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農人仰天膜拜,齊聲吶喊送瘟神,今日‘老牛’俯身耕耘,舉案傳音送安心。今天是正月初五,今天的疫情情況是……”每日農家早飯前,渭南經開區龍背街道前進村的村民最期盼的事情,就是從屋前路邊的廣播里聽到老書記王銀成的聲音,最精準的數字通報著疫情的進展,最貼心的叮囑告知居家防治的事項,最感人的話兒傳遞著一村人的平安。
農歷新春伊始,突如其來的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裹挾著恐慌,無情的地侵蝕著中華大地和渭水北岸的連片村落,沖淡了年味,沖淡了家人團圓的喜悅。村里的百姓因為防控需要,都只能呆在自己家里,哪怕偶爾短距離出行也是重重口罩匆匆而行,這小小的“一方天地”帶來的局限,使人著急又無奈。
“另外,今天再播誦兩份公告,一個是《渭南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通告(第1號)》,一個是《渭南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給渭南父老的倡議書》……。最后,再給大家放一段戲,……。”盡管已年過65歲,王銀成的音聲依舊渾厚有力,催人振奮。村民說,“只要老書記還在,村里的喇叭還響著,村里就一切安好,我們也都能安心。”
王銀成喜歡向人推介他的大喇叭。他說,平日里,喇叭就是自己管理村務的助手、宣講政策的媒介、聯系百姓的紐帶,有啥事,喇叭一喊,就都知道了。當下,人都在家里不能出去,喇叭里的話就成了大家飯間的談資,也成為居家者戰勝疫情的定心丸,還是村情社情的穩定劑。
老書記說,“耐心、堅持,一切都會過去,冬日的寒冷終將過去,溫暖的陽光也一定會越來越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