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現場
新華網西安8月20日電(楊喜龍)20日上午,陜西“奮力追趕超越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發布會·渭南篇舉行,渭南市委書記魏建鋒表示,渭南農業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一窮二白、靠天吃飯的日子一去不復返,農民生活實現從溫飽不足到基本小康、正在邁入全面小康的新跨越。
魏建鋒說,2018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達到526.6億元,是1949年的525倍;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655元,是1978年的97倍;農村貧困人口發生率,由2015年的14.1%降到現在的1.8%。
據介紹,陜西渭南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推動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當地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建立省級實訓基地22個,培育認定職業農民7314人,其中高級職業農民180人。把課堂設在產業基地,把科學知識送到田間地頭,累計培訓農村技能人才3萬多名。
為吸引優秀人才返鄉創業,當地還積極實施和落實各項就業創業政策,完善相關制度。打“鄉情牌”念“招才經”,設法解決返鄉創業過程中面臨的融資、用地、服務等難題,盡最大可能為回鄉創業人員提供創業平臺。
同時,為著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渭南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繼承創新優秀鄉土文化,塑形鑄魂、移風易俗。
在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方面,開展“身邊好人”“十大孝子”等道德模范評選活動,24人榮登“中國好人榜”,組織評選“渭南標桿”。43年矢志從醫的鄉村醫生劉永生、堅守深山27年的鄉村教師詹小翠等一批批身邊的先進典型、感人事跡,鼓舞和感召著渭南群眾自覺向標桿看齊、從自身做起。
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域建設美麗鄉村,渭南編制出臺了《鄉村空間布局建設規劃》,推動鄉村空間布局更加合理、更可持續。創建省級美麗宜居村197個,20個村入選全國首批“綠色村莊”,清潔村總數占比達到79%,93.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41%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47.9%。發展休閑農業經營主體617個,帶動農民就業1.4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