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眾迷醉兮爾獨醒
聞鼓鳴兮發棹歌,望舟競兮逐中流。
餐落英兮佩香草,撒粽子兮憶當初。
懷美玉兮正衣冠,挾長劍兮駕九烏。
哀民艱兮長嘆息,臨風沐兮何解憂。
眾迷醉兮爾獨醒,廟堂黯兮愾而怒。
答漁父兮鐵骨錚,追彭咸兮安身處。
又端陽兮江畔立,夢洞庭兮悲蒼梧。
汩羅湯兮發感慨,楚辭揚兮懸春秋。
(二)
念奴嬌 . 端午節感懷
幾番炎涼,梅雨過兩節,端午又來。
我今求索追屈原,還在詰問蒼天。
壯懷激烈,苦吟不息,楚辭萬古慨。
功勞苦勞何累,廿年瀝血,都是嫁衣冠。
榮辱是非憑誰說,隨手可織十罪。
三千繁華,過眼煙云,不必夢縈牽。
歷滄桑后,月寂淡雅似水。
(三)
憤激出詩人
強楚合縱反遭誣,慷慨激昂自憤怒。
懷王父子迷佞言,美政十年化烏有。
路漫求索吟離騷,天問非天千古流。
秦破郢都故國去,蹈江涌波華夏浮。
(四)
臨風吟激昂
撒粽思大夫,汨羅江水流。
千鼓擂今日,萬船發橫渡。
劃槳號嘹亮,彪悍掀涌波。
臨風吟激昂,浪下荊楚浮。
(五)
唯爾擊天鼓
黃帝立謗樹,從善納誹流。
紂桀畏人非,禁口自覆舟。
朝野多裝睡,唯爾擊天鼓。
秦馬踏楚郢,明志赴汨羅。
(六)
憶秦娥 . 讀《橘頌》
蒼天訴,兩次放逐悲汨羅。
悲汩羅。眾人皆醉,舉世皆濁。
當初噴薄吟橘頌,受命不遷生南國。
生南國,蘇世獨立,橫而不流。
(七)
古風 . 汩羅江吟
已亥年端午
君不見萬鼓雷鳴動地來,千舟競渡意何為?
君知否最是悲慟汨羅江,波濤難洗直臣怨。
我隨明月荊楚去,獨醉亭前拜屈原。
徘徊古道思離騷,忽聞低吟淺唱九歌臺。
慷慨激昂憤天問,追責蒼穹孰是非。
望崦嵫勿迫求索,路漫漫兮修其遠。
聯齊趙,抗暴秦。明法令,任賢才。
荃不察余誠,為誰奔波為誰甜。
媚秦畏秦笑楚囚,毀約失信列國怨。
巫山云雨荒唐夢,懷王父子德政衰。
奸佞當道指鹿馬,貪得無厭壑難填。
朋黨狼狽諛讒蠱,廟堂黑暗走權貴。
大舜帝,蒼梧悲。誹謗木,可曾見。
煉獄廿年鬢秋霜。哀民多艱揮之淚。
放言無憚大義在,敢同日月爭光暉。
欲別思賢樓,撫琴十三弦。
錚錚不屈曲,余音繞山川。
暢飲杯中物,臨風醉幾回。
何處鸞鳳鳴,野徑不知歸。
古來圣賢皆寂寞,爾看煙雨浩渺洞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