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已立秋,伏氣未去。在臨渭區下邽鎮渭南市葡萄研究所試驗園內,“80 ”后女碩士李蕊正在悶熱的葡萄棚子下,對生長調節劑試驗區的陽光玫瑰葡萄進行含糖量、單粒重、穗長、著色情況進行登記取樣。
“現在還好,每年的五六月份是最忙的時候,因為果樹要授粉,我們早上六點多就已經開始在地里忙活了……”李蕊笑著說,農業科技工作者和農民一樣,長年奔走在田間地頭,也要經受日曬雨淋和春種秋收。不同的是,除了手中的農具,還有腦子里的專業知識,通過運用專業知識,幫助農民科學種植、增產增收。
李蕊家住臨渭區官路鎮,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高考時,李蕊考了不錯的成績,家長和老師都建議她選擇一個適合女孩的專業。但這個來自農村的女孩,義無反顧地報讀了農學專業。四年大學、三年研究生的刻苦努力,李蕊學習到豐富的農技知識,為自己從事農業科技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4年,李蕊通過“渭南市高層次緊缺人才引進”進入臨渭區葡萄研究所工作。工作以來,先后推廣葡萄標準化修剪、控產提質、配方施肥、紅地球葡萄標準制定等關鍵技術10余項,引進篩選出具有推廣價值的新優葡萄品種8個,參與開展以“臨渭葡萄大講堂”為主的大型葡萄管理系列技術培訓會60余場次,培訓果農10000余人次。
“每項實驗都要堅持做兩三年,一年的數據受到天氣、氣候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并不十分準確。”李蕊說,為確保每個試驗數據、試驗過程和結果的準確可靠,每個品種的試驗從田間設計到果樹移栽、生長情況,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和品質進行全面的鑒定。針對試驗組別多、參試品種多、容易混雜等種種困難,都需要實驗人員付出極大的耐心和毅力。
付出終會有收獲。2015年至2017年間,李蕊主要參與研究提出的葡萄設施避雨栽培技術,比露地栽培平均每畝節支增收4000元;首次在鮮食葡萄貯藏保鮮中應用“脈沖滲透雙重殺菌貯藏保鮮技術”,使葡萄貯藏保鮮時間由原來的45天延長至150-180天。這兩項創新農業技術,分別榮獲“陜西省農業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及“陜西省果業創新”一等獎。
憑借優異的工作成績,李蕊還先后獲得“渭南市第三批百名科技人才”、“臨渭區最美科技工作者提名”稱號等多項榮譽。她說,“我們現在所做的這些事情,就是為了能讓農民更賺錢,讓農產品更優質,讓農村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