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只有小朋友才能過兒童節?
上到88歲下到8天,只要有一顆童心,兒童節怎么不可以是你的節日呢?
童心大爆發,快問快答:你的童年,是什么味道?
閉著眼睛想一下,眼前飄過的第一個零食竟是……
酸溜溜
干吃版酸梅粉(茶)、無花果絲、果丹皮堪稱開胃零食的“TFboys”。
干吃酸梅粉(茶)的包裝袋一向不大,配一把花花綠綠的迷你勺子。品嘗的時候一定不要全部打開,有一個能伸進去小勺子的小口即可,一口下去,回味無窮,主打的就是一個“優雅”。
無花果絲的包裝全國統一,儼然有了“初代國潮”的樣子。無花果絲可以一次少許,品的是上邊撒著的糖霜的味道;也可以一次性一包,炫的是酸甜味道。無花果的包裝袋雖小卻精致,密封袋的設計讓小小的零食可以隨時封口隨時吃,吃不完封起來塞到口袋里,沒準洗衣服的時候還能從褲兜里掏出來幾包沒吃完的殘渣。
比起干吃酸梅粉和無花果絲,果丹皮的形式多樣了一些,最常見的長卷兒,和小伙伴聚會的時候人手一根;圓形卷兒有點模仿大大泡泡糖,口感比經典長卷兒軟糯一些;還有做成長方形片狀的……但無論如何,味道不會變,雖然是零食,但因為山楂的開胃健脾功效,爸媽們也樂得看孩子們吃上一根兩根。
酸味的零食,還有一樣“集大成者”——華華丹。一種融合了酸梅、無花果、山楂多種味道的超小丸子,塑料盒子里往往裝了百十來個。雖然后來它有了各種諸如“獅王丹”“柚子丹”的名號,但是總不如初代“華華丹”讓人回味無窮。那時候覺得,從書包里掏出一盒華華丹,能特別闊氣地和朋友們分享,最后自己仰頭一盡,是一件“酷斃了”“帥呆了”的事情。
甜蜜蜜
小時候零食,甜味還是主打。咧嘴一笑,誰還沒幾個可愛的小蛀牙。
光說糖就得有好幾種堪稱童年零食“頂流”。那時的“大白兔奶糖”還只有一個口味,含在嘴里等待硬糖變軟的過程簡直不要太幸福,濃郁的奶味充盈口腔,變軟了都舍不得嚼一嚼咽下去。
還有一對“黑白配”經典Couple(組合)——喔喔佳佳。“喔喔”是一只大公雞,是比“大白兔”稍微軟一點的方形奶糖;“佳佳”是一只小猴子,咖啡奶糖的出現簡直讓童年的“糖果圈”為之振奮:拜托,那可是大人們喝的咖啡味道的糖,吃一口是不是也可以偷偷長大啦。
“盒盒有驚喜”的“大大卷”席卷的泡泡糖潮流誰的童年不曾跟過?“大大超人”的出現,讓卷成一卷不再是果丹皮的“專有姿勢”,也可以是泡泡糖!圓圓的盒子方便隨身攜帶,一卷的樣子方便分享,也方便了“儲存”:不舍得快快吃掉的小孩子每次只揪一點點,就可以嚼好久。
和大大泡泡糖能一決高下的應該是跳跳糖。你有你的“大大卷”,我有我的“跳跳糖”,誰也別瞧不起誰。跳跳糖的包裝配色大膽而創新,綠色、黃色“爆炸狀”的擬人色塊刺激著孩子們的神經。跳跳糖講究的是一個“體驗感”,味道不重要,吃進去“噼里啪啦”,舌尖跳著“黑怕”(hiphop 街舞的一種舞種)。
除了糖,巧克力類的零食也是童年垂涎欲滴之物。家里的巧克力供給總是略顯不足:什么時間吃,能吃多少,都需要父母的配給。在眾多巧克力里,酒心巧克力、麥麗素和星球杯基本是排名前三的選手。
老式的酒心巧克力一般都是三角狀,白蘭地、威士忌等烈性酒夾心,小時候會好奇但是總也吃不出“上頭”的味道,誰沒干過把夾心里的酒倒掉,就吃巧克力的事情呢。
麥麗素巧克力豆是春游標配,長方形純紅包裝的在“小朋友圈”最火,能實現麥麗素自由的孩子,家里條件一定不會太差。
星球杯的概念在當年就過分“前衛”了,濃郁的巧克力醬搭配球狀餅干,說現在的冰淇淋流量DQ模仿它都毫不夸張。和干吃版酸梅粉一樣,星球杯會搭配一個小勺子,先搭配球狀餅干挖著吃,吃到最后一定要舔干凈塑料小杯子內壁上剩余的巧克力醬,這樣才算流程完整。
冰棒當然也不能忘記。在旺旺棒冰和“綠舌頭”還沒有出來之前,街頭凍得“嘎嘎硬”的冰棒、娃娃頭和美登高三色冰糕就是獨屬于夏天的回憶了。冰棒和娃娃頭價格不高,最熱的時候一天一支都不過癮,美登高的三色冰淇淋滿滿一大盒,巧克力香草和草莓,先吃哪里、怎么挖都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
鮮滋滋
兒時的鮮滋味,一定有蝦條的功勞。和蝦條比起來,鍋巴、薯片等一切膨化食品都黯然失色。紅色薄款銀塑料袋包裝的蝦條最優,袋子上印著大只的鮮蝦,滿滿一整包,一點多余的空氣都沒有,仿佛脆脆的蝦條下去,瞬間就到了海邊。
說起海邊,烤魚片也是小時候的味道,沒錯了吧。那時的烤魚片還流行散裝賣,百貨商場的食品區里,烤魚片被碼放得整整齊齊,放在方形的玻璃箱里,可以小小試吃一下,然后裝上幾片,走在路上邊走邊撕,邊撕邊吃,和爸媽一趟街逛下來,烤魚片就所剩無幾了,只有嘴角邊沾著的魚肉沫子,還在幫自己回憶剛剛的鮮味。
和蝦條包裝一樣,封面印著大蝦還頗受孩子們喜愛的還有一件“兒時味道”,那就是三鮮伊面。等大人們回家煮一包是等不及的,把帶著胡蘿卜丁、青菜碎的調料包直接撕開灑在面餅上,直接掰碎了晃一晃,那味道,瞬間上頭。煮起來也不錯,一定要臥上一個荷包蛋,出鍋前堅決不能忘了靈魂的香油,吃一碗就是過年。
辣絲絲
沒有在校門口偷偷摸摸買過辣條的童年是不完整的。辣條在童年的地位幾乎到了無零食可比的地步。
辣條不是一種食物,而是一個系列。它可以是甜辣味的長條面筋,可以是麻辣味的圓條豆皮,可以是小片狀被包裹成“唐僧肉”的“素肉”,可以是散裝買的大辣片,當然也可以是真空包裝辣到眼眶里直冒火的海帶絲。不管是哪一種,都深受喜愛。
校門口、校園里、教室里,只要有孩子們的地方,就會飄著各種辣條混合的味道,越辣越愛吃,在家被嚴格控制的辣味在這里被放大到了極致,不怕辣,辣不怕,生怕不辣。
這種源自童年的味道,被多少長大了的孩子,帶到了成年人的世界,早已享受了“辣條自由”的大孩子,開始一比一復刻小時候的辣味,那或許就是一種味覺的念舊。
咸乎乎
這里一定要請出大名鼎鼎的干脆面。干脆面的迭代在童年比想象中要快。最開始叫“小虎隊”,綠色包裝是雞汁味道的,最受歡迎。“小虎隊”干脆面開創了“集卡”的先河,每袋干脆面里,有一個薄薄的帶齒的原片,上邊印著各種顏色的卡通老虎,集齊了可以當拼插積木。“小虎隊”包裝袋的顏色就那么幾個,集齊一套很容易。當然只有一套還不夠,為了拼插更多的圖案,還想擁有兩套三套甚至厚厚一疊。
“小浣熊干脆面”伴隨著“小浣熊的干脆面又出了新口味,巴比QQ的烤肉味,烤肉味就是barbecue”橫空出世。誰也不知道在烤肉味之前小浣熊還有哪些舊口味,反正烤肉味的“小浣熊”火了,帶著香辣蟹味道和羊肉串味道的一起火了。“小浣熊”吸取了“小虎隊”的經驗教訓,出了“水滸卡”,水滸一百單八將,集齊一套可能需要很久很久。多年以后曾全身心投入到集齊水滸卡的孩子們已經長大,不知道看著自家孩子面對奧特曼卡癡狂的時候會不會想到自己小時候想要換到一張英雄卡的迫切心情。
和干脆面一樣,是童年咸味不可或缺零食的,還有旺旺仙貝。“仙貝”是什么意思?不知道也不重要。反正一小袋里那兩小片餅干狀的膨化食品,能“xue”好久。那么好吃的有一點咸香又有一點微甜滋味的料粉,誰舍得不放在舌尖上停留一會就一口咬下去吃掉呢。不過仙貝有一種“魔咒”,不是所有的旺旺仙貝都被撒上了充足的料粉,有的一整包味道都很淡,炙烤的味道更多一些;而有的就是那么完美,吃上一口,嘴唇上都是咸甜的味道,舔一舔還能回味很久。該說不說,有點現在拆盲盒那味了。
卜卜星誰還記得?紅色、黃色和綠色的正方形包裝袋上,印著一個女巫。最早對占卜有了概念竟然是因為一款零食。卜卜星風靡全國孩子圈的時候,一眾零食的味道都顯得那么平淡。麥色的膨化小球入口即化,用料充足,從此不知蝦條為何物,辣條甚味道。
趣多多
童年的味道,還有一種——趣味——它們帶著一點神奇的體驗感,在充滿希冀與佩服的眼神下,它們經過并不復雜的制作過程,來到孩子們面前。
這一類“趣多多”的美好味道,首推老式爆米花。一個黑色的手搖爐是標配,圍著的一群孩子小心翼翼捂著耳朵、虎視眈眈,操作爐子的老爺爺氣定神閑,火候已然在心中,伴隨著“轟隆”一聲,爆米花出爐直接裝袋,只有大米天然的香甜,一口一把,超級過癮。
冰糖葫蘆和棉花糖也頗有體驗感。那時候的冰糖葫蘆講究一捆,山楂是主角,逛公園不買一串都覺得這公園逛得沒滋沒味;棉花糖沒什么顏色,就是白嫩嫩的,拿在手上炫耀的作用遠大于吃下它,是一種“身份”的象征:我有,你沒有。
……
有酸,有甜,有鮮,有咸,有辣,有趣……
童年的味道,有一點說不清,道不明。
或許是放學回家媽媽說今天咱下館子的雀躍,
或許是從爸爸出差的行李里翻出禮物的滿足,
或許是春游那天天是晴的,
或許是在操場拐彎的轉角偷偷瞄到了TA,
但偶爾也會有運動會的下雨天或者是考試卷上60+,
可這又有什么關系呢?
和童年的味道一樣,童年有無數可能性,
那時候犯錯,那時候失落,總會想,長大吧,長大了就好了。
是啊,現在,我們真的長大了。
所以,在這個六一兒童節,我們借著回憶童年的味道,
愿每一個正在認真長大、曾經認真長大的你——
每一天都能是被愛的孩童,
每一天都能嘗到那多姿多彩的人生味道。
從8天到88歲。
圖片素材:視覺中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