫁到富貴之家脫了貧困,不愁吃穿享用榮華富貴,怎么更添了苦情?
牛翠花:(唱)我夫家在華州興林村莊,
華州府大首富姓氏為張;
田千傾牛百頭還有商行,
錢萬貫車百輛余糧十倉。
我的夫讀詩卷是個賢良,
他慕我賢惠品俊俏模樣;
差媒人進我家紅線牽上,
害得我到他家有頭難昂。
張照雄:才子佳人美滿姻緣,你咋說有頭難昂?
牛翠花:(唱) 婆家共有四兒郎,
我與老三配成雙;
妯娌都是富家女,
財大氣粗把人傷。
公公婆婆偏心腸,
欺我娘家無錢糧;
動不動罵我是窮鬼,
時常里說我生窮相。
夫君待我十分好,
天倫之樂在洞房,
夫郎自幼愛詩章,
常把功名記心上。
舍恩棄愛長安往,
寄讀為登名利場;
可憐我孤孤單單無依傍,
常把苦水肚里藏。
前日家失銀十兩,
公婆妯娌惡言傷;
罵我窮鬼品不良,
偷了銀子敬新娘;
限我三日還銀兩,
無銀就莫回家鄉。
翠花我身貧血氣剛,
豈能忍受這冤枉;
含憤坐這井臺上,
一死方能表心腸。
死后清白萬古揚,
難舍夫君和兒郎,
想到我死兒無娘,
悲淚紛紛似長江。
張照雄:(唱)聽罷言來情滿腔,
鐵石男兒也悲傷;
翠花一死實可悲,
更悲幼子無親娘。
大嫂忍悲聽我講,
千萬莫把絕路上;
你家雖然有錢萬貫,
萬貫錢也難買親娘。
你若一死表冤枉,
冤沉千古在鬼鄉;
自古天道最公平,
冤屈最終會亮堂。
牛翠花:(唱)秀才講話理情端,
我也為此心悲慘;
母子生離情難斷,
夫妻恩愛更可憐。
只恨娘家無糧錢,
更恨錯嫁富家男;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十兩錢子我用啥還。
張照雄:大嫂你千萬不能尋短見,你萬一死了誰來替你辯冤,就會永遠背個臟名。再說你家是華州首富,難道連這十兩銀子的私房錢也沒有?
牛翠花:秀才呀,我婆家雖富貴,可自我嫁到他們家從不讓我沾半文錢,丈夫又長年在外我那能有私房錢,就是有也不能給,不能認這黑帳背這黑鍋。
張照雄:大嫂呀,你這話就欠思慮了,只要你心底潔凈冤屈最終會明,為了幼兒夫君能夠永遠團聚,享受那人世間的天倫之樂,你暫且忍辱,一旦冤情昭雪你仍能保一世清名,還能保全你們這恩愛完美的家。
牛翠花:哎呀秀才呀,我就是想這樣辦可到哪里去尋這十兩銀子啊。
張照雄:這,這倒是個難事。
(背唱)我身上帶銀剛十兩,
是我的盤銀與口糧;
我若舍了這十兩銀,
去長安赴考便泡湯;
我若不舍這銀十兩,
她母子團圓無指望;
常言說救人一命德無量,
不救危哪算好兒郎。
罷罷罷舍了這十兩銀,
放棄登那名利場。
大嫂,我這里有十兩銀子你拿回去母子團聚吧,放心吧,你的冤情最終會明的。
牛翠花:秀才哪,我看你穿著樸素也不是那富貴人家,你這十兩銀子一定來之不易,我咋能忍心收你的銀子。
張照雄:常言說救人如救火;你現在有了急難救急要緊,我這赴考嘛早遲都能行,再說這考場上的事本來就無個定數去了也不一定能考上。
牛翠花:讀書人十年寒窗為的是一朝名顯,我咋能眼睜睜看你為了我放棄赴考,這銀子我萬萬不能收。
張照雄:大嫂呀,請放心這不會誤我赴考,我自有辦法,倒是你不收銀脫離不了危難我心中就積下疙瘩,就是去考也考不好。
牛翠花:這,這咋能行啊,這是你的盤費啊。
張照雄:大嫂請放心收下吧,你不想你的夫君和幼兒,你還想含冤受苦嗎?快,收下吧。
牛翠花:恩人請留下姓名住址,日后夫君回來定當報此大恩。
張照雄:區區十兩銀何須留名。
牛翠花:不留名姓我斷然不收。
張照雄: 好,我姓張是華陰人,你就記個張秀才吧。
牛翠花:(跪拜)多謝大恩人,我全家終生不忘你的大恩。
張照雄:大嫂,快起來,你看這華陰華州一界之隔,我姓張你夫家也姓張,三百年前說不定還吃的一鍋飯呢,不必過分拘禮,快回去吧你那孩子這時正在家哭著要娘哩。
牛翠花:(磕頭接銀)
(唱) 手捧著十兩銀熱淚滾滾,
就好似捧顆火熱的心;
張秀才你與我萍水路人,
舍銀救危好品德情感魄魂。
天下人都像你高尚德品,
這世上就沒有苦難之人。
張照雄:大嫂回去吧。
(牛翠花又磕了一個頭抹淚下,張照雄目送牛翠花下。)
幕落
第二場 無銀停考
幕啟:古樸的農家院、茅屋、瓦舍,院中放有桌凳,墻角放靠農具。
張母:(唱) 照雄兒去長安趕考奪舉,
我心中樂悠悠好似澆蜜;
我張門世代清貧人忠厚,
常被那豪強官府惡勢欺。
窮苦人也想登高上天梯,
牛馬子盼成龍祈求歡喜;
但愿得照雄兒今科中舉,
憑才德求得個一官半職。
為張家改一改貧寒門楣,
為窮人爭一口正義之氣;
天保佑我的兒一路順利,
但愿得考場名顯步云梯。
張父:(上)哈,哈!……
(唱) 老婆你頭腦兒實在簡單,
考舉子非同那砍柴上山;
咱照雄雖然是縣考奪冠,
普天下飽學人萬萬千千。
須知那高人之外有高山,
自古來官場道路多兇險,
窮苦人莫要把那榮華攀;
橫財兒永遠不發貧窮漢,
牛馬子想成龍難如登天。
張母:老東西,老愛和人抬扛,榮華富貴咱攀不上想一想還不成,憑咱照雄那德品才學考他個前幾名準能。
張父:你呀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官場上的事咱們布衣百姓弄不懂,你看哪戲上唱的多了:“不讀書有權,不識字有錢,不會做文章倒能做官。
張母:老天爺有眼咱娃平日扶困助孤敬老愛幼人人稱贊,憑咱娃這德性蒼天也不會虧他。
張父:話是這么說,其實我心中也盼娃高中,中了咱臉上榮光鄉親們也都高興,咱照雄當了官也準是個好官。
張母:這話人還愛聽。
張父:老婆子咱別抬扛了,安心在家等咱娃的好消息吧。張照雄:(上)
(唱) 救人危舍盤銀放棄赴考,
歸程上步履慢時光難熬;
離家時父和母諄諄教導,
十兩銀是先輩血汗灌澆。
為攢錢父和母常吃半飽,
一文錢千滴汗水火煎熬;
受苦難為的是讓我趕考,
父做馬兒成龍顯顯榮耀。
我今日舍銀兩救人險道,
慈父母望子貴如煙云消;
這樣的結局我無顏相告,
進家門該如何說明分曉。
(白)媽!孩兒回來了。
張母:(開門)兒啊,你怎么回來,這是咋回事啊?
張父:是啊,怎么回來了?
張照雄:我……我……
張母:你怎么啦?
張照雄:我……我沒有盤纏了。
張母:你那銀子呢?
張父:你那銀子呢?
張照雄:我……我送人了。(跪下)
張父:(打兒子一個耳光。)你這個不成器的東西盤銀是幾代人的血汗咋能隨便送人哩。臨行前我和你媽是咋樣囑咐的,人都說你知書達禮今日咋這樣不懂事啊。
張母:兒啊,你這是成心想氣死我們,你難道不知咱們那十兩銀子來的堅艱難,你成天讀書哩咋就這樣不長進,咋越讀越癡咧,為這十兩銀子你爺爺擔柴挖藥傷了腰,爹爹累得吐了血,你奶奶給人家縫衣看娃討著飯回來也舍不得花一文錢,就為的是讓張門后代爭口氣顯顯榮耀,這樣的銀子你竟敢送人,咱家現在哪里再去找銀子為你作盤纏。兒啊,你真的不想讓我們老兩口活了。
張照雄:媽,孩兒不孝,孩兒讓二老生氣了。
張父:我們這還都不是為了你,你十年寒窗為的啥?你白天干活晚上讀書為的啥?你……你這一失足成為千古恨,機會不會再來呀,你……人都夸你聰明可你今日咋做這蠢事。
張照雄:二老暫且息怒,孩兒不孝讓二老生氣了,但請聽孩兒細述原由。
(唱) 二老暫把怒氣消,
聽兒把原由表一表;
兒讀詩書懂禮教,
非是紈绔子不肖。
今早行至華州道,
一婦人井臺哭嚎啕;
她家中丟失十兩銀,
公婆妯娌向她討。
此婦身貧德品高,
以死來把清白表;
坐到井臺思幼兒,
哭得兩眼似紅桃。
父母常把兒教導;
見義勇為品行高;
兒不忍看她尋短見,
舍銀勸她把命逃。
兒今不能再赴考,
但把仁德留他鄉。
張父:哎呀,我娃原來是舍銀救危,作了一件仁德事,為父的錯打我娃了,你咋不早說呢。
張母:你不問清紅皂白就打,娃咋講哩。
張父:遇人有危應當見義勇為,可咱們家窮,你當初就不為你的前途想想。
張照雄:孩兒當時只想救人,這人的生死只在一念之間,我若不舍銀相救那婦人必尋短見,人死不能復活,可這功名嘛今科未去下科還能去,想到此兒就放棄趕考救那婦人。
張母:我娃做了件積德的事,可就委屈了我娃不能赴考奪功名了。
張照雄:媽,今科未考下科也不遲,我辛苦一年擔柴賣錢積攢銀錢下科再去考。
張父:擔柴賣錢攢到何年何月。
張母:我知道你說的都是安慰我們的話,兒啊,你也要想開些,這天下學子無數,比你才學高的多的是,就是去了也不一定能考中。
張父:就是嘛,咱們窮人家就沒有那富貴命,以后就再別想那功名官宦,那都和咱們無緣。
張照雄:媽,我現在就擔柴去。
張母:別急,媽給我娃做飯去。
幕落
第三場 管錯中舉
幕啟:張照雄家同前場景。
張母:(上)
(唱)昨夜燈花紅艷艷,
花開朵朵光燦燦;
看得我心中喜浪泛,
至今心中似蜜甜。
我老漢忠厚人勤儉,
照雄兒苦讀詩書勤耕田;
前番兒舍銀救危有主見,
舍棄赴考心無怨。
如今他打柴操農干的歡,
夜讀詩文勁更添;
兒有志娘心中實高興,
想到家貧又心酸。
無奈只好怨蒼天,
勤奮人為何偏貧賤;
(喜鵲叫聲起)
咋聽得喜鵲叫得歡,
難道有好事降貧寒。
我這是白日做夢幻,
貧苦人命定受可憐;
世上的好事萬萬千,
輪也輪不到我門前。
張父:(上)老婆子,別為娃哪事念叨了,趕考的事實實是湊熱鬧呢沒去就算了,莫要老掛在心上,讓我說這務農有何不好,咱們雖然粗茶淡飯可安安寧寧,娃考上個舉子當個官又能咋。
(唱)一家和睦窮而歡,
為農之樂樂無邊;
每日三餐有粗飯,
穿衣有那布衣衫。
不爭權來不奪貴,
不怕降職與升遷;
當官的奪位鬧翻天,
咱安安寧寧有吃穿。
不羨富豪山珍宴,
不媚官府穿綢緞;
務農為樵樂無窮,
心地無塵天地寬。
張母:你呀;老東西,人都說你老實,我看你是吃了煙袋水銹氣在內,還真能自安自慰自尋開心。
張父:我說的都是大實話,娃未赴考也有未赴考的好處,省得又生那考不中的閑氣,戲上唱的多好:“世人都把高官坐,誰是牽馬墜鐙的人。”都去當官誰來種地,其實那些當官的還不是靠咱們這些種地受苦的來養活,沒有咱們他們的官給誰去當,誰來供他們吃穿,你這樣一尋思心中就開心多了。
官差:(上)
(念)省府發紅榜,好事咱攤上;
照雄中了舉,我也要沾光。
喜酒與賞錢,樣樣不得少;
可跑了幾十里,涼水未喝上。
我這兩年真他媽的財運不順,老攆下水,賭場輸、酒場贏,養雞成了一窩公雞娃,老婆生娃一生一個女子,養頭豬一年多了還像貓大,養條狗長的像小牛犢可就不看門,見了生熟人都搖尾巴。這次硬給上司要了這趟差事實想討點賞錢喝杯喜酒,你看這房子爛成這樣準是個窮光蛋,這賞錢和喜酒恐怕要黃了。(大聲喊叫)張照雄開門!張舉人接報來!
張照雄:(開門)誰呀,你咋這樣亂叫,找誰呀?
官差:我找張照雄大人。
張照雄:這里只有張照雄,沒有大人。
官差:那你是誰?
張照雄:我是張照雄。
官差:可是那頭名秀才張照雄。
張照雄:不才便是。
官差:哎呀張大人,張舉人,我是來給你報喜的。
張照雄:我有何喜?
官差:這可是大喜事,你今科考中了陜西的頭名舉子了。
張照雄:官差大人,你這喜報錯了,今科這頭名舉子絕對不是我。
官差:那能錯?這紅榜上寫的很明白,華陰縣興仁莊張照雄,你們村有幾個張照雄?
張照雄:就我一個。
官差:那就沒錯,這紅榜你拿去自己看吧。
張照雄:(看榜)這,這一定是弄錯了,我今科根本就沒去考,咋能中呢。
官差:你看,這倒霉事盡讓我碰上,人家送紅榜敲鑼打鼓迎,我來送紅榜人家還不愿意要。哦,我明白了,一定是家中貧困怕我要賞錢,我說小伙子,不,張舉人,這賞錢喜酒有沒有沒啥,但你別頂我的差事,讓我報喜都報不出去,回去后不給同事們笑死,讓上司打我的板子。
張照雄:官差老爺,我實在是未赴考,這舉子的確不是我的呀。
(張父、張母走出)
張父:兒哪,你與官差大人叨叨啥呢,這官家人咱們別惹。
官差:(念) 你兒中了舉,紅貼送門前;
硬是不肯認,怕我要賞錢。
張母:照雄,你咋這樣沒禮節,客人到門前先請進屋,官差大人快進屋來坐。
官差:這還差不多。
張母:到底是啥事呀?
官差:你兒中了今科頭名舉子了,我是來報喜的,可你這兒子生怕我要賞錢就是不認不接。
張母:哈哈…!官差大人這事怕真的弄錯了,我兒真的沒赴考。
官差:咋能呢,沒赴考哪能中。
張父:這官府的紅喜貼可不是開玩笑呢,我兒今科就是未去赴考,這咋敢接呢。
官差:你兒是咱縣的頭名秀才,胡知縣都指名讓他赴考為華陰爭光呢,咋能未去考,這到底是咋回事?
張父:我兒今科去長安赴考,路途中遇一婦人坐在井臺哭泣,我兒上前詢問,原來她出身貧窮嫁給華州一大富家,家中丟失了十兩銀子公婆妯娌欺她娘家貧寒硬說是她偷了,公婆妯娌逼她交出銀子,這婦人生性剛烈咽不下這口冤枉氣,來到井邊尋短見,但她家中還有一個不滿周歲的孩子,丈夫又在長安,思夫戀兒哭的很傷感,我兒就將他身上僅有的那十兩銀子送予那婦人,救了那婦人一命,回家后我們再沒有盤纏了就放棄赴考。
官差:原來是這樣,你的家中如此貧困你兒還能見義勇為舍銀救危,真是難能可貴,不愧為咱華陰頭名秀才,真是才德雙全。
張照雄:官差大人過獎了。
官差:說了這么多可這喜榜咋辦呢,總不能讓我再帶回去。
張照雄:不是我的我實實不能接受。
官差:大哥,大嫂,你看人家花錢買都買不到,我今天送來了還是接了吧,你娃雖未赴考可路遇危難慷慨相求,積下了陰德,今紅喜榜送門前,這是老天爺有眼賞賜你兒呢。
張母:這不行,我兒未考中舉一定是上邊誤錯,這一接不誤了真舉子一翻刻苦,這樣的事我們張家人不做。
官差:憑你兒的才德去了也準能中個頭名舉子,論才論德接了也當之無愧了,還是接了吧。
張照雄:不能接。
村保:(上)啥不能接,和人家官差爭執啥呢?
官差:老兄,你來了就好了,你說這事咋辦呢?
村保:到底是咋回事,啥事呀?
張父:你知道,照雄今科未去赴考可這位官差大人卻來報喜,送來紅喜榜說是我兒中了頭名舉子,你看怪不怪。
林保:這倒是件奇事,照雄確實因舍銀救危不能赴考,咋會中舉,一定是上面弄錯了。
官差:錯,肯定是上邊的錯,可這紅榜如何處置。
村保:這倒是件難事,你說這咋辦?
官差:讓我說這上邊錯發我就錯送,張照雄也錯接。照雄這娃有才有德,他接了榜中了舉可以為咱們老百姓做一方好官。
村保:憑我們照雄這才、這德中個頭名舉子也不是啥難事,既然送來了我看還是先接了的好。
張母:
張父:萬萬不可。
村保:哎,這事聽我安排,照雄雖未赴考可才德過人,舍銀救危名楊四方,今日官錯中舉實乃蒼天有眼賜福良賢。
張照雄:我接了此榜不誤了真舉人的前程,豈不讓天下讀書人取笑,還是退回去吧。
官差:退,退給誰,怎么退?你以為這是店鋪中買東西想退就退。這喜榜上有官府大印發給你就是你的,再說這秀才中了舉知縣老爺也有獎賞,你不接知縣老爺的獎賞就吹了,縣老爺你惹得起嗎?
張父:這接了不仁,退了又不妥,這真叫人做難。
官差:想開了就不難。
張照雄:怎樣才叫想開?
官差:(念)
照雄你年青沒經驗,
不知水深橋多寬;
我在衙門吃官飯,
奇事怪事見萬千。
如果遇上漿子官,
是錯是對莫言傳;
他說是對就算對,
他說是錯就錯辦;
你若給他提意見,
定會討雙小鞋穿。
張父:這事還真難辦哪。
村保:老哥,有啥難辦的,既然送來了咱們就先接了,以后有人來找有我和官差作證還他就是了,如沒人來找就讓娃為咱老百姓做一方好官吧。
張母:這合適嗎?
官差:有啥不合適的,送來了就應當接,不接反而不合適。
張照雄:這,這接了我良心怎安。
官差:你還是頭名秀呢,你把書念到鼻子上去了,這樣的好事人家花錢走后門都求不到,送到你門前了你還這樣,我看是書把你念癡了。
張母:兒啊,事到如今也只好先接了吧,莫讓官差從中為難。
張照雄:媽,我總覺不妥。
村保:有啥不妥的,以后有事,有我二人擔保作證。
張照雄:那就聽從大叔的安排吧。
官差:這就對了,我的差事就算了結了。好,給你們這紅喜榜。(照雄接過紅榜)我走了。
張父:別急,走這么遠的路吃了飯再走。
村保:還沒喝喜酒討賞錢呢。
官差:喜酒不喝賞錢不要,這樣的清貧人家我豈能讓他們破費,我今日有幸見識這樣賢德的一家人,認識才德雙全的張舉人也算是前生有緣,我今天這心里比喝了喜酒拿了賞錢還高興呢。我走了。
張照雄:官差慢走。
(官差下、眾人送)
幕落
第四場 上書退舉
幕啟:張照雄家,同前景。
張照雄:(手捧著書本滿面憂慮)
(唱)前幾日官錯中了舉,
我心中不安寧充滿憂慮;
自兒幼讀詩書熟知禮儀,
無功勞受銜位甚覺理屈。
自古道君子不奪他人美,
今接受別人榜愧對天地;
讀書人十載寒窗為及弟,
最痛苦莫過那考場失意。
我今日成為那頭名文舉,
真舉子這時候悲痛心里;
我當了頭名舉功名順利,
可那位失意郎蒙受冤屈。
將心比心都是理,
越思越想越愧疚更覺心虛;
我若是心安理得享虛譽,
豈不讓眾學子笑破肚皮。
想到此我心中更覺憋屈,
一陣陣羞慚情折磨心扉。
張母:(上)兒啊,自從接了這舉子紅榜后你一直悶悶不樂精神不振,這是上邊的過錯,非是我兒用那不義手段竊奪他人功名,你心中不要老壓著這塊石頭,為人處世一定要正直磊落,正視人生樂觀生活,有啥心事說出來娘也能為你分憂。
( 唱) 照雄兒你不該郁郁不樂,
有心事有煩惱當對娘說;
錯中舉實屬那庸官差錯,
非兒罪你何必郁藏心窩。
好男兒心胸闊爽直磊落,
敢思想敢作為有話直說;
讀書人應把那圣賢仿學,
莫讓那一葉障目眼光弱。
歷史上眾圣賢品如花朵,
一個個如日月光把目奪;
你要學眾英賢仁義緊握,
莫為那賤瓦全敢為玉破。
中文舉非是兒鉆營竊奪,
大丈夫挺直腰桿莫守錯;
進和退兒應當認真斟酌,
萬莫把痛苦情埋在心窩。
張照雄:娘啊。
(唱) 中文舉雖非是兒的過錯,
怎忍心把他人美事來奪;
思想起這件事良心有過,
寢不安食無味苦惱煩多。
兒自幼立下誓圣賢效學,
接紅榜心底里結下苦果;
毀別人利自己兒不愿做,
他人悲我榮耀心中怎樂。
退紅榜全人美隨兒心愿,
這完壁歸了趙心才喜悅。
張父:(從屋內上)
兒啊,你怎么想就怎么做吧,咱們家世代忠厚不做那不仁不義事。
張母:我兒有主見,你的想法娘支持,為人就要這樣無愧天地,無愧自己的良心。
張照雄:爹、媽、兒已想好了,準備向省府寫一封書信,講明今科發錯紅榜一事,退還這頭名舉子紅榜,成全那下了一番苦的真舉子。
張母:好,我娃就寫書信吧。
村保:(上) 榜已接了,侄子就安心做他的舉子,只等上面封官吧。
張父:照雄已決定上書退還這舉子。
村保:這可萬萬不能退啊,娃中了舉全村人都高興,照雄雖然未赴考可這憑蔭德中舉比那考場奪魁更榮耀,前番既已接榜木已成舟;聲名遠揚,若再上書退舉惹出啥事端來不是自討苦吃嗎。
張照雄:村保叔。
(唱) 人活在塵世上忠厚第一,
欺世人盜虛名千古唾棄;
讀書人更應該實事求是,
我豈能無功受祿作假虛。
未赴考我怎么厚顏領取,
做了這偽舉人心難踏實;
自那日接紅榜良心受屈,
心靈上就好似烏云遮蔽。
在人前我好像低人頭地,
到大街像小偷將人躲避;
這樣的愁日子度日如季,
多一天心靈上多份壓抑。
早一日退還了虛銜偽譽,
早一日便將我心波平息;
好叔叔一片情我永牢記,
請恕我癡心不改堅退舉。
我寧愿終生擔柴賣苦力,
也不做奪人之美偽君子;
那怕是得罪官府頭落地,
我也要堂堂正正人世立。
張母:他叔,自那天錯接舉子紅榜后,我娃一直郁郁不樂,就好似做了啥見不得人的事,整日里愁眉不展,
讀書也不安心,讓人看了心疼,我看還是娃想得對,拿別人的功名心難安,退了舉去了這塊心病全家人也就都輕松愉快了。
村保:這可是關系到娃終生前程的大事啊,你們做父母的可要認真考慮,世上沒有后悔藥。
張父:兄弟呀。
(唱)這件事我也是思慮很久,
照雄的才與德我最清楚;
他自幼學圣賢把德養修,
敬君子最恨那丑惡下流。
兒接榜全村人為他拍手,
卻忘了失意人蒙受冤羞;
假若是我的兒考中銜丟,
全家人和鄉親氣沖牛斗;
心比心方知道這事欠周,
已不欲施于人我兒不求。
退還了舉子榜兒心無憂,
兒歡樂為父母也無苦愁;
只要娃下苦功認真研讀,
憑真才考場上能占魁頭。
到那時鄉親們共同慶祝,
兄弟你要來個一醉方休。
張母 :對呀,等咱照雄堂堂正正地考上頭名舉子時一定請兄弟來喝酒。
張照雄:叔,你一番好意侄兒打心底里感激,但這偽舉子的榜書侄兒一定要退,下科我要堂堂正正地考他個頭名舉子回來,讓叔和全村人高興一回。
村保:你一定要退我也擋不住,你們這一家人,真是世上難尋的仁德之家啊,這天下秀才若都能像照雄這樣官場上就沒有那偽君子,世上父母都像你們二老這樣,這塵世上就沒有那紈绔子弟了。
張照雄:媽,孩兒寫書信去了,村保叔侄兒失陪了。
村保:賢侄、去吧、真是個才德雙全的讀書人。
幕落
第五場 怒尋仇冤
幕啟:(張雄照衣冠楚楚,儒雅英俊,富秀才打扮,后隨一書童背著包袱。上)
張雄照:(唱)
張雄照我家住華州府縣,
田地廣余糧豐富有銀錢;
自幼兒喜讀書敬仰圣賢,
立下了考場上奪魁誓愿。
兩年前在考場名落孫山,
打那后數載里埋頭學研;
為赴考在長安寄讀一年,
修煉得筆尖生花經綸滿。
今科里在考場答卷隨愿,
好文章如錦繡光芒燦爛;
滿以為文壓群秀為頭冠,
誰料到金榜上名不沾邊。
我心中起疑心托人查驗,
原來是我高中榜發他縣;
華陰的張照雄本未奪冠,
卻成了頭名舉讓我蒙冤。
我今日尋仇家離了家園,
把這個張照雄小人訪見;
探一探他做假圈圈咋轉,
究一究官面上多大靠山。
待尋見偽君子再作理斷,
雪恥辱要鬧個地覆天翻。
書童:老爺那張照雄竊奪你的功名實實可惡,該責該罰,要在咱華州這事好辦,可到了華陰縣怕就有點辣手了。
張雄照:如何辣手?
書童:常言說得好,強龍不壓地頭蛇,想那張照雄絕非尋常之輩,我怕咱們在華陰難告倒他,弄不好老爺你還要吃虧呢。
張雄照:沒看出你小小年紀還會動心計,我呀,早有準備。
(唱) 我有個表兄名叫李鑒,
在華陰為縣丞是個小官;
找表兄衙門內上下打點,
為明冤我不惜破費銀錢。
書童:老爺光想著找仇人尋功名,夫人臨行前囑咐你尋找那舍銀救危的大恩人的話可別忘了。
張雄照:(唱)
提起了考場事怒似火焰,
反把那尋恩人事兒沖淡;
夫人他蒙危難遇人相救,
臨行時尋恩公囑咐再三。
雪仇恨也要把大恩思念,
尋恩人要牢記不能怠慢;
先把那竊功名的賊人見,
暫且把尋恩人緩放后邊。
書童:小人還以為你把尋恩公的事忘了。
張雄照:哪能忘,只是考場上這口氣實在難咽,一提起就怒氣滿胸,出了這口氣再安心尋找那恩公。(下)
二道幕啟:張照雄家,同前景。
(張照雄院中讀書,張母從室內走出,上)
張母:兒呀歇息一會,剛干完活就讀書當心累壞了身子。
張照雄:媽請放心孩兒不累。
張母:你呀白日擔柴干活,晚上讀書寫字媽怕你累著了。
張照雄:媽,你常教導我能吃苦中苦方成人上人,不恨下苦功下科咋能考中呢。
張母:我娃只要能吃苦有志向娘就打心底里高興放心,你就在家好好讀書吧,媽到你丁大嬸家去一下。(下)
張雄照:(同二捕快上)
(唱) 找見了表兄縣丞李鑒,
花銀兩買通了大小衙官;
衙門中有靠山事就好辦,
我強龍不怕他地頭蛇悍。
今到了興仁莊氣沖肝膽,
見仇人恨不得將他吞餐;
非是我張雄照手硬心短,
十幾年寒窗苦不同一般。
讀書人應有那正直氣焰,
除邪惡懲腐敗理所當然;
我雖然出豪門有正義感,
最恨那奸佞小人亂弄權。
今日我斗奸人道義在肩,
懲丑惡討公道就看今天。
有捕快在身邊壯我腰桿,
衙門中我有人更有銀錢。
捕快甲:張公子,這就是張照雄的家。
張雄照:不對吧,張照雄的家咋能破成這樣子。
捕快乙:沒嘛達,村中人剛指點的那能有錯。
張雄照:
(唱)原以為張照雄錢粗勢大,
卻原是茅草屋土門將塌;
這樣的窮酸樣咋來做假,
也不知在官場靠的那家。
論道理比財勢我全不怕,
我拔根汗毛兒比他腰大;
非是我愛與人爭個高下,
偷我梁換他柱該罰該殺。
怒沖沖走上前將門磕打,
偽君子在家中請來回答。
(白)張照雄!張舉人開門來!
張照雄:(開門)誰呀,喊啥呢,快別這樣喊了,我最怕人喊舉子。
張雄照:你就是那張照雄今科的頭名舉子?
張照雄:我是張照雄,可不是那頭名舉子。
張雄照:堂堂的頭名舉子還不敢承認,是不是其中有假?
張照雄:大哥,這一言難盡。
張雄照:有啥一言難盡的,怕是其中有鬼,作假,心虛?
張照雄:我心中能有啥鬼,更不心虛。你是何方人氏找我何事,為何一見面便出言不遜?
張雄照:做了虧心事還能裝正經,真是不見棺材不落淚。
張照雄:大哥,你我素不相識一見面便惡言相欺是何道理。
張雄照:你也講道理,你講道理為何偷天換日竊奪他人功名。
張照雄:大哥,你說的是那中舉的事,哈哈……,這是官府的錯,我當時不接不行啊。
張雄照:說的真好聽,不接不行啊,騙鬼去吧。
張照雄:這頭名舉本不是我的,只因上面錯發弄出了這事。
張雄照:好一個能牙利齒,人家吃盡苦頭好不容易考了個頭名舉,你不費吹灰之力竊到手中,現在倒裝起正經來了。走,咱們一同見官到縣衙大堂上再辨個你是我非。
張照雄:大哥,別急聽我說呀。
張雄照:你是個讀書人做下這等見不得人的事,還能言巧辯。
(唱)張照雄你莫要巧言犟辯,
做下了虧心事就難遮掩;
你不該竊功名換日偷天,
害得我考了頭名卻蒙冤。
你也是讀書人寒窗十年,
損別人利自己于心何安。
張照雄:(唱)
錯中舉我也是有口難辯,
也不知考官們如何操辦;
今科里我赴考半途回返,
舉子榜偏偏地送我門前。
張雄照:(唱)
張照雄再莫要自欺自騙,
不做假怎么能全榜名簽;
天下的讀書人成千上萬,
紅喜榜咋唯獨送你門前。
今日我找上門花言巧辯,
當婊子休想把烈女名傳;
到縣衙大堂上任你巧言,
辨曲直咱一同大堂見官。
(白)走,咱們到老爺大堂上去講,不和你在這里閑費口舌。
張照雄:大哥,你聽我給我細講原由。(捕快上)
捕快甲:誰聽你啰嗦,走,到縣衙大堂上再說。(上前將張照雄鎖了。)
張照雄:大哥,你聽我說,我冤枉啊!你們咋不講理呀。
捕快乙:快走,那來得那么多的理跟你講。
幕落
第六場 公堂蒙冤
幕啟:華陰縣衙大堂景。(一陣擊鼓聲,(內喊:何人擊鼓)
(胡知縣上,后隨縣丞李鑒。衙役們吼威。)
胡知縣:何人擊鼓。
衙役:報老爺衙門口有一姓張的秀才扭著一青年書生擊鼓喊冤。
胡知縣:傳他們進衙。
衙役:傳張秀才進衙!
(張雄照上后邊緊跟的張照雄。)
張雄照:(跪),老爺、冤枉!
胡知縣:膽大的刁民,狂妄擊鼓,有何冤屈快快講來。
張雄照:秉老爺。
(唱) 我叫雄照本姓張,
家住華州興林莊;
寒窗十載讀詩文,
華州境內美名揚。
長安寄讀為奪魁,
為了功名苦寒窗;
考場之上甚如意,
奪了頭舉應風光。
胡知縣:這么說是你考了頭名舉子,還真有兩下子。
張雄照:(唱)
誰料禍事起蕭墻,
華陰有個陰毒郎;
偷梁換柱竊功名,
頭名文舉發他鄉。
今將賊人扭當堂,
老爺把正義來伸張。
縣丞:老爺,咱們華陰乃文明古縣、禮儀之邦,今出了這等歹毒的偽君子有辱于華陰名聲,老爺你這樣的英明縣主臉上也無光彩,大人您可要嚴懲小人端正學風,明斷是非千古流芳。
胡知縣:本縣自有主張何須你來拍馬屁,嗨!這一賊秀才,你是何村人氏性啥名誰,作為讀書人不守本分,不刻苦讀書竊人家的功名為何,給我如實招來。
張照雄:大爺,小民冤枉!
縣丞:你竊取了他人學位,做了虧心事還有啥冤枉?快快如實招供,免得皮肉受苦。
胡知縣:對,如實招供,省得本縣用刑。
張照雄:老爺。
(唱)張照雄我家住興仁莊中,
家清貧世世代代都為農;
父母親皆忠厚教我德行,
因此上我自幼不沾壞風。
家雖貧我也知立志功名。
愛勞動喜讀書肯下苦功。
縣考中我今年獨占上風,
贏得了頭名秀才全縣稱頌。
胡知縣:噢,你就是那頭名秀才,好端端的一個秀才為何做這等下流事。
張照雄:(唱)
我自幼讀詩書重視德行,
一沒竊二沒偷實有冤情;
今科里考舉子我本未去,
錯中舉我實在不明內情。
縣丞:老爺,你聽,他今科根本就沒去考,未考卻中這其中一定大有文章。
胡知縣:未考咋能中,一定是你這小子托人買官用那卑劣手段弄來的,快招!
張照雄:小人心如日月沒做那下流丑事,該招什么?
縣丞:一看就是個刁民,人常說賊無贓硬如鋼,可如今已被人家扭來了還想抵賴。
張雄照:老爺,我已在上面查明,就是張照雄這小人從中作祟,害得我名落孫山。
縣丞:張照雄,如今人證在堂還敢狡辯嗎?你放明白些胡老爺可是有名的青天,公正英明執法如山,可不是那糊涂漿子官。
胡知縣:嗨,張照雄你這刁秀才。
(唱) 今科你未赴考卻中了舉,
分明是用銀錢買通關系;
若不是你小子從中作弊,
頭名舉為什么偏偏給你。
今日在大堂上你還執迷,
分明是把本縣當傻瓜欺。
你如實招供了才是正理,
惹惱了我可有惡劣脾氣。
張照雄:老爺呀。
(唱)張照雄我如今有口難辯,
錯中舉實在是于心不安;
當初我接紅榜推卻不愿,
是村保和官差好言相勸。
到如今他告我竊功買官,
秀才我實在是蒙受奇冤。
縣丞:好一個刁頑的秀才,不如實招供一個勁巧言詭辯,分明是藐視老爺,真是狂妄至極。老爺,我看不用大刑他是不會招的。
張雄照:張照雄,咱們都是讀書人,不做那丑惡勾當,你還是招了吧,免得老爺用刑。
張照雄:我張照雄走的端行得正,不做虧心事遇險心不驚,雖然官錯中舉非我所求,況且我已上書退了這舉。
縣丞:哈哈……你這張舌頭真能煽出花朵來,你走的端行得正還上書退舉,騙三歲小孩去吧,又來欺蒙老爺,我看你是想讓老爺發脾氣用大型才肯講實話。
胡知縣:張照雄,你到底招不招?
張照雄:小民沒有有買官竊舉如何招供。
縣丞:老爺,不用大刑我看這小子不會招供的。
胡知縣:大刑伺候。
縣丞:這小子硬的很,打他二十大板。
張照雄:老爺,小民冤枉!我家中一貧如洗哪有錢銀去買官。
縣丞:老爺,這小子刁頑不化不用大刑豈能老實,快用刑吧。
胡知縣:用刑!(幾位衙役將張照雄拖翻剛打了兩下)慢,我看這事怪怪的有點吃不準,關進大牢以后再審。
幕落
第七場 路遇明恩
幕啟:(撫臺與隨員上)
撫臺:(唱)
前幾日收到了一封書信,
才知道華山下有位奇人;
錯中舉他不把虛榮領受,
退還了舉子榜高尚精神。
自古來考場上丑事常聞,
賄考官買功名污染靈魂;
撫臺我初接信還有疑問,
差官員將考官細細查問,
原來是華陰華州地相近,
二秀才村名縣名人名都近音。
考官們誤發榜錯報喜訊,
才惹出官錯中舉一奇聞。
張照雄有才學又有德品,
遇榮華神不亂古今難尋;
為國家擇棟梁親自查巡,
效伯樂覓良驥來到華陰。
(白)小的們現在到了什么地方?
隨員:撫臺大人,現在已進入華陰縣,前邊便是那興仁莊。
撫臺:可是那張照雄的家鄉?
隨員:正是,在下剛差人打聽回來,那張照雄因誤中頭名舉一事已被人誣告蒙冤入獄了。
撫臺:啥?張照雄蒙冤入獄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隨員:秉老爺,這詳情小人不知,只打聽得張秀才蒙冤入獄是實,當地百姓都為此喊冤叫不平。
撫臺:這華陰胡知縣一向清正,這次咋辦了這糊涂案,打道華陰府衙快去救那張秀才。(眾下。)
(張父、張母、村保上。)
張父:(扶攙張母。)
(唱)憤悠悠奔衙庭,
張母:
(唱)擅巍巍上路程。
張父:
(唱)我的兒官錯中舉蒙冤情,
可憐他襟懷坦白入獄中。
張母:
(唱)自古來好人總無好報應,
照雄兒上書退舉誰領情。
為什么把好人往牢中送,
老天爺為何不把神眼睜。
我渾身無力好似得大病,
為了兒鳴冤屈扎掙前行。
張父:老婆子慢慢走,心放寬些,這世道黑白顛倒把你氣死也不頂用。
張母:村保,我兒學仿圣賢舍銀救危,上書退舉,反招來這不白之冤,你最知情可要為我兒作證啊。
村保:大哥、大嫂請放心,侄子的人品才學四方百姓無人不曉,我就是拼了性命也要救照雄出獄,你看,我還帶著全村鄉親八百人的聯名保書呢。這知縣一向挺清正的,這次卻辦了這糊涂案,說不定受了奸人利用,看了這眾鄉親簽名的保書,一定會放侄兒出獄的。
張父:這事就全靠兄弟你了。
村保:大哥,放心吧。(三人同下)
牛翠花:(上)
(唱)在家中操女工心神不穩,
夫君他在華陰有了傳聞;
他與人打官司眾說紛紜,
有褒言有貶語難辨偽真。
今來到華陰縣前來探尋,
問明了真情況才能放心。(下)
(張父、張母、村保上。)
村保:大哥、大嫂走吧。
張父:你嫂子這病身子,我不讓她來她非來不可,你看這走著、走著就走不動了。
村保:那就歇息一會。
(牛翠花上。)
牛翠花:大伯,大媽這上華陰縣衙怎么走?
張父:從這條路走。你去縣衙可是也有冤枉?
張母:你呀,自己的苦都受不完還問人家,這世道少操閑心少惹閑事。
村保:這位娘子,你是何方人氏去縣衙有何事?
牛翠花:我家住華州,我夫君在華陰與人打官司,我放心不下前來探望。
村保:原來是這樣,咱們是同路,我們也去縣衙。
張母:這世道官司難打,好人難做哪。這位娘子,你丈夫與人打的啥官司?
牛翠花:大娘啊。
(唱) 我家住興林莊華州府縣,
在華州稱首富頗有糧錢;
我丈夫張雄照喜讀書卷,
既有才又有德是位良賢。
他今科憑才學考舉奪冠,
全榜上未題名喜報他縣;
我夫君回家來怒容滿面,
氣沖沖來到了這華陰縣。
要尋那張照雄來把理辯,
不討回那公道不愿回還。
在家中聞聽得官司立案,
有說好有說壞話不一般。
張母:啊,原來是你丈夫害了我兒,你……你這賤婦人,你那喪盡天良的丈夫,我兒舍銀救危放棄前程,今反被他誣陷入獄,我和你拼了。(撲上去撕打牛翠花。)
牛翠花:大娘,你為何無故打人?
張母:無故打人?
(唱)我的兒今科里長安考舉,
路遇見一婦人井臺哭泣;
她家中失銀兩公婆相逼,
這婦人品行好蒙受冤屈。
我的兒舍銀兩心懷仁義,
無盤銀便把那功名放棄;
誰料到官府又錯報中舉,
我的兒上書退舉有出息。
可現在好人沒有好結局,
蒙屈冤受酷刑關進監獄。
這都是你丈夫唱的好戲,
難道他好良心全被狗吃。
牛翠花:(唱)
大娘你一番話晴天霹靂,
卻原來恩公之母就是你;
我便是華州那蒙冤婦女,
若不是你兒救命早歸西。
我夫君害恩公實在無理,
我這里先賠罪磕頭作揖。
我見了張雄照再作論理,
恨不得罵三日撕他臉皮。
(白)大娘:大伯,你們暫且息怒,等我找見那恩將仇報的夫君再給你們出氣。
張母:有你這句話大娘就放心了,大娘錯打你了。
牛翠花:大娘打的對,打得好,要不是你這一打我還找不到恩人呢,我夫君臨出門前我曾再三叮嚀要他找尋恩公,可他……。
張父:這下好了,有你一同作證照雄的冤案定能平反,救人要緊,咱們快走吧。
牛翠花:大娘,我來扶您走。
張父:走。
村保:走。(眾下。)
幕落
第八場 公堂明冤
幕啟:縣衙公堂,衙役們站列齊整十分威嚴。(撫臺知縣上。)
胡知縣:撫臺大人請。
(撫臺坐正堂、胡知縣、李縣丞站在側旁。)
撫臺:胡知縣,一向政務可好?
胡知縣,全憑老爺栽培,下官自上任以來銘記皇恩,清正為民,履行公務謹慎小心,所轄百姓有求不敢怠慢。
撫臺:這么說你的政績很好。
胡知縣:下官不敢自夸,只是盡心盡力無愧與心罷了。
撫臺:可有冤案?
胡知縣:絕無冤案。
撫臺:聽說你近日辦了一個假舉子案可是實情?
胡知縣:確有此案,本縣刁民張照雄,身為華陰頭名秀才不思考場用功卻竊取他人功名,有辱我華陰禮儀之邦,我已將其關進監牢里了。
撫臺:你將他入獄案情可查實,有無真憑實據?
胡知縣:這張照雄人證具在但死不認帳,下官有點吃不準只打了他兩板子,暫押在監要祥查再審。
撫臺:沒查實就用刑,實在荒唐。
胡知縣:這……下官一向痛恨那奸佞小人,一見這張照雄就怒從心起此案有點欠思慮,少穩妥。
撫臺:你把那原告被告帶上來,我倒想見識一下這張照雄其人。
胡知縣:全聽大人吩咐,帶張照雄、張雄照上堂。
衙役傳:帶張照雄、張雄照上堂!
(張照雄、張雄照被帶上堂。)
撫臺:張照雄,抬起頭來,你可是竊取他人功名的那位假舉子嗎?
張照雄:老爺,小人冤枉!
撫臺:張雄照,你就是家中豪富的華州秀才張雄照?
張雄照:小人是。
撫臺:你家中豪富,他家中清貧如洗,他怎么能買通考官竊奪你的功名?
(堂外擊鼓響起,牛翠花喊冤。)
胡知縣:何人擊鼓?
衙役:報老爺有一婦人在衙門擊鼓喊冤。
撫臺:喊她進堂。
(牛翠花上)
牛翠花:老爺冤枉!
張雄照:娘子你……你來干啥?
牛翠花:(牛翠花一見張雄照怒從心起)我來告狀,告你這恩將仇報的混賬東西。(上前打張雄照一耳光。)
撫臺:嗨!大膽刁婦,大堂之上竟敢撒野。
(牛翠花不理撫臺、知縣、扭頭看見身戴刑具的張照雄,哭跪到跟前。)
牛翠花:恩人哪,你受苦了,你受冤了。
撫臺:大膽野蠻婦人,進得堂來不跪不拜卻一味撒野,難道就不怕刑律懲罰殺你的頭嗎?
牛翠花:老爺寶刀雖快卻不殺無罪之人,我牛翠花雖是一介婦人卻不拜無義昏官。
胡知縣:大膽賊婦口出狂言給我用刑。
撫臺:慢,這一婦人你是何方人氏,這張雄照、張照雄是你的什么人?
牛翠花:老爺呀。
(唱)張雄照是我的恩愛夫君,
張照雄救危難我的恩人。
撫臺:一個是夫君,一個是恩人
胡知縣:那你咋吃里抓外狀告自己的丈夫。
張雄照:翠花,你咋這樣說哩。
撫臺:這一民婦消消氣慢慢的細講。
牛翠花:老爺請聽。
(唱) 我名叫牛翠花華州府人,
家貧窮卻與那富貴接親;
自進了興林莊張家的門,
因家貧遭歧視從未稱心。
前些時我的家失了錢銀,
十兩銀逼得我路途窮盡;
井臺上幸遇得救命之恩,
張照雄舍銀兩勸我回村。
張秀才本是那貧窮之人,
舍盤銀放棄了功名上進;
官府錯中頭舉愧心難忍,
退舉信逞省府日月之心。
我的夫今科里憑才奪魁,
中頭舉榜無名冤亂心神;
來華陰找仇家也把恩尋,
誰知他不辨是非怨報恩。
大堂上見恩人刑具在身,
就好似一把尖刀插我心;
這件事罪全在我的夫君,
也怨這當官的黑白不分。
求老爺明是非褒獎恩德,
懲罰這恩將仇報負義人。
張雄照:啊呀,恩人哪。(跪行到張照雄跟前。)
(唱)聽娘子一席話語重情真,
卻原來我將恩人當仇人;
悔不該衙門上下用錢銀,
悔不該功名心切走邪徑,
悔不該見了恩公仇恨深。
到如今恩公受刑傷在身,
悔淚兒流滿面愧對良心。
(白):恩公啊,我的好兄弟,你受冤了,你受苦了,我有罪,我不是人,我不對起你,愧對良心啊!
張照雄:大哥,事情已經這樣了你也不必過分愧疚,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你這樣反讓小弟心中不安。
(擊鼓聲起,張父、張母、喊冤。)
胡知縣:又是何人喊冤?
衙役:報老爺,衙門口有一老頭、老婆和興仁莊的村保在擊鼓喊冤。
撫臺:傳他們進堂。
衙役:老爺有令,傳擊鼓人上堂!
(張父、張母、村保上)
張母:
張父:
村保:老爺冤枉!
撫臺:你們有何冤枉一個個慢慢道來。
張母:(見張雄照。)兒啊,我娃受苦了,受屈了。
張父:照雄兒受苦了,我兒冤啊。
村保:報老爺,小民是興仁莊村保,這二位老人是張照雄的父母,張照雄實在冤枉啊。
撫臺:張照雄如何冤枉。
村保:張照雄自幼喜讀詩書,在村中敬老愛幼,樂于助人德傳四鄉,今科赴考路遇這位娘子有危舍銀相救,因家中貧窮再無盤銀放棄赴考,誰料官錯中舉榜文送來時他堅不接受,是我和報喜的官差再三勸說才勉強接了榜,后又上書退舉,今有人告他買官竊功實在冤枉,這里還有我村鄉親八百人的聯名保書,請老爺明斷。
差官:(慌忙上)老爺,小人也愿作保,村保所言屬實,小人剛出差歸來知曉此事后趕緊上堂作證。
張父:老爺明斷,我兒的確冤枉。
張母:我兒冤枉啊!
撫臺:胡知縣,你剛才講你絕無冤案,你說此案冤不冤?
胡知縣:哎呀!這張照雄若真的舍銀救危又上書退舉,那就的確冤枉了他。
撫臺:今日大堂上這么多人為他作證你還敢有疑問,我這里有張照雄的退舉書信你拿去仔細奉讀。
胡知縣:(接書信觀看。)這張照雄的確是個難得的正人君子,可金榜題名乃是國家選用良賢的大事,怎能錯發。
撫臺:說起來真是個千古笑談,只因那張照雄、張雄照一個是華陰興仁莊,一個是華州興林莊,地址僅一字之差,且姓氏相同,名字也只是照和雄二字先后的不同,雖然張照雄未赴考,可他的名子早已上了冊,同張雄照列在一塊,在填發榜文時考官們粗心出誤鬧出了這千古笑話,惹出了這個官司。
村保:老爺,這些庸官一字之誤差點壞了一位良賢君子,該罰該打。
撫臺:我已辦了他們的瀆職之罪了。
村保:老爺英明。
胡知縣:撫臺大人,小人昏聵冤枉了圣賢甘愿受罰(跪在堂前)
縣丞:小人也有慫恿之罪。(跪在胡知縣旁)
胡知縣:都怨你。 (上前親為張照雄卸刑具)
撫臺:好,現冤情已明聽我裁決,胡知縣身為一縣之主不能明查案件,差點壞了一位賢良君子,罰你三月俸祿作為張照雄賠償養傷之用,念你一向為政勤懇免追其罪,以后如再犯錯重責不饒。
胡知縣:大人寬大為懷小官心悅誠服。
撫臺:張雄照誣告他人陷良人入獄,打二十板,罰銀二百補償張照雄。張照雄舍銀救危,官錯中舉后又上書退銜,品行高尚,被他人錯告入獄,實屬冤枉今當堂失放昭雪平反。
牛翠花:老爺明鑒。
張照雄:老爺,冤枉!
胡知縣:你現在還有啥冤?
撫臺:張照雄,你有何冤,難道本撫臺判的不公?
張照雄:小民無冤,只是那胡知縣和張雄照有冤。
撫臺:他們有冤,冤從何來。
張照雄:大人哪。
(唱) 胡知縣不明真相有情可原,
罰俸祿補償我受之不安,
應念他疾惡如仇是初犯,
體諒他平日里為官清廉。
張雄照今科里奪了魁元,
榜無名空費了寒窗十年
讀書人為的是一朝名顯,
原諒他受委屈怒生胸膽。
塵世上怨怨相報哪是岸,
既糾錯就不必再結仇怨。
望老爺收回這兩項罰令,
照雄我心胸內方無波瀾。
張雄照:老爺。
(唱) 雄照我有罪孽不可赦免,
受了打挨了罰我心方安。
胡知縣:
(唱) 胡某我真是個糊涂蛋,
造怨獄差一點誤了良賢;
罰俸祿我心中沒有埋怨,
論情理應打我四十大板。
(白)大人這俸祿一定要罰啊!不罰我心中不安。
張母:老爺,我兒講的有理,現在冤情明了就別再打人罰人了,還我兒一個公道就行了我們可不要這銀子。
張父:是啊,我兒的冤案既然明了就不要再罰人打人了,這一打一罰不又冤了嗎。
胡知縣:老人家,這賞罰分明有何冤哉,我辦下了這糊涂案不罰心中咋能踏實啊。
撫臺:你們這一家人真正品德高尚,好了,本撫臺從輕發落,張雄照免打,罰銀一百補給張照雄養傷,胡知縣免罰俸祿,當堂向張照雄認過賠情。
胡知縣:(跪拜)張秀才,圣人,小官這廂賠罪了。
張照雄:大人請起,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改過敢于認錯就是圣明之人。
張雄照:恩公啊,我的好兄弟!
牛翠花:恩人哪。
張照雄:大嫂的冤情可明。
張雄照,明了,是我那四弟偷了銀子到長安玩,差點惹出了人命。
張照雄:那就好。撫臺大人今日小民冤情已明,小民還有一事請求。
撫臺:請講。
張照雄:今科那頭名秀才本是張兄的,請老爺判還給他。
張雄照:撫臺大人的,此事萬萬不可,我今科雖考上了頭名舉子,可論才論德都不及張照雄,再說張賢弟舍銀救危在前,官錯中舉在后,這是天意,如判還給我豈不違了天意。
撫臺:二位秀才不必爭執,舉子一事本官定當奏明圣上給你們一個滿意的裁決。
張雄照:賢弟呀,我有一言如魚骨梗喉不吐不爽,說出來又怕賢弟為難。
張照雄:大哥有話但講無妨。
張雄照:今日大堂之上見賢弟的德品,為兄打心眼里敬慕,欲與你結為金蘭之好不知賢弟肯與不肯。
張照雄:只要仁兄看得起不嫌棄,小弟就有一個好哥哥了。
撫臺:好、好、妙、妙、二位秀才明事理講義氣,盡釋前嫌義結金蘭,真是不打不成交,一場官司結和好,胡知縣,后院設宴祝賀二秀才結拜,為張照雄壓驚。
胡知縣:好,這事大人請放心,今天用我的俸銀請客。
幕落
第九場 御賜金匾
幕啟:(撫臺、胡知縣、一班衙役,上。衙役抬著紅底金字大匾,匾書“蔭德舉人,”又抬兩棵華山松。)
撫臺(唱)
前些日到華山巡查訪賢,
糾正了一樁離奇錯案;
糾錯中喜覓得文中奇賢,
張照雄一家人非同一般。
華州的張雄照德才也賢,
釋前嫌二秀才義結金蘭。
平冤案得良才好事圓滿,
回府后逞奏折圣上達傳;
皇上他看奏折笑綻龍顏,
揮御筆書金匾再加封官。
皇恩高浩蕩蕩澤光齊天,
御封了華陰華州二良賢;
撫臺我費心機賢能推薦,
也算是把功德留在人間。
今日我奉圣旨到華陰縣,
要讓那蔭德舉人萬古傳。
胡知縣:多虧撫臺大人你上奏朝廷舉薦良賢,才有今日這傳圣旨封官褒獎賢良的仁義之舉,這圣旨一傳達國家就多了二位棟梁之材,大人你也千古留芳名。
撫臺:為國家舉薦良賢人人有責,二位秀才有德有才當之無愧,我有何芳名可留,胡知縣不要胡亂奉承。
衙役:秉老爺前邊到了興仁莊。
撫臺:好,打道興仁莊傳圣旨(眾下)。
二道幕啟:張照雄家,同前景。
張母:(上)
(唱)風和順日色麗艷陽普照,
枝頭上喜鵲兒歡歌跳躍;
藍天上云朵兒結成五彩,
院中的大公雞昂頭鳴叫。
狗兒歡貓兒跳真正蹊蹺,
難道是哪路的喜神來到。
張父:(上)老婆子看把你高興的。
(唱)老婆你真格是越活越少,
窮日子還過得眉開眼笑;
貧骨頭見不得三天飯飽,
瘋顛顛不知那溝深山高。
張母:你呀,老愛拾我的楞,你不看今日這,喜鵲叫,貓狗鬧,公雞麻雀都跳躍,我能不樂我能不笑。
張父:真是叫花子唱亂彈——窮開心。
(張雄照攜妻牛翠花上)
張雄照:伯父、伯母、照雄弟!
張母:(開門)呀,是雄照,快、快進來。我說呢,今天喜鵲一個勁叫,這不,貴客臨門了。
張雄照:
牛翠花:伯父、伯母好,二老在上侄兒這邊有禮了。(二人跪拜磕頭。)
張母:快起來,一家人何必多禮。
牛翠花:伯父,伯母侄女給二老縫制了兩件衣服盡點孝心。
張母:人來就夠大娘高興了,還帶啥衣服來。
張照雄:(從屋內上。)大哥,大嫂你們來了。
村保:(上)大哥、大嫂、喜事來了。
張父:兄弟,看你急的啥喜事來了。
村保:這可是大喜啊,撫臺大人和知縣還有一班公差衙役們,抬著大匾吹吹打到咱村了,說是傳皇上的圣旨為咱照雄封官立碑呢。
張母:你呀,真會逗人樂,開啥玩笑呢。(內樂聲起。)
村保:誰敢開這玩笑,你聽,他們到了,快準備接圣旨吧。
內喊:圣旨到!
(撫臺、知縣、后隨一班官差衙役,抬著大匾、松樹。張照雄、張雄照等急忙跪下。)
撫臺:張照雄聽旨。
華陰頭名秀才張照雄,趕考途中舍銀救危放棄赴考,品德高尚德傳鄉里,官錯中舉不羨榮華,不授虛譽,上書退舉情操高潔,蒙怨受屈但心懷惻隱美德崇高。張照雄雖未赴考但才德非凡,貧賤不移其志,榮華不動其心,堪稱世人楷模,實乃我朝棟梁。皇恩浩蕩任人唯賢,張照雄御封“蔭德舉人,”御筆親書“蔭德舉人”金字大匾一塊,御賜華山松兩棵,以彰其功傳頌萬代。張照雄官封商州知府,擇吉日赴任。華州秀才張雄照,才學過人今科奪得陜西頭名舉子,但官方出誤金榜無名,今皇上御筆親批復還張雄照頭名舉子銜。 欽此!
眾呼:吾皇萬歲!萬萬歲!
撫臺:張照雄,皇上惜才愛德,賜匾封官,此番到任一定要戒驕戒躁,盡心盡力報效皇恩,莫負圣意。
張照雄:大人放心,學生出身貧寒最知平民百姓疾苦,到任后一定愛民如子,敬民如父,反腐敗倡廉風,磊磊落落做人,為百姓干實事造福一方。
張雄照:多謝撫臺大人舉薦,今日金榜重題小人當永記大人的恩典。
撫臺:這都是皇恩浩蕩,本官只不過是傳達圣意罷了。
張父:撫臺大人,我兒能有今天全靠老爺舉薦,小老兒這里有禮了。(跪拜)
撫臺:老人家快起,照雄今日榮耀非是我舉薦之功,這是你二老教子有方,也是我朝興盛之兆。
(眾鄉親上。)
村保:鄉親們,皇上今天給咱們照雄封官賜匾,給咱照雄家栽華山松,傳頌后世,咱們先把這匾掛起來,樹栽好。
眾鄉親:好,咱們掛匾,栽樹,立碑。(眾鄉親與眾衙役一同,豎碑,栽樹,掛匾,歡樂輕快的音樂起,全場一派喜氣洋洋。)
幕落
(一九九八年五月四日一稿 七月七日二稿
十二月二十八日三稿 2011年7月9日再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