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陜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劉君鵬)再有不到一周時間就是11月11日,對于習慣在網上購物,而且早已摩拳擦掌的買家來說,“雙十一”可以稱的上是一個“瘋狂”的“節日”。但當你在一次次支付成功,清空購物車時,購物的風險也隨之而來。西安市消費者協會根據往年受理的相關熱點投訴,提醒廣大消費者,網上消費一定要保留截圖,以便維權。
細心的買家可能已經發現,不少電商今年推出“定金膨脹”的優惠政策。也就是說預先支付的定金在最后結算時,有可能可以當做訂金本身金額的數倍來使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訂金“和“定金”之間的區別并不清楚,一般來說定金具有擔保性質,收受定金的一方違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交付定金的一方違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而收受訂金的一方違約,只需返還所收受的訂金即可,無需雙倍返還,交付訂金的一方違約,在賠付對方違約損失后仍然可以要求退回訂金。因此,消費者一定要要注意消費協議內容,以免上當受騙。
西安消協還提示:購買商品時,消費者要索要發票或收據,對商家的宣傳、聊天記錄、訂單詳情做好截屏,以防不良商家私自取消訂單、更改活動規則。記者采訪發現,對相關信息進行截屏保留,已經成為大多數買家的習慣。
西安市民:“一般會把(快遞)單號,該截圖就截圖保留下來。像聊天記錄,拍的單號和訂單號全部保留下來,還有快遞單號。”
西安市民:“和賣家的溝通記錄,這個我會留著,萬一出現什么,比如說發貨不及時,或者類似于這種(情況)。”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網絡購物也規定了七日內無理由退貨,所以,消費者在收到商品后應立即進行查看、核對商品,一旦發現商品有問題盡快與銷售網站聯系,掌握好7天這個時限,不要由于自身原因耽誤了時限,讓維權行動處于被動局面。同時,雙十一購物時還要警惕“明降實漲”,不要被個別網點過于低廉的商品價格所吸引,不要輕信商家所謂的“特價”“清倉價”等宣傳口號。一定要貨比三家,仔細查看商品的參數信息,避免不良商家趁機拋售庫存和滯銷產品,甚至是劣質商品。希望這些提醒能讓您在接下來的這個“瘋狂購物節”中避免麻煩,愉快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