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biāo)題:沈陽故宮推出“龍耀帝鄉(xiāng)——清代宮廷御用品展” 揭開皇帝大婚的神秘面紗
清乾隆款粉彩雙鳳耳百鹿尊(左二) 李浩 攝
清冬青釉青花釉里紅桃式倒流壺 李浩 攝
明黃玉夔龍紋觥 李浩 攝
8月20日,沈陽故宮精心推出一個常設(shè)展覽“龍耀帝鄉(xiāng)——清代宮廷御用品展”,共展出館藏文物150余件。展覽分四個單元,分別為“武備法器 國史載體”“琳瑯御品 隨駕盛京”“書畫清玩 擷趣生活”“錦衣‘喜’器 大婚專屬”。
沈陽故宮是中國收藏清代宮廷御用品的兩大博物館之一,此次展覽在為廣大觀眾帶來一場視覺上的饕餮盛宴的同時(shí),也為觀眾揭開中國最后一個皇朝的開國創(chuàng)業(yè)歷程、清帝東巡禮儀、隨駕御品、皇帝的書畫意趣和皇帝大婚的神秘之處。
皇帝大婚極為熱鬧
皇帝大婚需要辦什么樣的盛大禮儀?使用什么樣的珍稀物品?展覽的第四部分就專門介紹了同治帝、光緒帝及遜帝溥儀婚禮定制的精美瓷器、織繡品、首飾、手表等。其中有同治大婚時(shí)的紅緞彩繡平金雙喜字枕套、喜字迎手、大紅旗袍等令人大開眼界。
據(jù)記載,清代12位帝王中,真正以帝王身份舉行過大婚慶典的,僅順治、康熙、同治、光緒四位皇帝。
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1872年10月16日)是同治皇帝大婚的日子。那時(shí),同治皇帝19歲,皇后是19歲的阿魯特氏。大婚的頭一天,皇家向新娘阿魯特氏送金冊、金節(jié)、金印。抬著皇后鳳輿的隊(duì)伍從皇宮出發(fā),由一位王爺和數(shù)位大臣帶隊(duì),身著盛裝。這位王爺,手捧御用朝珠,那是皇帝至高權(quán)力的象征,如同皇帝親往一樣神圣,是最尊貴的禮節(jié)。同治大婚時(shí),從國庫中撥款1100萬兩白銀,特別造辦一切大婚用物。其中,僅同治大婚瓷共燒制了10072件,24種器形,每份24套,計(jì)672件。
1922年12月1日,溥儀和婉容大婚時(shí),各種禮儀持續(xù)了五天。可見皇帝大婚不是一般的熱鬧。
有趣的宮廷“行酒令”
“這個壺沒有蓋,怎么往里面裝水、裝酒呢?”面對觀眾的疑問,展覽策展人、研究館員王麗解釋道,這件“清冬青釉青花釉里紅桃式倒流壺”的玄機(jī),在于壺底,注酒或水時(shí)將壺身倒置,從壺底注入,壺放正后,可倒出液體。這種兼具實(shí)用和趣味的物件,十分受清宮皇帝喜愛。這件藏品是首次對外展出。
展覽中的“明黃玉夔龍紋觥”“清青玉觥”以及“清象牙雕酒令籌”都是首次展出,因其工藝精美又十分有趣,受到很多觀眾喜愛。
“量大一大杯”“未婚二杯”“有妾三杯”“左右各一杯”“多子二杯”……不少觀眾被“清象牙雕酒令籌”上的行酒令內(nèi)容吸引,紛紛表示,原來古代人的“腦洞”非常大,清代宮廷生活也是很有情趣!
展覽彰顯盛京“帝鄉(xiāng)”氣
觀眾走進(jìn)展館,還能看到皇太極時(shí)期的弓箭、信牌及宗教用器,這些文物見證了清朝開國歷程。在“琳瑯御品 隨駕盛京”單元中,觀眾能欣賞首次展出的乾隆帝東巡盛京時(shí)所使用的部分鹵簿儀仗。
“此次我們用展示畫作的展柜做了鹵簿儀仗展覽,錦幡和指揮中和韶樂所用的樂麾等,能夠幫助觀眾了解清帝東巡禮儀制度。”王麗介紹,古代帝王出行、朝會,隨行或陳列的儀仗稱之為鹵簿,乾隆帝東巡盛京時(shí)使用的是鑾駕鹵簿。
沈陽故宮博物館館長李聲能介紹,“皇矣陪都,實(shí)為帝鄉(xiāng)”,乾隆皇帝在《盛京賦》中曾這樣贊美故鄉(xiāng)沈陽。從康熙時(shí)起至清末,陸續(xù)有數(shù)以萬計(jì)的“皇家秘籍”和宮廷御用品送至盛京,或?yàn)榛实垴v蹕期間使用,或?yàn)樽鸪缗愣肌J⒕┗蕦m因此成為當(dāng)時(shí)貯藏清宮物品的三大寶庫之一,充分彰顯出盛京至尊的“帝鄉(xiāng)”氣派。(記者 劉海搏 陳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