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周康侯簋
中國漢代漆杯
明代紙幣
玉璧
通過文獻解讀歷史是我們最熟知的方式,然而個中局限也很明顯。歷史由勝利者書寫,記錄下的文字難免有主觀、失真之處,何況在歷史上的大部分時期,世界上的很多地區根本沒有文字。因此,如果想了解人類歷史,僅靠文獻是片面和不可靠的。《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選取博物館100件藏品,范圍從大約200萬年前人類起源至今,配以專業解讀,通過文物看歷史,試圖讓我們對世界有更加真實的了解。在所選100件文物中,有幾件來自中國,從西周到清朝,時間跨度約3000年,物品雖少,卻蘊含著中國幾千年的政治文化變遷。
1 中國西周康侯簋
青銅簋,發現于中國西部
約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1000年
“簋用于向祖先及過往致敬,同時也用于強調現世的皇權。”康侯簋直徑約27厘米,帶有銘文:“王來伐商邑,延令康侯啚于衛,沬司徒疑眔啚,作厥考尊彝!
2 中國漢代漆杯
漆杯,發現于朝鮮平壤附近
公元4年
皇帝需要將領的絕對忠心,達到這一目的的方法之一便是贈送他們能體現皇帝威儀的物品。這只漆杯,很可能是公元4年左右,漢朝皇帝贈送給他在朝鮮的一位將軍的禮品。漆杯為木制,橢圓形,直徑約17厘米,大部分碗體由紅棕色的漆層覆蓋。
3 明代紙幣
紙幣,來自中國
公元1375年至公元1425年
在世界上大多數地方還在使用金幣、銀幣和銅幣時,某個中國人發明了紙幣,成為人類歷史上一項革命性的發明。圖中紙幣,中國人稱之為“飛錢”,用桑穰制作,比A4紙略大,最頂端印有六個大字:大明通行寶鈔。
4 玉璧
環形玉器,來自中國北京
制于公元前1200年,題刻于公元1790年
此類玉璧為質地精美的素面圓盤,中央有孔,常在中國古墓中被發現。乾隆在這塊玉璧上題刻了很多詩句,表達自己對這塊古物審美與研究的同時,創造出一件新的藝術品。此外,乾隆以這種方式展現了對中國古文化的繼承,具有政治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