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3日至2020年3月1日,陜西澄城劉家洼春秋文物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
澄城,黃土高原一處不愿讓史書記載后人打擾的神秘之地,東有開中國文學先河的《關雎》,西有字圣倉頡酒圣杜康。一邊"關關睢鳩,在河之洲“,一邊"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何等的癡情,何等的灑脫。
在澄城縣劉家洼魯家河,有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河,這條河流經洛奔渭,匯入黃河。河水清澈,有魚有蟹,河邊長著粗壯茂密的各種樹木,一些不知名的鳥兒在水邊嬉戲。順著河流形成了一條狹長而彎曲的川道,川道兩旁是矮矮的山梁。
近年來,這條小河有一段不足5公里的區域,屢屢被搬上頭條,引來各方關注。聚光燈下,她始終不肯揭下那層神秘的面紗。
柳泉村墓葬:發現一枚龍紐玉璽,這是中國最早的玉印。還有一個青銅簋,銘文和臺北故宮的一個簋一模一樣。(魯家河上游)
良周村秦漢宮遺址:秦磚漢瓦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魯家河上游)
2016年冬,一輪殘月掛在夜空,7撥互不相識的盜墓賊,同時出現在澄城劉家洼魯家河東塬。有村民報警,4名警察及時趕到現場。然而寡不敵眾,有人用鐵掀襲警。是什么讓這些人喪心病狂,賊膽包天?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些文物,就能知道"摸金校尉"瘋狂的原因。
原來這是一處塵封2600年的墓葬群,號稱全國最大的春秋周系墓葬。墓主人是誰?從哪里來?以怎樣的方式生活?為何又突然消失?鬼吹燈之《荒原迷窟》,在澄城拉開帷幕。
2018年3月,中央電視臺《探索.發現》欄目播出了《劉家洼考古記》,墓主人和那段丟失的歷史,依然無從考證,只能繼續探索。
從發掘的編鐘和石馨數量和品質看,代表了當時音樂的最高水平!督袢拯c擊》再現了演奏情景。自己感觸頗深,特賦詩一首!冻纬菓压拧,黃天厚土草青黃,溝壑縱橫立蒼莽。編鐘石磬今猶在,不見芮宮歌舞揚。
目前共發現墓葬210個,其中一個墓葬發現7個鼎和一把銅柄鐵劍,這可是王者氣象,鑄鐵歷史也將被重新改寫。隨后國內考古大咖風云際會,從《左傳》《史記》尋蹤覓跡,這個低調的國君到底是誰依然無從考證。
2019年1月,考古界認為劉家洼、馮原交界一帶為芮國都城,M2墓地為芮國國君大墓。3月,獲得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當時參評口號是“芮國都城終得確定”。芮國這個有歷史記載,卻消失了三千年的古國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在國內引發了一場大討論。禮樂下的刀光劍影,銅鏡里的愛恨情仇,夢醉三千年,可以承載我所有的想象。隨之而來的一些問題,也讓不好學但好問的我陷入深深地思索,思緒在時空里穿梭,心頭泛起十萬個為什么???
1、澄城為什么姬姓較多? 莊頭鎮、馮原鎮、趙莊鎮、寺前鎮等鄉鎮都有姓姫的村莊。
2、澄城屬農耕文明,為什么"水盆羊肉"千年傳承,獨具特色? 如今還有游牧民族的印記,醍醐、酥酪等村莊名,其實是胡人的一種食物。拴馬樁上的人像大部分不是漢人,被稱做"獅子背回回"、"番子人人兒"、"八蠻進寶"、"韃子看馬"。北寺村的暉福寺碑上刻有大量用蒙文撰寫的少數民族姓氏。方言"克里馬擦"是蒙古語。
4、劉家洼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但為什么剪紙刺繡面花技藝代代傳承,已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重禮尚教,能人輩出,堪稱澄城老哥的老哥?
5、澄城晝夜溫差大,蘋果糖分高,脆甜可口。魯家河人敢為人先,是上世紀80年代,澄城第一個將蘋果出口的村莊,這種魄力和勇氣來自哪里?
6、澄城為什么重禮數,特別是婚喪嫁娶講究特別多,倍受外地人詬病:澄城人哈數(禮節)還多的不行?
7、澄城因一條茨溝而分為縣南、縣北,風俗飲食習慣為什么大相徑庭?
8、澄城為什么把過事的樂人叫"龜茲",這可是比"樓蘭"還要久遠的古國?歷史上說,龜茲人興盛時因狂妄得罪鄰邦,要靠廣泛聯姻尋求中原大國庇護。龜茲人不務農事,能歌善舞,逢紅白喜事表演助興,久而久之,形成一種行業。
9、春秋時期,大荔古稱芮國,白水古稱彭戲國,韓城古稱梁國、韓國,華州區古稱鄭國,而唯獨澄城沒有名分,且無文獻可考?
10、在那個禮崩樂壞、群雄逐鹿的春秋時代,澄城位于秦晉兩國交界之地,卻讓"秦晉之好"的佳話代代相傳?
11、周代封國的居住區在小河兩邊的旱塬上,沒有任何河流和湖泊,如何解決飲水問題?
12、春秋時代,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創造了璀璨的文明。澄城作為京幾重地,歷史文獻卻寥寥幾句,一筆帶過?
澄城堯頭窯、秦漢宮、龍首壩等遺址還能讓我們用手觸摸歷史,而劉家洼春秋周系墓葬和即將示人的一個龐大封國,只能讓我們用大腦去思考,去冥想……
澄城堯頭窯遺址:世界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遺存最豐富的古瓷窯遺址,被譽為原生態古瓷窯"活化石"。
澄城拴馬樁:莊戶人的華表,被稱作奔騰在關中平原上的"兵馬俑",其數量和品種是中國之最。
澄城龍首壩:因修建之初發現恐龍化石而得名。西漢時期開創的井渠法為世界水利事業提供了寶貴經驗,此法傳播至甘肅、新疆,當地叫坎兒井。
澄城精進寺塔:歷經1300年,巍然屹立。比唐長安大雁塔僅晚100年。
抗日戰爭期間,山西全境被占領后,國家制造槍炮用的焦炭,由澄城縣堯頭鎮供應。解放戰爭期間,澄城又經歷了澄合戰役,荔北戰役,消滅國軍3萬余人。
2018年3月,澄城人曹軒賓在中央電視臺《經典詠流傳》欄目,用方言真實演繹千古絕唱《陽關三疊》,言有盡而意無窮,引起轟動。澄城方言屬關中方言,在盛唐時期是“雅言”,也就是官方普通話。澄城方言的字詞,字典里都有,由此可以斷定,澄城應屬中華文字發源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
謹以此文,拋磚引玉,獻給熱愛、關心澄城歷史和發展的人們,引發國民的思考和討論。愿不久的將來,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黃土高原腹地,古老的澄城重新補寫中國的春秋歷史,讓華夏文明枝繁葉茂,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