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許多傳說已風揚華夏,家喻戶曉。曠世獨尊的西岳華山,源遠流長,五峰衍生36峰72洞,是中華民族歷史文明的一個象征。
歷代高賢大德云集,神話傳說故事俯仰皆是,它尊嚴、神奇、亙古、奧秘,數千年來,由它演繹出來的一串串故事,更是出神入化,引人入勝。
今天我們就全面細講講華山“五龍與陳摶”的故事。徒步登山從山腳下玉泉院開始,經玉泉院大約15分鐘步行就可以到達五龍橋,聽橋名便知此與“五龍”有關了。
五龍橋,建于上世紀70年代末,橋欄鐫刻的“五龍橋”三字是當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胡喬木同志所書。

此處是徒步和夜間蹬華山的必經之路,往上就是華山西山門售票處。得名與五龍潭一般。
五龍潭由谷中澗水沖積而成,潭深約2米,水面面積約20余平方米,水色清澈碧亮,味道甘甜清涼。傳說潭中潛居著五條五色(青紅白黑黃)巨龍。
據說譚中五龍常化為五位老人飛到武當山聽陳摶講解易學。因為陳摶才華橫溢,氣度不凡,五龍便有意指點迷津,告訴陳摶說,武當山不是陳摶修仙成道的棲居之地,是真武大帝的道場,陳摶修成正果的地方是華山。

陳摶接受了五位老人的指點,收拾行裝便準備來華山,古時候,可沒有如今這樣的交通方便,武當距離華山有800多里,這徒步想必要好久,不過,老人可是神仙哦,其中一位老人讓陳摶閉上眼睛,負在自己背上,陳摶瞬便有了騰云駕霧的感覺,待睜開眼睛,便已到了華山,此后便在華山修道。
據考證,原五龍潭潭側巖石上還建有廟宇叫五龍宮,宮內供有五位龍君,文化革命前殘垣還在,“文革”后徹底毀廢。現在就只能通過五龍橋及橋頭上的大型五龍彩色壁畫尋跡追蹤五龍潭美麗的傳說。
據說后來,這五龍還傳了陳摶一套睡覺的本領,一覺能睡上八百年,畢竟龍善于睡覺。
這套方法就是蜇伏法,是模仿龜蛇一類動物入冬即蟄伏不食的方法,陳摶得了這種本領,便經常辟谷長臥不起,有時一睡就幾個月不起,世人稱他為“睡仙”。因此也發生了些在華山睡覺修道的軼事。
陳摶修道修仙,但也世事洞明,不相信點石成金之類的五迷三道的東西。他修行的方法就是睡覺,而且他喜歡關著門睡覺。
有一次,他睡在一間柴房中,結果柴房突然失火,所有東西都燒沒了,但他竟還呼吸均勻地睡著,一點事沒有。
還有一次,上山的砍柴人路過山谷,看到有個死人,頭上臉上都是泥土,臟兮兮滴,不知在此躺了多久,看起來好可憐,便心想做好事把人葬了,誰知道,剛一伸出手,死人就騰坐起身子,打起呵欠來,說:“我睡得正香,你為什么來打擾我?”,樵夫嚇了一跳,緩了一會,一看,原來是陳摶。
陳摶得道后很少到人世間走訪,而常同呂洞賓、壺公、赤松子等仙人在華山聚會交談,飲酒賦詩。
有一天,官家子弟金礪恭敬地前來拜見,并請教睡覺的方法,陳摶聽后微微一笑,回答道:“睡眠的道理不認識,要想脫離生死,跳出輪回就難了。如今人們飲食終日,汲汲鉆營,一夜要驚醒好幾次。精神被名利聲色擾亂,心智被佳肴美酒迷糊,世俗的睡法就是這樣。”
“而高人睡覺時,有蒼龍守在東方,白虎伏在西方,丹田精氣運轉,五臟神水循環,然后神靈出竅,飄然遨游碧宮,上下昆侖紫府、福地洞天,這樣的睡法不知道歲月遷移與世間憂愁,才稱得上真睡真夢。”
于是他送給金礪兩首《睡詩》:
其一
常人無所重,惟睡乃為重。
舉世皆為息,魂離神不動。
覺來不所知,貪求心愈動。
堪笑塵中人,不知夢是夢。
其二
至人本無夢,其夢本游仙。
真人本無睡,睡則浮云煙。
爐里近為藥,壺中別有天。
欲知睡夢意,人間第一玄。
后來金礪有幸見到陳摶仰臥睡去的樣子,沒有呼吸,而面色紅潤,不禁肅然起敬,在床下跪拜而去。
而在現實中,陳摶其實是北宋著名的道家學者、養生家,尊奉黃老之學。作為一位高道、大學問家,他的學術貢獻主要在易學、老學和內丹學三個方面。
著《指玄篇》、《觀空篇》、《胎息訣》和《陰真君還丹歌注》等,并親自實踐,成為天下睡仙第一人,像這樣的強身延年的內丹修煉法則,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著《龜鑒》、《心相篇》等,把中國古代相學引向唯物論的范疇;著《三峰寓言》、《高陽集》、《釣譚集》等,博學多才,后世尊他為“儒師道祖”。
注釋《正易心法》,倡先天易學,為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提供了有力參考。著《易序》、傳數理成為中國“龍圖”的第一人。
創繪“太極圖”、“先天方圓圖”等一系列《易》圖,成為中國太極文化的創始人。陳摶集“道德文章系于一身”,成為中華民族古代史、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代楷模。
現在在華山玉泉院里,仍留有陳摶很多的遺跡。在玉泉院前的玉泉廣場還可見到陳摶的雕像。此座陳摶老祖雕塑高為5.6米,象征著中華56個民族。其雕像的建造,也讓更多人了解了華山作為道教名山的精髓所在。真是:“開大法眼三千界妙入微塵,居住聚光八百年恍如一日。”
“南有清源老子青石坐像,北有太華陳摶青銅睡像”。玉泉院廣場的陳摶老祖雕塑,現已成為華山道教文化的一個標志性建筑。
希望像陳摶這樣的一位精神領袖能帶給游客朋友們更多的思考,體會華山文化蘊藏的更深更豐富的內涵,讓深厚、多元的文化和美麗的山水帶大家走近華山、了解華山。
大華山智慧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