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石 堅
24日,韓原大地一片蒼茫。鵝毛般的大雪,灑落在古城的大街小巷,熱鬧非凡。
古城的會場里,也同樣熱鬧。這里聚集了來自渭南市以及渭南各市、區縣的主要負責同志。
說熱鬧,是因為這里針對渭南各市區縣舉行了一場項目建設的“曬比拼超”活動。
現場播放的項目建設專題片中,真刀實槍,有一說一,揭短亮丑,不留情面。
曬的、比的,就是項目建設,就是高質量發展。
▲來源:韓城日報
隨后,渭南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圍繞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具體要求。梳理起來,講話重點聚焦了“項目”、“服務”和“作風”等三個關鍵詞。
項目方面,“四抓四突破”,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把項目抓大,這是高質量發展的支撐;招大引強、招新引優、招才引智,這是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
服務方面,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用好企業全生命周期監測服務平臺,進一步暢通減稅降費政策傳導機制,讓市場主體享受更便捷服務。
作風方面,要求轉變作風抓落實,堅持“勤快嚴實精細廉”要求,踐行“一線工作法”,著力提升政治能力、專業能力、攻堅克難能力、治理能力和落實能力……
剛剛結束渭南市的兩會之后,渭南將如此高規格的會議放在韓城舉行,足以可見渭南市對韓城的信任、肯定和支持。
韓城市委主要領導在發言中表示:
韓城將不折不扣落實好會議精神,只爭朝夕,真抓實干,緊扣傳統產業升級轉型、新興產業集聚成群,聚焦鋼鐵及金屬制品產業集群重點突破,以更大的決心曬比拼超,以更實的舉措優化環境,以更大的力度招商引資,全力推動“工業倍增計劃”,當好工業特長生、打造區域增長極,為渭南新時代追趕超越開好局、起好步貢獻韓城力量。
省市厚望與厚愛之下,方向已然十分明確。具體來說,韓城該怎么干?
01
在結束了24日上午會議之后,渭南一行在大雪紛飛中,集體觀摩了紅馬科技項目和陜西友發鋼管有限公司年產300萬噸鋼管項目。
▲來源:韓城日報
說到這兩家企業,不妨先講講紅馬科技的故事。
陜西紅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彥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煤二代”——高父是韓城從事傳統煤化工行業的第一批人。
面對高父“子承父業”的期待,高彥賓起初并不接受。1999年,他從北京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畢業,在世界500強惠普公司工作。5年后,高彥賓選擇回韓城發展。
高彥賓坦言,早些年間,煤化工是一個“躺著都能掙錢”的行業。在國家越來越嚴苛的環保政策、韓城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之下,高彥賓開始考慮企業升級轉型的事兒。
和父輩們相比,高彥賓作為年輕一代的創業者,在企業發展觀念上有了根本改變。意識到產業的局限性和韓城升級轉型的需要,他發現不能一味追求產量、產能,開始思考向清潔化、附加值高、更適合國家戰略的高技術產業轉型。
“這是我義務旁貸的責任,也是我作為企業人的一個追求。”高彥賓說,過去父輩們做煤化工掙了一些錢,都是韓城一方水土給予的。因此,在對傳統的煤化工產業進行升級改造的同時,高彥賓把精力重點放在鋰電行業。
鋰電行業具有龐大的市場,大到飛機、潛艇,小到電動工具,但凡是要用到電的工具,就可能需要鋰電池。經過廣泛的市場調研,高彥賓的想法開始付諸實現——2017年10月,紅馬科技正式成立。
高彥賓最初給紅馬科技定位是“力爭全國一流鋰電正極材料服務商”,隨之相對應的巨大研發投入等諸多壓力與挑戰,讓高彥賓感覺日子“天天難過”。
關鍵時刻,韓城市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韓城市主要領導為企業牽線搭橋,促成紅馬科技與江蘇海四達集團、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內知名能源電池企業與新能源電車企業等產業鏈下游的企業合作;還在電價優惠、人才引進、市場拓展、打造產業園區集群方面給予支持。
如今,紅馬科技徹底進入全國鋰電池正極材料第一梯隊。產品覆蓋30多家知名企業,遠銷11個省份,實現了國內同行業三個第一。
“紅馬科技”作為新興產業茁壯成長,既是韓城傳統行業轉型成功的例證,也是韓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02
渭南一行集體調研的另一個項目——友發鋼管,也頗有故事。
友發鋼管集團董事長李茂津此前告訴筆者,當地政府在推進項目建設過程中,“不打折扣,不提困難,就是服務和抓落實”。
正因為此,這個年產300萬噸的鋼管項目,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投產,創造了韓城省級重點項目建設的新記錄。
韓城市曾這樣評價雙方的合作:“先后創造了項目建設的友發速度、產銷兩旺的友發現象、產業升級的友發效應,為我市鋼后產業的蓬勃發展注入了澎湃活力、作出了巨大貢獻”。
雙方的良好合作,才有了李茂津“龍門一躍驚華夏,西進韓城得中原”的感慨。友發在韓城的成長歷程,也是韓城大力發展鋼鐵產業、鋼后產業的一個縮影。
▲2月24日,友發鋼管
我們再將這兩個項目對比來看,有諸多共同點:均屬于“無中生有”的項目;均不以消耗環境和資源為代價;均具備引領相關產業集群的氣質。
最重要的一個共同點:都將新發展理念融入到企業發展全過程。
首先,產值轉化為GDP的轉化率提升了,單位GDP能耗降低了。簡單來說,產品附加值做上去了,能耗就下來了,GDP的轉化率也就上去了。同樣的能耗,可以產生更多的GDP。比如,過去韓城企業的GDP的轉化率在20%左右,現在正逐步向35%—38%以上提升。
其次,不是以單純擴大產能為基礎,而是重在“耦合”——把延伸產業鏈和產品上下游之間的耦合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以鋼材為例,過去以線材、板材為主,現在向板帶過度,后續的產業鏈條延伸了,空間也大了。
最后,韓城打造的“鋼城”,不僅有簡單的煉鋼,還在積極打造更加綠色環保的金屬制品制造集群,把建筑用鋼、工業用鋼這些高附加值、更加貼近市場的鋼后產品,拓展到更大的市場,用于支持大西安建設,用于支持“一帶一路”建設。
▲來源:韓城日報
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韓城逐步打破了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經濟增長格局,打下了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也為韓城“當好工業特長生、打造區域增長極”打下基礎。
再加上渭南舉全市之力支持韓城,為企業創造條件,提供要素保障,這些更讓韓城有了“曬比拼超”的底氣。
03
有基礎,有底氣,有支持,有市委全會確定的發展方向,接下來靠什么?靠干部,靠抓落實,一個字就是:干。
▲來源:韓城日報
牛年怎么干?韓城市委提出了具體要求。
一是以拓荒牛精神高質量追趕超越。樹立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理念,堅決把第一步邁準邁穩。
春節收假前一天,韓城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經濟運行,部署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堅定不移推動發展第一要務,當好特長生,打造增長極,加快建設黃河沿岸區域性中心城市。
春節收假第一天,全省凝心聚力開局起步暨重點項目開工活動和渭南市第二次項目集中開工動員會后,立即舉行全市第二次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動員會。堅持項目為王、實干為先,實施“項目建設突破計劃”,突出“兩新一重”。
落實項目責任制、市級領導包抓制、工程管理制和責任追究制,用好重大項目開工月、重點項目觀摩、月調度通報、擂臺賽等載體,上下聯動抓、部門協同推、工作專班盯,確保重點項目開工率一季度達50%以上、上半年達80%、三季度達100%,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站穩全國縣域百強、全省第一方陣。
二是以孺子牛精神高水平優化環境。實施“強企安商破冰計劃”,用更優營商環境、更好準入服務,吸引企業投資興業。
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放管服+數字政府”綜合改革,做到審批程序再減少、工作效率再提高,保證市場主體“進得順退得出”、許可審批“辦得快不用跑”。
鞏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堅持“無事不擾、有求有應”原則,服務企業到位不越位。
強化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入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整治,緊抓關鍵少數、重點領域、重要環節和服務窗口,緊盯普遍存在、反映強烈、治而未絕的突出問題,下硬茬清除污染營商環境的“作風病毒”和破壞營商環境的“害群之馬”,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三是以老黃牛精神高效率狠抓落實。秉承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干,以高效落實握緊工作主動權。
嚴格按照陜西省委主要領導在全省凝心聚力開局起步暨重點項目開工活動上提出“六個看一看”要求,分解市委常委包抓清單,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氛圍。
韓城市委印發《關于凝心聚力真抓實干以良好作風助推十四五穩步開局的通知》,動員全市上下擦亮作風金字招牌,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積極投身高質量發展。
從2月下旬至3月下旬,扎實開展干部作風大整頓,蕩滌一切消極萎靡之風、摒棄一切拖拉推諉之風、告別一切維持應付之風、擺脫一切造勢虛假之風、革除一切馬虎草率之風、改變一切粗糙疏漏之風、狠剎一切謀私貪腐之風。
引導干部重拾發展自信,迸發干事激情,以過硬作風展示新面貌,以牛勁牛力助推大發展,為渭南曬比拼超書寫韓城精彩,為陜西追趕超越貢獻韓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