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信陽市委、市政府大院拆除院墻后,市民涌進大院納涼,引眾多網友圍觀。(點擊查看此前報道)
極目新聞記者發現,早在十年前,就曾有地方政府開放大院,到如今已經有多地宣布開放政府大院。有的是永久性開放,有的分時段開放,也有在固定日期開放。
專家表示,政府大院的拆除進一步拉近了民眾和政府的距離,這也表現出現代政府越發開放的態度,“開放才能夠更開明。”
信陽市委市政府火出圈,源于當地市民在社交平臺發布的一則視頻。
視頻中,大人、小孩、老人在夜色中游玩散步,不少人在夜幕下拍照打卡。他們玩耍的背景處,掛著幾塊顯眼的白底牌匾:“中國共產黨信陽市委員會”“信陽市人民政府”。
政府大樓門前能隨意遛彎?視頻發布后,引來眾多網友圍觀。
有網友評論稱,“感覺關系一下近了許多,自信地表現,給當地政府點贊。”大多數網友都為當地政府的舉措伸出了大拇指。
7月21日,信陽市機關事務中心工作人員向極目新聞記者介紹,信陽市委和市政府在同一棟大樓里辦公。十多天前,大院圍墻就已經拆除,市民可以進入游玩。
這位工作人員稱,市民隨時可以來散步、遛彎,大院也在做進一步改造,完善一些公共設施。
而據河南當地媒體報道,早在7月初,就有當地市民發現市委、市政府大院柵欄開始被拆除;院內東側重新鋪設地磚,并設置了新能源充電樁、新規劃了停車位,種上了樹木和草坪。
得知相關舉措引發網友熱議,信陽市委書記蔡松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未來這里就是一個開放式的公園,供群眾休憩、停車、活動,并表示這是一個正常的工作,沒什么稀奇的。他還稱安保工作都正常開展,沒有什么影響。
早在多年前,就有不少城市的政府大院曾宣布適時對民眾開放。
2014年4月30日,湖北省黃石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對外發布公告稱:從當年5月1日起,市級機關大院對市民開放,并歡迎市民進入機關大院內休息、參觀。開放時間為4月至9月的每天6時至22時,以及10月至次年3月的每天6時30分至21時30分。
在今年2月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河南省安陽市宣布黨政綜合樓以及市人大、市政協機關大院將在周六、周日對外開放,并提供免費停車。冬季早8時至晚6時,夏季是早8時至晚8時。
三年前,江蘇省揚州市宣布在部分節假日開放政府大院,讓大院變成旅游打卡點。到了假期,市委大院不僅提供內部停車場,還推出了價格實惠的餐食,引大家紛紛稱贊“接地氣”。游客來到當地,先到市委市政府“打卡”,然后再去各個景區。
從多個地方的開放措施來看,不少大院都已經對群眾開放,但院墻還是存在,像信陽市委、市政府這樣直接拆除院墻的少之又少。
極目新聞通過公開報道發現,在2016年,四川省樂山市曾發文要求市級機關帶頭拆除辦公場所圍墻,做到讓綠于民、讓路于民。當年,該省宜賓、雅安等地紛紛響應,拆除了政府辦公樓外的圍墻,把大院變成開放共享的公共場所。
開放的政府大院,附近居民既能遛彎又能停車,有的大院廣場還能容納下100多人的廣場舞隊伍,許多民眾拍手叫好。
“政府大院變成一個老百姓可以隨便進出的地方,這是文明和進步的體現。”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極目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拆掉圍墻,打通政府和外界的連接,無論是在空間和心理上都進一步拉近了民眾和政府的距離,也意味著現代政府越來越開明,也更開放。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政府大院也是公共資源,應該為群眾所用。讓民眾來享受環境、納涼、停車,就是對公共資源的一種充分利用,實現公共資源的共享。
另外,極目新聞記者發現,國內有少數城市曾經開放過政府大院,但在一段時間后又對開放時間進行限制,或者直接悄悄取消了開放措施。
針對這種情況,竹立家稱,個別地方有這種反復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安保或者環境管理上的壓力,對開放時間進一步規范的措施可行,并不是倒退。”
竹立家說,政府大院變身“公園”,面對更多的人群,管理模式也會相對發生變化。只要總體趨勢是進一步向外開放,有些許反復不是問題,“在不斷地反復中進步。”
十多年來,每年都會有地方政府開放當地政府大院的消息,但今年信陽拆掉政府大院圍墻,依然獲得高度關注。竹立家稱,這說明政府機構是否開明、開放一直是廣大人民群眾高度關注的,“希望后面更多的機關單位、大學等機構向外敞開,真正融入市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