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安奇石盆景根藝協會會長 劉慧珍
劉慧珍,生于1944年12月,1970年參加工作,曾任鎮安縣廣播局局長,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務。認識劉慧珍的人都說她是個好人,為人和善做事認真,和她相處共過事的人說她既與人為善又堅持原則,在領導崗位時很有親和力,不打官腔不擺官譜,是位受人敬重的好領導,退休后她將自己溶入百姓群中,卻干出不尋常的業績,挑起鎮安縣慈善協會會長重擔,慈善老人做起了慈善工作,為鎮安的公益慈善工作撐起一片天。一次偶然的機會,劉慧珍與奇石結了緣,她生就摯著性格,對任何事一但認準就求最好。與石結緣后劉慧把石頭當作生活中第一要事,她走遍鎮安及周邊地區搜尋奇石,不論風天雨雪只要聽說那里有好石頭她都欣然前往。老天不負癡心人劉慧珍的奇石越覓越多,其中不乏精品、珍品、絕品,在多次大展中獲獎。 劉慧珍與奇石結下了難以割舍的情緣,成為鎮安奇石奇人,她對奇石的愛如醉如癡,她 不僅搜石、覓石、藏石,還為鎮安奇石撰文,她寫的“鎮安海裳石”一文受到海內外專家的認可,將鎮安海裳石推向全國,同時又帶動了一批奇石愛好者的共同參與,帶動了鎮安奇石產業的發展,在王家坪的高速路口開了奇石館,建起了奇石市場,辦起了“鎮安大美石苑” 她還準備創建鎮安“秦石文化科普館”和“中華奇石珠寶館”。在劉慧珍帶動下許多奇石愛好者因奇石就業致富,從而使鎮安奇石成為一項頗具規模的產業,為發展地方經濟做出不小貢獻,劉慧珍被大家公認為鎮安奇石“領軍人物”,任陜西省石協常務理事,陜西省收藏家協會奇石珍寶專業委員會副會長、陜西省秦石文化研究委員會研究員、鎮安花木盆景奇石根藝協會會長、鎮安收藏家協會終身名譽會長等職,成為名楊遐爾的奇石名人。
鎮 安 海 棠 石 (鎮安奇石盆景根藝協會會長 劉 慧 珍)
在鎮安一座山上,出產一種奇石特別好看,和青海省丹麻石有些相似,但比丹麻石還奇特還好看,因產自海棠山上,花形很像彩海棠,所以省奇石協會領導給此石命名為海棠石,也叫海棠玉。在陜西、西安第二屆國際奇石博覽會上鎮安海棠石大獲金、銀、銅牌獎,并且在會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鎮安海棠石究竟奇特在哪里? 一、形狀千奇百怪,充滿自然天趣。鎮安海棠石均以窩狀產出,而以獨立的塊狀成形。許多海棠石不用打磨,洗干凈后就是一件精美無比的天然“工藝品”,有的似飛禽走獸,有擬人物或其它物象,一石一天地,一石一首詩。豐富的造型,千變萬化的形式,豐富逼真的效果,美在自然,妙在天成,貴在不沾一點人工痕跡,是大自然造化的瑰寶。那種神奇可愛,那種美麗真叫人不可思議。筆者收藏一方“雛雞”,那一雙圓圓逼真的眼睛,尖尖的嘴巴,豐滿的造型,真叫人見人愛。一方“哺育”少婦低著頭欣賞著那正在吃奶的寶寶,若有所思,神態那樣自如、逼真,令人遐想。石友紀大銀送展的“大吉祥”,“堆金壘銀”均獲金獎,賺足了贊譽。這些海棠石不經任何加工,件件都是精品,有的還是珍品、神品。 二、色澤豐富,光彩照人。鎮安海棠石主要以深淺茶色為底色,間或也有淺白底色,同時伴似白、黃、淺黃、褐紅、暗紅、深褐、淺褐等色,因而形成的圖案層次分明,對比度強,色彩斑斕。石友文振武收藏一方“春江水暖”海棠石,在黑色的灰質巖石上,出現一塊由白、紅、黃、褐多色組成象美麗的花朵一樣,因由海棠石和巖石共生,形狀奇特,使奇石格外顯眼。筆者收藏一塊“火樹銀花不夜天”海棠石,“火樹銀花”由白、淺黃、淺紅色組成,由下而上,噴射而出,騰空而上,加之周圍又以深褐色的花紋相襯,神奇地展現了煙火晚會的盛景,使人過目難忘。 三、玉質質地,富麗堂皇。鎮安海堂石均以玉質瑪瑙質出現,特別是具象形海堂石,一塊一個顏色,一塊一個形狀。有的淺褐,有的淺黃,有的淺白。個個晶瑩剔透,件件珠圓玉潤。筆者收藏一組“一帆風順”組石,全是褐色玉質,實這可愛。 四、紋理豐富,花色奇特。這是鎮安海棠石過人之處,也是鎮安海棠石廣為稱贊的重要原因。鎮安海棠石的花色一種是由條狀、帶狀紋理組成,表現在單獨成形,不需打磨的奇石上。只見一組組彎彎曲曲,高高低低,層層疊疊,粗粗細細的線條,似行云流水,華麗流暢,透漏靈動,自然樸真,盡顯曲線的神韻和律動。另一種紋理組成的圖案,才是鎮安海棠石一絕。絕就絕在花色大多象“孔雀開屏”一樣,一排排、一層層、一行行,以放射狀展現開來,活靈活現的“孔雀開屏”圖案,叫人拍案叫絕。這種“孔雀開屏”圖案有的直接在石體外面展現,不用打磨,相當直觀逼真;有的只需稍微打磨一下,周身便是“孔雀開屏”圖案,叫人目不暇接,以至于有的石友直呼鎮安海棠石應叫“孔雀石”。還有一種紋理組成的圖案如花似錦,同樣叫絕。象海棠似月季,一朵朵、一簇簇,從中間向外層層展開,說它“花團錦簇”、“百花怒放”都不為過。這種花紋,在打磨過的奇石上盡情展現,且花色多樣,通體全是,美不勝收,如詩如畫,如韻如雅,如夢如幻。真乃“花如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二00七年六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