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操视频在线/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欧洲黄网站/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免费观看

  您好,歡迎光臨《絲路情韻》網, 網址:www.siluqingyun.com; www.tj-hsx.com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絲路要聞    魅力西部    國外風情    絲路在線    絲路頭條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絲路論壇    軍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聲秦韻    東盟在線
光影華山    今日華山    人文華山    山水華陰     驢友在線    文化在線    紅樹林影視   財富人生    企業家風彩    景點推介    旅游世界    軍旅在線    杏林風景    農業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檢察    西部法院    資源與環保   歷史名勝    歷史典故    傳奇故事    歷史名人    藝術精品    社會萬象    旅游文化    傳統工藝    奇石根雕   民間藝術
華陰政法      攝影家      風光攝影      人物攝影     書畫長廊    名人書畫      綜藝在線      小說       散文       詩歌       劇本      雜文隨筆      紀實文學    生活百科
 
   □ 絲路在線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體:美軍 ..
· 人民觀察 | 三個關鍵詞 ..
· 金秋時節處處好“豐”景 ..
· 陜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機暴雨 ..
· 網信部門公開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屆消博會丨創新消費融 ..
· 青瓦土墻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貸利率又降 ..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 ..
· 油價6連降 ..
人文華山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人文華山
漢西岳華山廟碑紀事

                        漢西岳華山廟碑紀事

中國書法雜志2018.11.5

據施安昌先生統計,現存四種西岳華山廟碑拓本之后共有題跋、觀款二百三十余則,涉及人物三百余名。其中既有王鐸、阮元翁方綱、楊守敬等書法名家,也有顧炎武、錢謙益、錢大昕朱彝尊孫星衍等知名學者。對于一種碑刻如此關注,這在中國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與唐代雁塔題名、郎官石柱題名不同的是,晚明學者的題跋更是抒發了亡國之痛、黍離悲歌。這些題跋內容豐富,書跡姿態萬千,令人在諷誦、玩味之余,可以窺知明清之際的治學和書學堂奧。

漢西岳華山廟碑紀事

施安昌

明拓西岳華山廟碑整軸(四明本)

1碑銘釋文

東漢延熹八年(165),弘農太守袁逢根據損壞的舊碑碑文重新刻了西岳華山廟碑,立于廟中。碑文隸書,22行,行38字,額篆書題“西岳華山廟碑”六字。碑銘記述自古帝王的封禪之禮,祭祀華岳,立宮其下。還記下來袁逢修繕廟宇,刻立石碑的事情。華山碑碑文據拓本釋讀如下(古代異體字以通行字體釋出):

《周禮·職方氏》:“河南山鎮曰華。”謂之西岳。《春秋傳》曰:“山岳則配天。”乾坤定位,山澤通氣,云行雨施,既成萬物,《易》之義也。《祀典》曰:“日月星辰所昭卬也,地理山川所生殖也,功加于民,祀以報之。”《禮記》曰:“天子祭天地及山川,歲遍焉。”自三五迭興,其奉山川,或在天子,或在諸侯,是以唐虞疇咨四岳,五歲壹巡狩,皆以四時之中月,各省其方,親至其山,柴祭燔燎。夏商則未聞所損益。周鑒于二代,十有二歲,王巡狩殷國,亦有事于方岳。祀以圭璧,樂奏《六歌》。

高祖初興,改秦淫祀。

太宗承循,各詔有司,其山川在諸侯者,以時祠之。孝武皇帝修封禪之禮,思登假之道,巡省五岳,禋祀豐備,故立宮其下,宮曰集靈宮,殿曰存仙殿,門曰望仙門。

仲宗之世,重使使者持節祀焉,歲一禱而三祠,后不承前,至于亡新,寢用丘虛,訖今垣址營兆猶存,建武之元,事舉其中,禮從其省,但使二千石以歲時往祠。其有風旱,禱請祈求,靡不報應。自是以來,百有余年,有事西巡,輒過享祭。然其所立碑石,刻紀時事,文字摩滅,莫能存識。延熹四年七月甲子,弘農太守、安國亭侯、汝南袁逢,掌華岳之主,位應古制,修廢起頓,閔其若茲。深達和民事神之義,精通誠至礿祭之福。乃案經傳所載,原本所由,銘勒斯石,垂之于后。其辭曰:巖巖西岳,峻極穹蒼。奄有河朔,遂荒華陽。觸石興云,雨我農桑。資糧品物,亦相瑤光。崇冠二州,古曰雍梁。馮于豳岐,文武克昌。天子展義,巡狩省方。玉帛之贄,禮與岱亢。《六樂》之變,舞以致康。在漢中葉,建設宇堂。山岳之守,是秩是望。侯唯安國,兼命斯章。尊修靈基,肅共壇場,明德唯馨,神歆其芳。遏禳兇札,揫斂吉祥。歲其有年,民說無疆。

袁府君肅恭明神。易碑飾闕。會遷京兆尹。孫府君到,欽若嘉業,遵而成之。延熹八年四月廿九日甲子就。袁府君諱逢字周陽,汝南女陽人。孫府君諱璆,字山陵,安平信都人。時令朱頡,字宣得,甘陵鄃人。丞張昉,字少游,河南京人。左尉唐佑,字君惠,河南密人。主者掾華陰王萇,字德長。

京兆尹敕監都水掾霸陵杜遷市石。遣書佐新豐郭香察書。刻者穎川邯鄲公修、蘇張。工郭君遷□□。

宋拓西岳華山廟碑篆額(順德本)

2書法評議

前人評華山碑,舉要如下:

郭宗昌天啟元年(1621)跋:“其結體運意乃是漢隸壯偉者,割篆未會時或肉勝,一古一今,遂為隋唐作俑。”

王弘撰順治元年(1644)跋:“漢隸之失也久。文衡山尚不辨,其余可知。蓋辨之自胤伯先生始,先生藏帖甚富,華岳碑海內寥寥不數本。此本風骨秀偉,鋒芒如新,尤為罕見,先生寶之有以也。先生于書法四體各臻妙,其倡明漢隸當與昌黎文起八代同功。或云先生豈能作哉?能述耳。嗚呼!秦漢而后,詎唯作者難,正善述者不易也。”(據《砥齋集》卷二錄)。

宋拓西岳華山廟碑(順德本)

朱彝尊康熙三十九年(1700)跋:“漢隸凡三種:一種方整,《鴻都石經》《尹宙》《魯峻》《武榮》《鄭固》《衡方》《劉熊》《白石神君》諸碑是已。一種流麗,《韓敕》《曹全》《史晨》《乙瑛》《張表》《張遷》諸碑是已。一種奇古,《夏承》《戚伯著》諸碑是已。唯《延熹華岳碑》正變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長,當為漢隸第一品。”

翁方綱乾隆三十九年(1774)跋:“此碑上通篆下通楷,借以觀前后變割之所以然,則于書道源流最易見也。”

汪喜孫道光元年(1821)跋:“是碑在漢人八分書最為險勁,已開魏碑之先河。”呂世誼道光十七年(1837)跋:“發筆收筆處洵是唐人所祖,若其積健為雄,藏骨于肉,斷非韓(擇木)、史(唯則)諸家所及,故尤足尚。”

楊守敬《激素飛清閣評碑記目錄》:“自朱竹垞極力嘆賞,推為漢碑第一,后儒群起而稱之,遂有千金之目。反令《婁壽》、《劉熊》未堪比價。其實不過與《百石卒史》相頡頏,亦未為絕詣也。”又評《孔廟置百石卒史碑》:“是碑隸法實佳,翁覃溪云:‘骨肉勻適,情文流暢’,誠非溢美。但其波磔已開唐人庸熟一路,史唯則、梁昇卿諸人未必不從此出。”

宋拓西岳華山廟碑(順德本)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華山碑后世以季海之故,信為中郎之筆,推為絕作。實則漢分佳者絕多,若華山石碑實為下乘。淳古之氣已滅,姿制之妙無多,此詩家所薄之武功、四靈、竟陵、公安,不審其何以獲名前代也。”

可以看出,除了對華碑的不同評價外,還涉及“倡明漢隸”“漢隸三種”“唐人所祖”幾方面問題。區別與分類為科學研究事物之初階,朱彝尊舉漢碑十七種,分方整、流麗、奇古三類,又三類之間可以兼通。在此之前,漢隸分類不見有人提出;在此之后,漢石出土日多,評家賞析各異,但此三類終不能棄,只是詞語變換而已。

復興隸書始于晚明,清人繼之推波助瀾,題目越做越大,風格越來越多,華山碑恰恰是發軔之作,標型典范。深山幽寺中的一塊石碑,一千五百年后,碑石早已毀壞,拓本卻忽然煊赫人世。對此,只有從書法的歷史演變和明清社會思想去看,方能得到解釋。清人復興古代書體的功績超過前代。

龔自珍、趙之謙等跋西岳華山廟碑(順德本)

3雙鉤補摹重刻

古人在碑帖上曾經下過許多功夫,清朝更是蔚然成風。功夫之苦,精神之執著,難以想象。時過境遷,后人往往不甚了了。這里以華山碑為例對雙鉤、補摹、重刻等事略加鉤稽,分別解釋。

(一)雙鉤用頂薄的宣紙或油素紙蒙在碑的拓本上,以細筆尖將碑字的輪廓原樣影搨下來,要求精確。筆畫損缺,石花泐連都一一照描,毫發無爽。這個辦法與古人鉤摹法帖一樣。借到善本即雙鉤一本,無異于今天得到一復印件,以便日后臨習。看到一雙鉤本,不僅可知是哪種碑,還可知道是哪一種拓本。鉤摹幾遍不但得到間架用筆的深刻印象,而且對考據特征也了如指掌,功效自現。跋語中反映雙鉤之事數不勝數,如康熙四十三年(1704),陳奕禧在邗上周儀家看到關中本連夜鉤摹一過,并抄錄全部跋文。四明本插架天一閣時,張燕昌曾雙鉤一本,并寄示翁方綱。順德本出名甚晚,但在此前它的雙鉤本卻一直被人們輾轉摹寫百余年,誤以為從長垣本所出。就題跋所記,翁方綱鉤摹華山碑前后不下十遍。

宋拓西岳華山廟碑(順德本) 缺失部分為清代趙之謙雙鉤補全

(二)補摹古碑的早、晚拓本差別很大,早本字畫清朗,神氣充沛,文辭完整,正是可貴之處。然早拓善本不易見,更難得,持晚本者每每希望見到早本。一旦相遇便將其多出之字鉤摹下來,以多出之字補充晚本缺文,這便是補摹。長垣比四明、華陰兩本都多九十余字(因有幾字實際所差半字,所以各家計數不同),故后兩本都有人補摹過。乾隆四十三年(1778),翁方綱借朱筠藏華陰本鉤得一幅,其中闕文據金農鉤本補入,后送畢秋帆重刻華碑。乾隆五十二年(1787)錢大昕、錢東璧父子為天一閣編碑目得四明本全碑一幅,后據長垣本將闕文在石泐處鉤出補全。

順德本雖早,然有兩開九十六字散佚,同治十一年(1872)李文田獲得后即倩趙之謙補摹,趙氏是從自己所存舊摹本鉤出,仍有出處不明之憾。兩年后李文田攜順德本前往宗源瀚處校碑,并從長垣本上精鉤兩開再次補入。可見補摹是在校碑基礎上十分認真而慎重的事情。

李文田復原西岳華山廟碑(順德本)碑式

李文田致樵野書札(附順德本內)

(三)重刻既然名氣很大,為了滿足社會要求,華碑一刻再刻。雖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但不見中郎猶見虎賁不為無益。

乾隆以后,華碑屢經摹勒重刻,其事有:

1.陸耀刻石于吳中,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前。

2.姜白蒲刻于吳中,也在乾隆四十三年前。

3.乾隆四十三年(1778)五月,翁方綱借得金農雙鉤本摹一冊,又借來朱筠藏華陰本細校,后又重新摹寫一本寄畢沅,刻碑于華陰廟。

4.乾隆四十三年(1778),陳崇本得翁方綱摹本而刻。

5.嘉慶十四年(1809),阮元按四明本刻華碑于揚州北湖墓祠,同時還刻泰山刻石

6.錢寶甫從四明本雙勾勒石于華岳廟,時間在道光初年。

陸燿跋西岳華山廟碑(華陰本)

此外,江藩為阮元《華山碑考》所寫序中還提到歙州巴慰祖氏、江氏翻刻。又盧敏肅刻碑于華陰廟(阮元道光十六年跋)。

銅城張伯英談重刻碑帖,言得三昧:“重摹古碑與刻后人書跡難易迥殊。刻后人書易肖,唐以前則較難,漢、魏古碑凡翻摹者只能略存梗概:非時代所限邪?昔時無影照法,非重刻無以傳形。欲使孤本流布,舍重刻無他術,雖明知其不易肖而不能已也。”(《寶漢齋藏真帖》跋)

無論是雙鉤、補摹還是重刻,都必須做得很精細,很客觀,絕不同于書法的臨、仿。和人們對古書的輯佚和復制一樣,完全是為了使古人書跡得以傳播于今,流傳于后,盡量發揮其價值。同時,由于雙鉤、補摹和重刻過程都要求一絲不茍,求其神似,所以也是掌握書法的極好途徑。

阮元、徐樹銘等跋西岳華山廟碑(華陰本)

4墨拓遺珍

華山碑在北宋歐陽修《集古錄》、趙明誠《金石錄》已有著錄。明萬歷年間,關中金石家趙崡撰《石墨鐫華》,攜紙、墨四處訪拓,華岳漢碑皆亡,連碑拓也難求索,唯一幸見者——東肇商所藏舊拓華山廟碑一冊。

今知漢華山碑可信的拓本有四件:一是長垣本,以明代長垣王文蓀藏得名,后因商丘宋犖獲得又稱商丘本。二是華陰本,明代先后為華陰東肇商和郭宗昌收藏,也稱關中本。三是四明本,明時寧波豐熙萬卷樓與范欽天一閣曾藏,寧波古稱四明。四是順德本,因清季順德李文田家藏而得名。又因清初在揚州馬曰璐小玲瓏山館,故稱小玲瓏山館本。這些可以說是異稱別名,為了區分同碑的不同拓本,通常以所拓的時代或者以舊藏者冠以名前,如明拓泰山刻石、清拓泰山刻石、又如安國舊藏泰山刻石,李國松藏本、孫星衍藏本等。以藏家地望稱名,尚屬少見,華山碑首先從華陰本出名,后出者相比而稱之。這一情況也反映了此碑特殊的地位和影響。

宋拓西岳華山廟碑篆額(長垣本) 日本東京臺東區立書道博物館藏

宋拓西岳華山廟碑(長垣本) 日本東京臺東區立書道博物館藏

關于華山碑原石的損裂及最終碎毀的時間,文獻記載和認識尚有分歧。依據碑文損泐多少鑒定四種拓本的先后順序是順德,長垣,華陰,四明。前兩種為宋拓,后兩種則不會晚于明拓。

每本華山碑拓都有自己的遞藏歷史。經以往學者研究分別簡述于下。

長垣本

宋拓西岳華山廟碑(長垣本)

明代曾藏長垣王文蓀家——康熙三十八年(1699)商丘宋犖得到攜至江南——乾隆五十八年(1793)轉藏商丘陳崇本處——嘉慶二年(1797)成親王永瑆購得——約道光六年(1826)歸諸城劉喜海——同治三年、同治四年(1864、1865)平樂黃琴川獲得——后歸上元宗源瀚——光緒三十三年(1907)入端方寶華庵……1929年已為日本中村不折收藏——日本東京書道博物館所藏。

華陰本

宋拓西岳華山廟碑(華陰本)

明時為華州東肇商、云商兄弟家物——天啟元年(1621)華州郭宗昌獲得——順治元年(1644)華州王弘撰收藏……乾隆三十一年(1766)上海黃文蓮得碑于安徽歙縣——乾隆三十八年(1773)黃氏將碑贈予大興朱筠——道光十六年(1836)長樂梁章鉅在北京與洋商爭購華陰本——光緒三十三年(1907)入端方寶華庵——崇德吳乃琛貯藏——1959年歸故宮博物院。

四明本

此本曾為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豐熙、鄞縣全謝山和寧波天一閣范氏遞藏——乾隆五十二年(1787)范氏將四明本送予嘉定錢大昕及子東璧……嘉慶十三年(1808)儀征阮元在杭州購得——咸豐九年(1859)轉歸長白完顏崇實——光緒三十三年(1907)亦為端方所得——清末,端方之女與袁世凱之子克權成婚,以四明本作妝奩——后曾質于濟寧李汝謙——先后為潘復、胡惠春遞藏——1975年歸故宮博物院收藏。

順德本

明清間此本先后被仁和金農和江都馬曰璐收藏——嘉慶十九年(1814)轉入江寧伍福家——道光元年(1821)陽城張敦仁購得于邗上——同治十一年(1872)順德李文田督學江西從張氏后人買下——光緒二十年(1895)李文田于北京去世,其子李淵碩攜此本返粵——李棪(淵碩子)繼續保存——北山堂藏——1971年歸香港中文大學

上面四種拓本的傳承經過主要是根據附在拓本前后的題跋考證、梳理出來的,譬如朱筠子朱錫庚嘉慶十六年(1811)在華陰本后就詳細敘述了三本華碑的流傳經過。四本華碑上的后人題跋、題詩和觀款共計有二百三十余條,涉及人物三百多個,細細玩味,可知清代碑學興起的由來,可知金石家、書法家和收藏家的治學和情懷,可知顯宦學人之間交誼往來,可知三百年翰苑墨林之勝概。題寫當中最早一則是郭宗昌于天啟元年(1621)正月十五日寫在華陰本上的。最晚一則為章士釗于四明本題的長詩,時1965年。(作者單位:故宮博物院)

清人跋西岳華山廟碑(順德本)

西岳華山廟碑(順德本)舊簽

伊秉綬、孫星衍李文田等跋西岳華山廟碑(順德本)

郭宗昌、梁爾升等跋西岳華山廟碑(華陰本)

錢大昕跋西岳華山廟碑(華陰本)

錢謙益跋西岳華山廟碑(華陰本)

王鐸跋西岳華山廟碑(華陰本)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中國書法》2018年第5期

識別二維碼

進入購買頁面

《中國書法》(上、下半月刊)已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龍源期刊網、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

《中國書法》雜志社

郵箱:zgsfsjb@sina.com

微博:@中國書法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農展館南里10號中國文聯大樓

識別二維碼進入微店或致電發行部(010-64060749)訂閱《中國書法報

歡迎訂閱


【作者: 】  【發表時間:2021/2/24】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和諧陜西網 銅川慈善協會 渭南文物旅游網 環球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國際日報 中國檢察網 中國法院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 央視網 中國公安 中國文物信息網 太華索道 陜西 西部法制報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