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論劍”概念來由 “華山論劍”,這一現代成語由中國武俠小說一代宗師、號稱“武林盟主”的金庸所創造。 《華山論劍》是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第四十回(也即最末一回)。“華山論劍”金庸小說中最富有傳奇與浪漫色彩的一戰。這一場戰役基本上也確立了武林的格局,以后武林誰強誰弱,一目了然。最重要的是華山論劍確立了一個寫武俠小說的定式,武林紛爭,大都與搶奪武功秘笈有關。前后共經歷三次,跨時60多年。成為最經典也被最津津樂道之戰。 “華山論劍”這一詞語后也被用來形容高手過招,在現代中國人的詞匯里,它意味著最高境界的交流、探討和較量。 如今,華山論劍已不純粹是刀光劍影的代名詞,而是一個有著豐富內涵的文化概念。正如金庸先生所言,論劍是中國文化文雅的講法,華山論劍并不是討論劍法,也不是用劍來比武,而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探討與交流。 “論劍” 劍,本是中國古代兵器,有“劍為百器之帥”說法。史傳黃帝得天神授示,采首山之銅鑄為劍,討惡伐逆,號令天下,經夏商周,歷代皆鑄劍,是神權、王權的象征。不僅如此,劍還是“君子之器”,深為各階層人士所崇尚。 劍既為天授,道門尤奉為神器,凡科儀,皆必用劍。所用劍器,或為金鐵,“為百煉之鋼,無妖不斬”,或為竹木,“噴書符,遣將逐邪”,或不見形,如道門中《慧劍詩》所述:“紫極洞中傳劍訣,不屬陰陽不用鐵。先天元氣煅熔沖,鑄成便會誅妖孽”。劍的長短尺寸亦不一,或為九尺六尺之長劍;或三尺常形,或僅數寸,變化隨心,如意通靈,皆依道法中的圣數,運用也各有不可思議之玄妙。而劍的鑄、藏、佩、置以及裝飾也各有法度,難以備述。在道教文化中,劍也確實神奇。許多神仙都是御劍而來,化劍而去,仗劍施法,誅魔斬邪。自《莊子•說劍》以來,論劍典籍,不勝枚舉。而修煉劍術,亦可成仙,如《真龍虎九仙經》將劍仙列為九仙之上乘。世傳劍術之道,皆始于道家,上乘者,為養性修真,降魔衛道之法,如《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四十五載呂洞賓語:“吾實有三劍,一端貪 、二斷煩惱、三斷色欲是吾之劍法也。” 下乘者,為騰躍擊刺,御悔強身之法,既今之武術功夫,流傳最廣。而道門中出于宗教需求,更重前者,多稱之為神劍、法劍。不僅是代天行道的法器,還作為道派傳度的信物,是鎮山之寶。華山為西岳,按道家五行之說,西岳屬金,據《五岳真形圖》所載,華山本主羽毛飛行,兵革劍器之屬,可見淵源之深。據淘弘景《古今刀劍錄》說,大禹治水,曾鑄神劍五柄分藏五岳,名“鎮岳上方劍”,這就是史書所載華山的鎮山之劍,卻不知置于何處。清光緒山洪暴發,河峪改道,有 人拾得龍脊,夜視有光,華陰縣令聞之命人開啟龍骨,見一劍,上有古文字,曰:“鎮岳上方”,欲獻之朝廷,卻不翼而飛,今下落不明。 華山派是道流之大宗,劍法宗承呂洞賓、陳摶一系,僅論擊技工夫,就屬博大精深,在武術界影響深遠,就其特色而言,身法飄忽,劍走輕靈,當空一擊,不架不迎。關于華山派劍法,前人有詩形容:“翻天兮驚飛鳥,滾地兮不染塵,一撒通身皆是手,只見劍光不見人”。 華山論劍用這個名字是一個文雅的講法,并不是討論劍法,也不是用劍來比武。有人批評過,華山論劍沒有一個人用劍,有的用手掌,有的用手指,為什么用論劍?論劍是中國文化文雅的講法。 再進一步講,“論劍”,也不單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探討與交流,傳統與現代、民族與國際、英雄與草根、經典與流行……這些表面相悖的概念,其實都可在內涵上相互交流、乃至交融。這是“華山論劍”的時代意義,也是本次晚會所依據的“論”之宗旨。 文學作品 在《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中出現過三次“華山論劍”情節,三次的來龍去脈如下: 第一次“華山論劍” 靖康之恥后,即時未出家的王重陽投入到抗金活動中,他領導的起義軍最終抗金失敗。王重陽心灰意亂,躲到當時終南山的活死人墓中,無意中卻發現了江湖失傳多年的武學寶典《九陰真經》,一場武林爭殺由此開始……王重陽為制止所謂的江湖廝殺,相約當世四大高手,決戰于華山頂上,勝者可獲得《九陰真經》。 中神通王重陽、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峰、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相約華山。經過七日七夜激戰,最終王重陽憑借其正宗的全真武功奪取了天下武功第一的稱號和《九陰真經》。此時排出當世五大高手為:中神通王重陽、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峰、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并相約二十五年后在華山考證武功。 第一次華山論劍,相救了普天下的英雄豪杰,免除一場武林災難。 第二次“華山論劍” 第二次“華山論劍”時,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峰、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郭靖、老頑童周伯通、鐵掌水上漂裘仟仞、黃蓉等來到華山。經過一番周折,此次天下第一高手竟為發瘋的歐陽峰,遂曲終人散收場。 第二次“華山論劍”裘仟仞改過自新,立地成佛,反映了金庸武俠小說已經逐漸拋棄了以前的純粹以武論劍、快意恩仇的模式,轉而以佛學教化惡人,是小說中的一大進步;西毒歐陽峰的發瘋,是其自食其果,天下第一魔頭從此不再可以為所欲為的害人,江湖可以從此平靜多年。 第三次“華山論劍” 第三次華山論劍時,楊過、小龍女與東邪黃藥師、南帝段智興、郭靖、老頑童周伯通、黃蓉等共赴華山。在華山上,眾人并未動手比武,由黃蓉評說五大高手,最終定為東邪黃藥師、西狂楊過、南帝段智興、北俠郭靖、中頑童,一時傳為天下美話。 此次華山論劍眾多武林高手未有任何比武場面,只是由黃蓉評說當世的武林高手,可見金庸對華山論劍又有新的認識,反映了金庸武學中習武與傳統武學的接觸和升華。 影視作品 《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笑傲江湖〉、《倚天屠龍記》等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