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市檔案戰線廣大干部職工中涌現出一批先進示范典型,他們充分發揚“忠誠擔當、敬業守真、創新開放、淡泊清廉”的渭南檔案職業精神,展示了全市檔案工作者與時俱進的精神風貌和時代風采,為推進我市檔案事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們就是渭南市“最美檔案人”。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激勵著我們前行!即日起,我們將對十位渭南市“最美檔案人”先進事跡進行展播,敬請關注!
渭南市“最美檔案人”:
合陽縣檔案館副館長 羅竹芳
羅竹芳, 1971年出生,大學文化程度,共產黨員,自1993年至今在合陽縣檔案局(館)工作,從事檔案工作27年。
27年來,羅竹芳在檔案局(館)的各個股室工作都干過。工作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熱愛,成了檔案工作的行家里手。她時刻將工作放在心上,從不言棄,勇于承擔任務,善于開拓創新,多次被評為優秀黨員、先進工作者。2014年榮獲合陽縣特色旅游宣傳廣告語征集活動優秀獎。2013、2015年度被縣文化局評為文藝創作先進個人。2015年被全國促進傳統文化發展工程工作委員會、中國東方文化研究委員會、中國民間文史研究會、北京暹化研究所評為傳統文化研究、開發、傳承、推廣工作先進個人;所著《舌尖上的合陽》一書榮獲首屆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主題實踐活動成就(成果)展金獎。2015年榮獲秦東聯壇十強稱號。編寫的《合陽方言語音建檔資料匯編》在省市檔案會議上做經驗介紹。2016年40首詩詞作品入選《陜西詩林擷秀》一書,成為渭南市唯一人選。2016年《合陽方言調研》榮獲省檔案論文優秀獎。2017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脫貧攻堅路上最美的她”;2017、2018年連續兩年被城關街道辦評為脫貧攻堅優秀第一書記。
專心學習
羅竹芳始終將學習擺在首位,學政治、學理論、學業務,更不忘虛心地向專家和老同志請教,并堅持自學,積極參加省市縣舉辦的培訓班,不管是全國推行新的文書歸檔方法、會計檔案管理、居保檔案、退耕還林檔案、社區檔案管理辦法、土地確權檔案管理等,還是國家檔案局8、9、10號令的實施,她都率先垂范,刻苦鉆研,并將所學知識得以運用,培訓全縣文檔人員。近幾年,她培訓的居保、林業干部,各部門文書及全縣村級“兩委”班子成員、大學生村官累計超過1000人次。工作之余,她學習古典詩詞,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潛心業務
多年來,羅竹芳積極組織開展 “歸檔月”活動及科技之春“三下鄉”及“6·9國際檔案日”宣傳活動,通過下發手機短信,進廣場、校園、社區、企業、鎮辦、村組、農戶等形式廣泛進行宣傳活動。在檔案宣傳方面,她積極投稿,在《中國檔案》《陜西檔案》《渭南檔案簡訊》等報紙期刊等幾十家網站和媒體刊發各類稿件百余篇。帶領同志在全市檔案局舉辦的檔案業務知識大賽中獲得了三等獎的殊榮,為單位帶來了生機和活力。
在指導基層檔案室創建工作中,羅竹芳多次深入單位、鎮村、社區,進行現場指導整理,完成了檢察院、國土局、規劃局、百良鎮等10單位AAA級目標管理認證;完成了民政局、老干局、同家莊鎮、南社村、環北社區等20多個單位AA級目標管理認證;完成了縣煤炭局、610辦公室、坡趙村等35個單位A 級目標管理認證。對安坪、堡崖水庫,平政煤礦資源整合項目建設工程等重點建設單位的檔案進行了驗收。開展“鄉村記憶”建檔,進村帶領村干部開展“村莊記憶”建檔和搶救保護工作,指導建立村級檔案室、村史館、鄉賢館、民俗館、鄉情展等,將“村莊記憶”建檔成果更好地傳播出去并造福于民。多次組織開展檔案執法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累計下發整改通知書30余份,杜絕了檔案違法事件的發生。加大檔案征集接收工作力度,深入基層采取接收、征集、捐贈、寄存等形式,加強對全縣重大活動、重點工程、名人檔案、民生檔案及反映合陽歷史文化的各種特色檔案資料,改善了館藏結構,豐富了館藏資源。開通服務綠色通道,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利用電視臺、QQ檔案群發公告、在單位門口張貼告示等形式,為人民群眾提供方便、快捷、滿意的服務。
用心編研
在創建“國家二級綜合檔案館”中,她負責編研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合陽檔案志》《檔案利用實例匯編》《概說印光》《歷任合陽縣委書記、縣政府縣長(副縣長)、縣人大主任(副主任)、縣政協主席(副主席)人員一覽表》《合陽縣檔案館指南》《合陽縣創建國家二級綜合檔案館資料匯編》等編研任務。在紀念抗戰勝利70年之際,她和局館同志赴省、市、周邊縣、村、田間、溝邊尋找第一手資料,從民間出資征集抗戰史料進館,利用這些豐富的資料,制作了《陜西·合陽抗日戰爭史料展覽》版面七大部分、43幅,其中圖片150余幅,文字達1.2萬余字。舉辦的《合陽抗戰史料展》在渭北規模最大,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放。協助編寫《合陽抗日戰爭史略》一書,35萬余字,圖片300余幅。
全省方言語音建檔試點開始,她下鎮入村調研,選取方言建檔點和方言建檔發言人,和農民朋友同吃同住同研究,試點就是創新,她夜以繼日,加班加點地挖掘、分類、考證、記錄、錄音、整理、校對、剪輯,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了《合陽方言語音建檔資料匯編》任務。工作過程中,完成了1000個單字例字、224個例詞讀音、334條規定詞匯、66條短句、規定故事;地方自選詞匯896個,地方戲曲2段、歌謠2個花花7個、故事2個。2017年3月,她以“開展方言語音建檔 記錄傳承古莘文明”為題在陜西方言語音建檔工作培訓會上做經驗介紹。6月份,全市方言語音建檔培訓會在合陽舉辦,她又在會上做經驗介紹。
癡心文學
羅竹芳是一名業余文學愛好者,中國詩詞會員,渭南市作協會員。渭南市楹聯會員、攝影協會會員。她更是一位對外宣傳合陽的使者。歷經兩年,利用星期天和節假日,走訪調查,了解家鄉各種飲食小吃的做法、吃法,撰寫合陽民俗文化系列作品《舌尖上的合陽》,在合陽《虹媒資訊》刊登,家鄉的地方特產,在她的筆下通過各種媒體飛向了全國各地。2015年與范德元先生合著出版《舌尖上的合陽》一書由新華出版社出版發行,是合陽歷史上第一部圖文并茂的書籍。該書由百篇文章、百首詩詞、千幅圖片串連起來,成為對外宣傳合陽的一張靚麗名片!她和民俗專家、攝影人員走村入戶,走訪編寫《合陽民間社火》,收錄40篇文章,1.2萬字,為弘揚社火文化、傳承歷史文明做出了特殊的貢獻。
愛心扶貧
羅竹芳是愛心自愿者,節假日、星期天和自愿者們一起撿拾垃圾、清除雜草,亮化美化我們的家園。去農村學校給小學生送愛心書包,給災區群眾捐送衣服。給貧困戶周愛芳送輪椅。
現在的她,是脫貧攻堅駐村第一書記,常駐城關鎮大莊頭社區。如何提高自身素質,帶領全村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是她近年來經常思考的問題。為了吃透政策,盡到職責,她始終堅持學習黨章、黨規,學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學脫貧攻堅政策,做筆記、寫心得,為了確保57戶貧困戶如期脫貧,創設了“黨支部+產業+貧困戶” “黨支部+市場+貧困戶”的工作模式,以黨建促脫貧,以脫貧助黨建,不斷開創脫貧攻堅工作的新局面。如今,全社區水通了,路通了,電通了,衛生室建立了。50戶貧困戶已脫貧。發展藥材480畝,核桃500畝,花椒600畝。養雞2萬羽,養羊100只。家家有產業、人均一畝園。
誠心待人
做人踏踏實實,做事誠實守信是羅竹芳的人生信條。生活上,與同事誠信交往,他答應同事的事情都努力做到,看到誰需要幫忙,就主動去幫。工作上,主動和同事們交流,探討,把同事當作自已的親人,把知識和技術當作共同的財富,與同事共進步、同成長。尤其就檔案業務工作,他言傳身教,使得同事們的業務水平和工作激情有了很大的提高。她的待人誠懇、謹言慎行、率先垂范贏得了同事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贊揚。
平凡方顯本色,無華所以閃光,躬身力行,癡心不悔;砥礪奮進,不忘初心,正是她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