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渭南,渭南一詞的意涵是有廣義和狹義區別的。廣義的渭南指的是作為地市級的渭南市行政區劃,它下轄臨渭、華州二區,韓城、華陰二縣級市,潼關、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富平七縣;狹義的渭南則是縣一級的臨渭區行政區劃,也就是曾經的渭南縣和縣級渭南市。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以“渭南”二字命名的地方行政區劃,有渭南縣和渭南郡。縣的行政地位,古今變化不大。郡在郡縣制中,下轄縣一級地方政府,上直隸于中央政府;在州(省)郡縣制中,郡下轄縣一級地方政府,上隸屬于州省和州省相當一級政府。下邊分別對渭南縣和渭南郡的歷史沿革和行政轄區進行考查。

渭南縣的行政區歷史沿革及轄區變遷
渭南縣的建制,最早出現于公元360年(東晉前秦苻堅甘露二年)正月,劃出新豐縣東部地區(今西安市臨潼區零河西岸)、鄭縣(現華州區)西部地區,設置渭南縣(治所在今老城北),隸雍州京兆郡。此為歷史上第一次以“渭南”命名的縣級地方行政區劃,最初的渭南縣轄區和縣治(縣城)均在渭河以南,所以才叫“渭南”。
在渭南縣正式設置之前,今臨渭區所轄渭河南北廣大地面上,不同朝代分別設置過下邽縣(秦武公十年置,縣治在今故市鎮附近的故縣村)、蓮勺縣(秦始皇二十七年置,故址在交斜鎮來化村),管轄治理渭河以北地方;設置鄭縣(秦武公十一年置,縣治在今華州區華州街道附近)、驪邑(秦王政十六年置,治于在今臨潼區)、新豐縣(漢高祖七年改秦故驪邑為新豐縣)管轄治理渭河以南地方。
公元527年(北魏孝昌三年),改渭南縣為南新豐縣,設渭南郡,這是歷史上第二次設置渭南郡(首次是漢高祖二年設渭南、河上二郡,見下文),治所遷至今老城東南四里明光原上。渭南郡轄區為南新豐縣和新豐縣。
公元553年(西魏廢帝二年),改南新豐縣為渭南縣,屬雍州渭南郡。
公元574年(北周建德三年),廢渭南郡,原渭南 郡所轄靈源縣(遺址在今陽郭高家村)、中源縣(大體在東塬豐原一帶)入渭南縣,屬雍州京兆郡。
約公元589年(隋朝初年),渭南縣屬雍州京兆郡。
公元594年(隋開皇十四年),隋文帝過渭南,見原上缺水,將縣城從明光原上遷回今老城。
公元618年(唐武德元年),渭南縣改隸華州。
公元691年(武則天天授二年),析渭南縣一部和慶山縣(今臨潼境內)一部設置鴻門縣,治零口鎮。同時設鴻州,領渭南、慶山、鴻門、高陵、櫟陽等縣。
公元701年(武則天大足元年),廢鴻州及鴻門縣,渭南縣屬雍州。
公元713年(唐開元元年),渭南縣隸屬京兆府京兆郡。
公元907(五代后梁),渭南縣隸大安府。
公元924-950年(后唐后漢后晉),渭南縣隸京兆府。
公元956年(后周顯德三年),渭南改隸華州。
公元1142年(金皇統二年),渭南縣屬金安軍。
公元1260年(元中統元年),改金安軍為華州。
公元1264年(至元元年),并下邽縣入渭南縣,曰“共管”,渭南縣屬華州。公元1381年(洪武十四年),改“并管”名,下邽縣正式劃歸渭南縣,隸陜西省西安府華州。共管之前,渭南縣轄區只在渭河以南范圍,此后渭南縣轄區跨渭河南北,與現臨渭區轄區大致相當。
公元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渭南縣直隸西安府。
公元1646-1911年(清代),渭南縣隸屬乾麟道西安府。
公元1911年后,渭南縣屬陜西省關中道。
1927年,撤道,渭南縣屬省直轄。
1939年,在大荔縣設第八行政督察區,轄渭南縣。
1948年以后,渭南地區相繼解放,境內相繼設立陜甘寧邊區政府大荔分區和渭南分區。渭南縣隸屬渭南分區。
1950年,兩區合并為陜西省渭南分區(專區),1956年撤銷,1961年復設,1969年改為渭南地區。渭南縣隸屬渭南地區。
1983年,渭南縣改為渭南市(縣級市)。
1995年,撤銷渭南地區,設立渭南市(地級市)。原縣級渭南市改臨渭區,隸屬渭南市。
渭南郡的歷史沿革及轄區變遷
公元前205年(漢高祖二年),設渭南、河上二郡。渭南郡領鄭縣(現華縣)、酈邑(渭河以南,東至華縣西到臨潼)二縣。此為歷史上第一次以“渭南”命名的縣級以上地方行政區劃。
公元前198年(漢高祖九年)撤消渭南、河上、中地三郡,合并設置內史。內史是戰國時期秦國掌治京師的官名,也指內史掌治京師的衙署及其管轄的屬地,秦至西漢初年沿用內史官制。公元前155年 (漢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內史。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右內史更名京兆尹,左內史更名左馮翊。左馮翊、右扶風和朝廷所在之地京兆合稱“三輔”,后來又演化出了所謂的“三輔重鎮”說法。
公元527年(北魏孝昌三年),設渭南郡,改渭南縣名南新豐縣(今老城東南四里明光塬)為郡治所,隸雍州。
公元553年(西魏廢帝二年),改南新豐縣為渭南縣,渭南縣隸屬渭南郡,歷史上首次出現郡和縣同名叫渭南的現象。
公元574年(北周建德三年),廢渭南郡。
從渭南作為郡一級行政區的歷史沿革來看,渭南第一次稱郡,從漢朝高祖二年設置,漢朝高祖九年撤銷,僅僅存在了7年時間。渭南第二次稱郡,是從南北朝的北魏孝昌三年,到北周建德三年廢置,也只有47年。而在這兩次稱郡中間的672年間,現在臨渭區所轄渭河南北區域,渭河以北大致屬于歷史上的下邽、蓮勺二縣,此二古縣基本隸屬于馮翊郡;渭河以南大致屬于歷史上的鄭縣、新豐、驪邑等縣,而這幾個古縣大多數時間是隸屬于首都的內史和京兆管轄的,屬于當年的京畿重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