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猶如一件藝術品,必須精雕細琢,才能彰顯魅力。在此過程中,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無疑是推進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證。
2019年以來,渭南市緊密結合地方實際,聚焦城市基層治理,通過探索“街社吹哨、部門報到”制度、推行社區黨組織書記公職化、組建小區黨支部等措施,不斷提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質量,使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得到進一步增強。
“哨聲”響了,煩惱沒了
渭南市化工廠家屬院建于20世紀70年代,共有8棟住宅樓。長期以來,由于城市供水管道不到位,小區僅靠一口自備井供水,每天定時供水且水質差,居民對此意見很大。但由于事情牽扯的部門較多,問題一直遲遲得不到有效解決。
2019年10月24日,為了徹底解決這一問題,臨渭區文昌閣社區黨支部吹響了“哨子”,臨渭區住建局、渭南市自來水公司、渭南市城東供熱公司等部門迅速“報到”,現場勘察,研究對策,很快就敲定了小區接通自來水的方案。一周后,管道鋪設工程正式啟動。目前,小區供水管道已接通城市供水主管道。
“渭南市化工廠家屬院的供水問題能這么快處理,多虧了‘街社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文昌閣社區黨支部書記朱俊峰感慨地說。
據介紹,為了破解基層“看得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難題,2019年5月,渭南市在學習借鑒外地經驗的基礎上,決定在臨渭區開展“街社吹哨、部門報到”試點工作。之后,臨渭區梳理出超出街道工作權限并亟待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建立了“服務民生類”“社會治理類”“綜合執法類”3類清單,涵蓋市政設施維護、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違法用地、水電氣暖等20個方面的問題,并明確了27家市、區處置單位的具體責任。通過發現問題、“吹哨”處置、考核評價的工作程序,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臨渭區共“吹哨”43次,解決居民關注問題45個。
“書記”來了,服務好了
韓城市新城街道喬南社區黨支部書記張智江的工作筆記本上,曾經密密麻麻記錄了幾十個關于司馬小區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在兩個月時間里,先后召開了10次社區城市基層黨建聯合會議,舉辦了十幾次黨員活動,粉刷樓體、拆除破舊雨棚、協調新的物業公司進駐……終于使該小區舊貌換新顏。“張智江大學畢業后,2015年通過招考成為我們街道辦事處的一名公務員,后來又擔任了創建辦主任,工作能力很強。被組織選派到喬南社區任黨支部書記后,他很快就解決了困擾司馬小區20年的頑疾,為街道下一步順利開展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新城街道辦事處黨委書記梁浪勇說。社區是城市社會的細胞。針對全市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年齡偏大、學歷偏低、能力偏弱、工作力量不足等實際,2019年5月,渭南市在韓城市、臨渭區試點運行的基礎上,印發了《關于選派街道(鎮)干部擔任社區黨組織書記(第一書記)的意見》,在全市推廣實施社區黨組織書記公職化工作,通過選、育、管、用,做到選派的社區黨組織書記(第一書記)特長特點與社區工作中的問題短板精準匹配、人崗相適,并跟進管理考核和激勵保障措施,形成工作常態。截至目前,渭南市230個城市社區共選派黨組織書記(第一書記)241人,其中黨組織書記29人,第一書記212人,實現了選派全覆蓋。選派優秀干部到社區擔任書記(第一書記),不僅能為社區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密切了黨群關系,夯實了黨的執政基礎。同時,通過近距離接觸和深層次帶動,更鍛煉了干部,為基層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渭南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孟小瓚說。
組織有了,居民樂了
“環境變美了,物業服務變好了,鄰里矛盾變少了……”說起小區的新變化,1月13日,澄城縣城關街道樂樓社區泰和佳苑小區的王師傅開心地笑了。
2019年以來,澄城縣按照“黨組織統籌,黨員帶頭,居民參與”的小區治理模式,把黨組織建在小區,讓小區治理有了“帶頭人”。同時,探索由離退休黨員干部擔任小區黨組織書記,隨時隨地收集居民意見,形成了“黨建共商、事務共管、難題共解、活動共辦”的社區管理服務機制。
事實上,在小區組建黨組織的并不只有澄城縣。
針對城市小區居民服務需求多樣化、小區矛盾復雜化等突出問題,2019年,渭南市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強城鎮居民小區黨建工作的指導意見》,通過調研走訪,以社區為單位,對轄區內的居民小區進行地毯式摸排,精準掌握每個小區的位置范圍、樓棟數、黨員數等基本情況,建實工作臺賬。在具備黨組織組建條件的小區及時成立黨支部;對暫不具備組建條件的,在離退休黨員、在職黨員、流動黨員較多的小區成立功能型黨支部,以樓棟為單位組建黨小組。
截至目前,渭南市1145個城市居民小區共組建小區黨支部855個,組建率達到74.7%,基本搭建起了“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的組織體系。
與此同時,為了合理利用和調動資源,渭南市還打造以小區黨支部為主心骨,業主委員會、業主監事會、物業服務企業等多方主體共同參加小區治理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商議小區建設重大問題,協商解決小區治理相關問題。小區黨建工作開展以來,全市共收集服務民生、社會治理、綜合執法3大類1350余條社情民意,協調解決了一大批居民關注度高的亂停車、噪聲擾民、環境臟亂差等問題,問題解決率由65%提高到9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