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十歲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古稀、八十耄耋。
古時候,50或60歲的人看上去已經進入老年階段,身體越來越差,特別是55歲以后的人被稱之為老年人,但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均壽命增長,衰老速度越來越慢,再加上現在人非常注重保養,有些人明明已經60歲,但是看上去依然年輕。
根據調查顯示中國老年人口比例:60歲及以上人口占18.70%,65歲及以上人口占13.50%。
根據第7次人口普查數據,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占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占13.50%)。
生活條件提高,醫療水平發達,讓人們的壽命得到明顯延長,但是與此同時也面臨老齡化問題,那么按照現在的年代來說,年齡超過多少歲可以被稱為老年人呢?
2022“老人年齡新標準”公布,這個年齡過后,或可以叫“老年人”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老年人明確分為三個年齡組:
年輕老人(60-74歲)
老年人(75-89歲)
長壽老人(90歲以上)
看到這個回答,有些人可能不以為然,但事實就是如此;坦率地說,你已經60歲了,但是,很多網友還是無法接受這樣一個事實,60歲還被貼上年輕老人的標簽,真的不盡人意;雖然他語言年輕,但本質上還是個老人。
其實年齡不是衡量衰老的唯一指標,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心態!年齡只是一個參考數據,老不老要看個人,如果你老了,身體還是很健康,吃嘛嘛香,那么又何必在乎多少歲呢?
了解2個常說的年齡段:
60歲:耳順,指的就是男子六十歲。
70歲:從心,指的就是男子七十歲。
孔子曾言:“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這里提到的耳順和從心指的就是兩種不同的年齡階段。
60歲:耳順——指男子六十歲。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70歲:從心——指男子七十歲,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隨著年齡增長,每個人都會逐漸走向衰老,這是自然界的規律,但即便身體老了,靈魂卻永遠不老、永遠年輕。
不同年齡世界觀和行為表現比較:
那么什么樣的行為有利于老人長壽呢?
洗(搓)腳:
民諺曰:“睡前燙燙腳,勝服安眠藥”、“睡前洗腳,勝服補藥”、“養樹護根,養人護腳”等等。
祖國醫學認為,腳上的60多個穴位與五臟六腑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若能養成每天睡覺前用溫水(40~50℃)洗腳、按摩腳心和腳趾,可起到促進氣血運行、舒筋活絡的作用,對老年人來說,更具有祛病健身的功效。
適當運動:
大多數人都有一個通病“懶”,也因此導致身體免疫力低下,自然會被多種疾病找上門。可見適當運動的重要性,采取有氧運動模式可助于提高身體免疫力。有氧運動模式包括慢走、散步、慢跑等幾種模式,適合各個年齡段群體。
咧嘴笑:
美國馬里蘭大學神經科學與心理學教授羅伯特·普羅文認為,幽默能增加人體免疫細胞數量。捧腹大笑能讓血流量增加20%,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即使假裝咧嘴笑,身體也可釋放出愉悅的化學物質,有助于身心健康。
熱愛家庭愛社會,愛生活,愛大自然
不僅滿足于被別人所愛,更要注重自己奉獻愛,愛能使人的胸懷更加寬廣,心境更好,心態更健康,從而使老人的童心不泯,抗衰延年。
閱讀延伸:老年人對陌生人的推銷保健品,一定要值得注意
有一些因疾病困擾的老年人會特別“迷信”各種“神奇”的療法,以求保長壽體健,殊不知,這樣正好進入了不法分子設計的圈套。
詐騙分子以空巢老人為目標,和老人“談朋友“,通過“陪伴”贏取信任,實施犯罪行為,詐騙財物,老人不要輕易相信外人的話,不要和陌生人過于接近。
因此面對保健品詐騙時,我們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神丹妙藥,如果患有疾病,要主動到醫院就醫,保健品不能治愈疾病,相反,偽劣的保健品可能會加重患者的病情,貽誤治療良機。
子女也要多多關心老人,了解老人的生活狀況和心理狀況,讓老年人的生活豐富多彩起來,讓老年人享受到天倫之樂,不要給騙子打親情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