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盛夏,原中共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華國鋒攜夫人抵達西岳華山。他是巡游華山為數不多的中共中央高層領導人之一。可惜他年事已高,未能登臨太華極頂,但他卻把共產黨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以及壯志豪情鐫刻在“天外三峰”之上。
華山玉泉院
公元一九九四年六月一日,一輛中型面包車,自潼關直驅華山,車內坐著原中共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華國鋒和他的夫人。
華國鋒題刻:五岳華山險居首
當日下午三時,華主席夫婦抵玉泉院前旅游公司大門西側下車。渭南地委書記李天文、渭南行署專員王志偉同車作陪。渭南地區(qū)秘書長鄭秋喜、華陰市委書記韓武孝、陜西華山管理局局長張崇海等于玉泉院門前迎候。三時十分,一行人隨華主席行至玉泉院門前。華主席舉頭觀賞門楣所懸“玉泉院”牌匾,知為郭老所書,欣賞有加。接著,便步入玉泉院內。見院中“太素元精”石南側樹一碑,上書“漢神醫(yī)華佗之墓”,華主席不解,便問:“華佗墓碑怎會在這兒?”導游小姐娓娓回答:說是華佗有個好友叫魯女生,本是神醫(yī),隱于華山白鹿龕。華佗與其交往甚好,常來華山探友,二人共研濟世醫(yī)道。后華佗被曹操殺害,魯女生為紀念摯友,在山下紅巖村附近營建衣冠冢。后冢毀,僅存此碑,便被移入玉泉院內永久保護。華主席聽后,疑惑頓釋。華主席繞過石舫,來到無憂樹下,聽導游介紹此樹為陳摶手植,距今已千余載,雖老態(tài)龍鐘,但尚有新枝抽出,華主席不住稱奇。說話間,已來到希夷碑前。華主席靜觀碑文,默誦出聲:“陳摶,字圖南,號扶搖子,安徽亳州人……”觀罷碑文,華主席說:“陳摶老祖,我們山西人對他迷信得很!”此時,華陰市政協副主席、華山道協會長曹道姑迎了上來。她向華主席夫婦打一稽首,便將一行人導至“希夷洞”前。曹會長打開洞門,親自陪同華主席入洞,觀瞻希夷睡像。少頃,華主席笑吟吟而出,告訴夫人,說曹會長言,陳摶老祖,靈驗無比,凡人身上哪里有病,摸摸睡像哪里,便可消災去病,言罷又笑。夫人笑答,說是自己胃不大好,亦要試試。便再由曹會長陪同入洞,果然摸了陳摶的胃,出來樂不可支。希夷洞對面,有“七七”事變一周年時華陰各界立的“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華主席站立碑前,靜默片刻,以示哀悼。隨后,沿長廊拾級東上。導游順便介紹了長廊72窗是按72物侯精心設計而成,形態(tài)各異變化無窮,華主席頻頻點首。一行人尾隨至前殿,華主席觀賞了宋代書法家米芾所書“第一山”碑刻,及光緒皇帝題寫“古松萬年”匾額,沉吟有頃,舉步入前殿。瞻罷全真教華山派開派祖師郝大通金身,即轉至后殿。先賞慈禧題寫“道崇清妙”匾額,后自西屏風門而入,近觀陳摶坐像,凝視良久,徐從東屏風門而出,又經前殿東側,循東廊坊而下。行至通天亭,南望華山峪,問:“自古華山一條路,是不是從這兒上去?”張崇海局長答:“是,此路全長12.5公里。”導游插話說:“華山東側黃甫峪還新開了一條旅游公路,全長7.66公里,投資1800萬元,游人乘車可達北峰之下,既省時,又省力。”華主席聽了搖首說:“上華山就是上那個險勁,不可舍難求易。我若年輕幾歲,一定要從這條路上攀上去,那才叫有味兒。”自通天亭掉頭北回,至亭前溜馬石北側,張崇海局長提議合影留念,華主席欣然同意。先與全體合影,再與夫人合影,最后與京中來的一律戴著墨鏡的保衛(wèi)人員合影。行至東北角涼亭旁,韓武孝書記建議華主席喝杯茶水,稍事休憩。因時間安排甚緊,華主席不好表態(tài),而保衛(wèi)人員則婉言謝絕。張崇海局長要求華主席為華山題詞,華主席顯得頗有興致,問:“題什么內容?”張局長忙將提前準備好的參考內容雙手奉上。華主席接過略看了看,答應回京后題寫。接著,一行人簇擁著華主席出玉泉院二道門。下百獅臺,華主席瞥見一攤點賣刀,便走過去,揀得一把,親手拉開,以手輕拭,說:“這是真家伙,只是沒有開口。”撫罷刀離開,邊走邊對夫人說,他家里原有一把劍,十分鋒利,后來不知丟到哪里去了。說話間,步出玉泉院山門,道旁游客及個體戶知是華主席到此,自覺列隊相迎,掌聲驟起,響若爆竹。華主席神情不覺一振,忙揮手向游人頻頻致意。然后,在保衛(wèi)人員跟隨下,從容登車,奔西安而去。
華國鋒主席與夫人韓芝俊
華主席自西安轉奔延安,返京之后,果然寄來親筆題詞“五岳華山險居首”條幅。華管局即令工匠將其鐫于華山石壁之上。今游人乘索上山,至四號塔架處俯視,于智取華山登山路飛龍?zhí)萁匝卤谏霞匆姟n}刻為豎行排列,共兩行,前正文,后署名。正文每字大之如斗,顏體,筆力渾樸、蒼勁,骨力盡現,頗具大氣。
作者:李高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