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王俊 宋小娜 劉渭漢
11月7日傍晚,站在渭南高新區達剛控股總部基地——筑路機一體化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務建設項目施工現場,筆者看到,盡管暮色降臨,150多名工人仍在緊張忙碌著,一輛輛水泥罐車不時轟鳴著從身旁駛過。據項目負責人陳昆明介紹,該項目一期總投資額為8億元,建成后將成為國內一流的筑路機生產基地,可實現年產值約10億元。“2019年12月項目開工建設,今年初受疫情影響進度有所延誤,但經過我們加班加點的奮力追趕,目前已經接近預期目標,明年2月一定能夠順利投產。”
今年以來,渭南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緊緊圍繞“三優化三提升”實施意見,扎實開展“曬比拼超”“項目建設提升年”“項目建設百日會戰”行動,創新工作機制,強化協調服務,以項目建設全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狠抓項目建設 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
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渭南發展的必然選擇。”去年10月,渭南市委書記魏建鋒在全市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強調,要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牢把握新發展理念與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導向、內生動力、根本要求之間的內在邏輯,立足區域發展質量、城市發展質量、產業發展質量,校正思想觀念誤區,擺脫工作慣性,持續解放思想,在各領域各層級廣泛開展高質量研討,引導廣大干部從“老路”中走出來,以思想觀念變革,引領和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之后,魏建鋒又以“學深悟透新思想,推動新時代渭南高質量發展”為題,為黨員干部講授專題黨課。
今年7月25日,渭南市委五屆九次全會召開。會議強調,要加快構建以現代特色農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事實上,經過數十年的不懈努力,今天的渭南市經濟社會發展已經取得長足進步。但同時仍然面臨著“三個短板、一個不明晰和一個不明顯”(即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不高、有效投資不足、城鎮化水平不高,主導產業不明晰,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不明顯)的問題,影響了全市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節奏和進度。
為了有效破解這一難題,渭南市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科學研判、多方論證之后,開展了“三優化三提升”行動,即優化投資結構、提升投資效益,優化產業布局、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優化城鎮體系、提升城鎮化率,著力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
在實施“三優化三提升”行動中,渭南市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在市縣兩級層面分別成立投資促進委員會,著力協調解決投資運行和項目建設中的突出問題;開發運行“渭南市重點項目管理調度平臺”,建立全市項目策劃、準備、實施和爭取中央及省上投資等4個實時動態數據庫,并建立常態化項目推介機制,向金融機構開放并實時共享項目儲備審批信息;建成渭南大數據招商平臺,全面推行“不見面線上招商”,云端談項目、線上簽合約、招商不斷檔。
近年來,渭南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及省上決策部署,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著眼于做大做強中心城市這個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以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文明城市為抓手,高起點建設,全方位推進,打造了一批城市新亮點,有力提升了中心城市人口集聚、產業承載和輻射帶動力。今年,通過實施“三覆蓋、四清零、五提升”行動,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品牌,展示城市魅力,推進城市建設和管理高質量發展。
今年6月8日,渭南市高質量發展研究院揭牌并舉辦首場報告會;10月24日,渭南市召開“十四五”規劃編制食品產業專家座談會;次日,渭南市又召開“十四五”規劃編制制造業專家學者座談會……一系列招才引智活動,為渭南經濟發展注入了源源不絕的勢能。在專家學者的助力下,目前,渭南市已策劃儲備“十四五”重點項目1766個,總投資1.58萬億元。其中,投資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364個。
優化營商環境 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
“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須臾不能缺少”。而營商環境又是干部作風在各領域、各方面最直觀的折射,檢驗著一個地方的政治生態、行政效能和社會風氣。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在今天的渭南已經成為一種共識。
為了破解行政服務效能低的“老大難”問題,讓企業和群眾少跑“冤枉路”,辦事辦得更“爽快”,渭南市優化整合了一個叫“渭好辦”綜合政務服務平臺,深受廣大市民和企業好評。“渭好辦”作為新的政務服務平臺包含了自助服務終端(大廳抽、叫號系統、“渭好辦”一件事一次辦查詢系統)、移動APP(掌上渭南)、微信小程序(渭好辦微信公眾號)等多個服務渠道。可為企業和群眾提供預約取號/抽號、政務大廳擁堵情況、排隊人數等、在線辦理、辦理進度;個人和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導辦、個人和企業生命周期的一件事一次辦;從抽號、受理、辦結、取件到評價全程智能提醒、智能推送、智能導辦。而“渭好辦”的智能代辦幫辦功能以信息化、大數據為依托,全方位為群眾和企業辦事提供最優服務。
今年以來,渭南市圍繞貫徹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扎實開展優化提升營商環境“10+2”行動、“5+3”專項行動等重點工作。僅減稅降費一項,渭南市就制定納稅服務措施108條,90%以上的納稅人足不出戶即可完成申報、繳納稅款、發票領用等292項涉稅業務。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渭南依托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采取網上收件、網上審批和網上出件等靈活方式,開展項目審批;聯合陜西移動渭南分公司制定印發《防控疫情信息服務產品名錄》,為項目建設單位提供復工疫情管控平臺、出入口人員檢測系統等20項免費軟件服務;及時收集整理中央及省市支持政策文件50余個,編印和上門發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央及省上支持政策匯編》800余本,并制定印發《融資工作專項行動方案》,三批次向三大政策性銀行和其他商業銀行篩選上報需融資在建項目164個、需求370億元,為全市金融機構共投放疫情防控貸款、復工復產貸款20.93億元。
為進一步提升項目服務水平,渭南市還先后建立了分別由市縣級相關領導、市內外相關專家、市域內各大銀行負責人、市級審批服務部門工作人員、市縣兩級項目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組成的“曬比拼超”項目推進群、“策動渭南”項目策劃群、“魚水歡”項目融資群、“店小二”項目服務群、“行動至上”項目落實群等5個微信工作交流群,即時通報項目推進、策劃選題、審批手續辦理、融資需求和金融支持政策等情況,積極營造全市項目建設“曬比拼超”濃厚氛圍。
此外,渭南市還組織開展了以“留好愛民為民利民‘初心’、護好愛黨擁黨護黨‘根基’”為內涵的黨建“留心護根”工程,著力提高服務效能,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10月27日,渭南高新區深入推進黨建“留心護根”工程與政務服務體制改革,在3D打印產業培育基地設立政務服務“樓小二”,建立“黨建引領+政務服務”新模式,為渭南高新區千余家企業提供“專家+管家”的“一站式”服務。
項目質量提升 渭南實現“三個轉變”
10月23日上午,2020年渭南市第四次項目集中開工動員會在韓城市舉行,共集中開工項目87個,總投資24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65.8億元,涵蓋基礎設施及新基建、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等多個領域。加上之前3次集中開工的項目,渭南市今年共集中開工項目601個,總投資額1904億元。
項目是穩投資的“壓艙石”,更是高質量發展的“發動機”。“十三五”期間,渭南市始終以項目建設為龍頭,持續開展“項目建設攻堅年”“項目建設提升年”專項行動,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啟動實施市級重點項目1063個,累計完成投資4699億元,目前已經建成項目793個。
今年以來,渭南市按照《項目建設提升年行動方案》,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著眼項目建設全生命周期服務管理,開展項目建設速度、質量、招引、策劃等八大提升行動。同時,推行市級領導同志“五個一”(即一個重點項目、一名市級領導、一個責任部門、一套服務方案、一名聯絡人員)包聯包抓重大建設項目機制,要求包抓領導深入項目建設一線,實地察看形象進度,掌握項目推進情況,協調解決項目手續辦理、規劃選址、征地拆遷、資金保障、建設環境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保障重點項目建設扎實穩步推進。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今年1月至10月,渭南市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864.2億元,占年度計劃的86%,高于序時進度2.7個百分點;六項手續全部辦結的有367個,辦結率87.4%;已開復工項目納入固定資產投資統計373個,入統率91%。目前,富平、大荔、合陽、韓城等8個縣市區的年度投資完成率超過序時進度;蒲城陜煤設計院百噸級聚乙烯橡膠(POR)中試技術開發、渭南經開區岳達藥品食品生產研發檢測應用、渭南師范學院富平校區一期、韓城市十四運場館等57個項目已基本建成或竣工投產;韓城市120萬噸煤礦資源整合、黃蒲高速(渭南段)等114個項目提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
渭南市的項目建設推進穩中有序,呈現出“四個特點”:一是項目投資規模實現新突破。年度計劃投資超過1000億元,比上年度提高了1.5個百分點;二是大項目數量多。年度計劃投資3億元以上的項目110個,占全部項目數的26.2%;三是產業項目投資占比高。產業類項目占年度計劃投資的51.9%,比上年度提高了7.9個百分點;四是項目接續更加充實。列入市級重點前期項目250個,比上年度增加了50個。
今天的渭南已經實現了“三個轉變”:其一是好項目多了,以渭南高新區智能5G物聯網西北運營基地、汽車整裝生產零部件產業園為代表,投資超過10億元的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類項目有53個;其二是產業轉型快了,化工、冶金、建材等傳統產業加快升級,動力電池、生物酵素等新興產業初具規模,裝備制造業、食品醫藥業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24.5%,較“十二五”末提高8個百分點;其三是發展潛力更大了,蒲城縣陜西中化藍天高端電子氣體、韓城市鋰離子動力電池多元正極材料、富平縣陜西友研新材料等一大批裝備制造、新材料類項目的實施,為渭南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更加強勁的動能。
渭南市市長王琳表示,下一步,渭南市將堅持開門問計,注重集思廣益,謀深謀準謀實“十四五”規劃,突出“三極多中心”發展格局,做好中心城區西渭融合、富閻一體化、韓城黃河沿岸區域性中心城市等工作。同時,聚力工業化推進城鎮化,促進產業與城鎮融合發展,突出工業倍增計劃、文化和旅游高質量融合發展、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專項行動等十項重點工作。特別是通過實施工業倍增計劃,構建“353”產業發展格局,力爭用5年時間,形成冶金產業、食品工業、新材料3個千億級,能源工業、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裝備制造、精細化工、新能源5個500億級,航空航天、生物醫藥、電子信息3個超100億級產業集群。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為了搶抓市級重點項目建設進度,全力確保年度投資過千億元目標任務的圓滿實現,前不久渭南市又啟動了全市項目建設百日會戰行動。560萬秦東兒女正砥礪奮進、闊步前行,奮力譜寫渭南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據11月10日《陜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