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王會軍 程珂馨 王成佳 李佩君)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至今,已收集不同時間的華山景區門票50多種2000多張,這對于岳廟辦廟前村群眾潘洲來說,不僅充實了生活、增長了知識,也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華山景區的發展變化。
華山門票收藏者潘洲:這種手帕導游圖大概流行于上個世紀80年代,當時是一毛錢一個手絹華山導游圖,那個年代旅游華山沒有索道,只有徒步。
正在講解華山門票和導游圖的人叫潘洲,今年55歲的他自幼喜歡收集郵票、奇石等。上個世紀80年代初,潘洲經常到華山景區游玩,在游玩中發現許多游客廢棄的華山門票,五顏六色的,很有時代特點,便開始收集。隨著時間的推移,潘洲收集不同時段、各種圖案的華山門票也隨之增多。為了收集到各類完整的華山門票,潘洲常用實物和游客交換,甚至去購買。
如今,潘洲收集的華山門票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到現在的1角錢到2角錢,直到后來的5元、40元、50元、180元等不同時段的票類50余種。工作之余,潘洲常常打開存放門票的票冊,和大家一起從門票中感受樂趣。
觀眾柴根旺:看了潘洲同志的華山門票收藏,覺得非常震撼,作為華陰人為他能全面地收藏華山門票給予點贊。
對收藏中出現的一些同時間卻不同版本的門票,潘洲也經常和大家一起探討、交流,尋求答案。
華山門票收藏者潘洲:在我收藏中發現,當時沒有學生票、半價票區分,40元的門票出現不同顏色、不同版本,但時間顯示都是九七年,這有待研究。
觀眾藺恩龍:小小的華山門票,喚起了我們的美好回憶,見證了華陰由慢到快的發展變化,使我受益匪淺。
潘洲介紹,上個世紀70年代末,華山景區還未實行售票制,環境設施較差,游客較少。進入80年代后,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華山景區門票價格隨著時間推移不斷調升,同時華山景區的軟硬件設施也隨之提升,尤其是華山景區由4A級升至5A級以及東、西索道先后投入運營,更是讓華陰和華山旅游發展步入了快車道,群眾收入、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華山門票收藏者潘洲:我的愿望是想辦個華山門票展,通過門票展覽,讓更多人了解華山、宣傳華山,見證華山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的發展與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