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據(jù)文獻記載,渤海國始建于公元698年,公元926年被契丹滅亡,先后存世229年。渤海自大祚榮始,傳位15代王,盛時設(shè)5京、15府、62州、100多縣。渤海國轄域包括今中國東北地區(qū)東京、朝鮮北島的東北部和俄羅斯的南濱海地區(qū),號稱“方五千里”,被中原譽為“海東盛國”。
上京龍泉府是古渤海國的都城,人口最多達10萬人,是中世紀亞洲僅次于長安的第二大都市,當時享有“忽汗王城”的美譽。渤海國是滿族的祖先粟末靺鞨族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權(quán),初稱“震國”,后臣服唐王朝后被稱為“忽汗州”,后又被唐王朝封為“渤海國”。
這是一片廣袤的土地,滿族的先人曾經(jīng)在這里大顯身手,他們辛勤耕耘、搏殺抗爭,締造政權(quán),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渤海文明”。
五月初的一天,雨中。我有幸拜訪了渤海國遺址。走近上京龍泉府,這里早已不見了往日輝煌的都城,只有一堵高高的古城墻還在昭示著它曾經(jīng)的存在。古殿的殘垣、千年的古井、古建筑的石基、蒼老的古樹等,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那段歷史……漫步在古都的遺址之上,厚重的古文化氣息熏陶著我。虔誠默讀著眼前這些殘存下來的符號,眼前不由自主地映現(xiàn)出一幅幅當年的畫面 ……
曾經(jīng)的這里,那是何等的輝煌!登上數(shù)米高的南門臺基,放眼北望,一望無際的都城,從南向北,依次排列著5座莊重威嚴的宮殿,稱稱為“五重殿”。沿通往各殿殿址的石路上尋覓,思緒中出現(xiàn)了昔日人來車往的繁忙景象……石路兩側(cè)宮殿之間的空地,種滿了鮮花,花兒開得正盛。蟈蟈在花叢中清脆地鳴叫著,遠處的老榆樹如同飽經(jīng)滄桑的老人,默默地見證著這一切……
遺址中的八寶琉璃井是一口很深的千年古井,是渤海國國王的飲水用井,歷經(jīng)千年不枯不涸,至今水量充沛、水質(zhì)清澈,千年前的風采依舊。宮城東側(cè)有一個小水池,是當年的人工湖,池邊假山、亭榭的基礎(chǔ)仍能看到,這是渤海國都城皇家園林所在……
二、渤海上京龍泉府遺址的附近,建有一處遺址博物館,該館是渤海國歷史的經(jīng)典濃縮,是渤海文明的活標本。館中展出了佛家供奉珍品舍利函,用于佛教和裝飾的金器、銀器和銅器,用于生產(chǎn)生活、戰(zhàn)爭的鐵器等大量的精品文物。瀏覽于博物館中,如同在翻閱一部內(nèi)容豐富的“渤海國志”,漫步博物館之外,有如走進千年古老的歷史……
這里曾經(jīng)是滿族人的發(fā)祥地。滿族的前身是女真,女真的前身是靺鞨,靺鞨的前身是肅慎。它們先后建立了渤海王國、大金王朝,以及后來的大清王朝。在歷史上曾經(jīng)掀起了三次大的發(fā)展高潮,三次大的崛起,并且一次比一次強大,譜寫了黑土地上古老文明的華彩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