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華山情結”
金庸先生憑資料的記載和藝術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奇險雄峻的華山為背景,在他的十五部小說中,有十三部提到華山,寫到“華山派”,展開他的武俠世界,描繪出了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江湖畫卷。而膾炙人口的《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笑傲江湖》等經典名著更是將華山作為故事展開的大背景。華山給金庸創造了一個自然的江湖境界,金庸給華山創造了一個虛幻的武俠藝術世界。華山,讓這位“大俠”魂牽夢縈。
據金庸本人講,為什么要在華山論劍而不在嵩山,因為嵩山只是很大,而華山有靈氣、仙氣、神氣,大自然本身就營造出了一種劍俠境界,外在的環境與內容相得益彰,能讓人產生無限的想象,被環境所感染。華山壁立萬仞,刀削斧劈一般,景觀險要,氣象森然,很耐人尋味。在北峰論劍臺上,起初還是晴空藍天,一會兒便云騰霧繞,似乎天意也在為“論劍”營造一種神秘奇異的氣氛。金庸先生獨鐘于華山,華山也在為他動容,這不單是金庸的“華山情結”,也是華山與金庸的“俠義之盟”。
華山給金庸創造了一個自然的江湖境界,金庸給華山創造了一個虛幻的武俠藝術世界。華山,讓這位“大俠”魂牽夢縈。奇緣,讓這位“武林盟主”親近了華山,到華山峰頂“談俠論劍”。
2003年10月8日,金庸走進了華山,來到了他魂牽夢繞的武林境界,了卻了他的一樁宿愿,親身來締結了他與華山的千古奇緣。
華山似乎在久久地期待著金庸先生的到來。連續數日的綿綿秋雨洗凈了華山的一草一木一石,讓華山以更加亮麗的容貌迎接“金大俠”到來。就在他到來華山的當日,雨駐天晴,秋高氣爽、麗日高照,氣候爽朗。這是金庸與華山的“天緣”。
在華山,金庸親身感受了一次民風民韻的古樸與淳厚。他所聽到的、看到的,體會到的,是華山為他準備的一道文化盛餐。在他下榻的蓮花山莊別墅,綠草如茵,溪流淙淙.傍晚,碧藍如洗的天空下,飄蕩著悠婉的樂曲.金庸老人在靜靜地觀賞著一臺碗碗腔皮影戲。那從幕布后映現出來的皮影造型,形象生動鮮明,色彩夸張流暢,動作靈巧滑稽,加之銅鑼胡弦伴奏的金音絲竹之韻和可著嗓子的蒼勁古拙的唱腔,讓金大俠樂陶陶沐浴在秦地風韻中。
在迎接金大俠上山論劍儀式上,百面“威風鑼鼓”表達了華山的盛情,雄壯有力的鼓點與華山一樣的壯美、粗獷、豪邁、激情、熱烈,就如同華山人一樣強悍、勇敢和熱情;100面“素鼓”聲則跌宕有致。節奏明快,“鼓舞”獨特,表達了華山對金庸先生的到來抑制不住的激動與熱切之情。身裝鮮艷服裝的少年表演的華山武術,讓金庸先生不禁感慨:“小朋友表演武術很精彩很感人,將來開發大西北一定是有用之才……”。
金庸初到華山,體味了華山人淳樸與熱情,也感受了華山的雄壯與險峻.老人坐在山上的纜車里,看著窗外壁立如削的山峰和云霧繚繞的景象,似乎在回想著小說中他所描繪的華山景象,也似乎在體味著“華山論劍”中英雄會盟華山的情節與場景。他對坐在身邊的人說,為什么要在華山論劍而不在嵩山,因為嵩山只是很大,而華山有靈氣、仙氣、神氣,大自然本身就營造出了一種劍俠境界,外在的環境與內容相得益彰,能讓人產生無限的想象,被環境所感染。華山壁立萬仞,刀削斧劈一般,景觀險要,氣象森然,很耐人尋味。在北峰論劍臺上,起初還是晴空藍天,一會兒便云騰霧繞,似乎天意也在為“論劍”營造一種神秘奇異的氣氛。 金庸先生獨鐘于華山,華山也在為他動容,這是華山與金庸的“俠義之盟”。
金庸創造了一個虛幻的武俠世界。在他筆下,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一幕幕武林的爭斗與較量,一場場江湖的游戲,都寄托了他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 在金庸先生的人生歷程中,恐怕他未曾想過自己親自要到華山上演一幕他所創造的“華山論劍”續章.正如他所言:原來只想和幾位朋友到華山看一看,是來旅游,沒有想過要到華山“論劍”。
金庸與華山的奇緣注定他要以這種方式出現在華山之巔。
金庸來華山“論劍”,目的是以文會友、來交朋友,探討和交流中國傳統文化,并不是以劍比試,爭勝負、論輸贏。為了給金庸的華山之行留下難忘的記憶,也為“華山論劍”活動增添趣味性,主辦方設置了一個讓金庸先生意想不到,讓觀眾感到意外,讓金庸迷們感到驚喜的節目:設關考金庸。
第一關是“俠女關”,由張紀中導演的金庸作品《天龍八部》中王語嫣扮演者劉亦菲當關。劉亦菲長得清秀婉麗,清純可人,金庸先生說世界上還真有這樣美,這樣漂亮的女孩子,劉亦菲適合演小龍女,完全就是小龍女的化身。
劉亦菲站在“黃蓉”的扮演者翁美玲、朱茵、周迅三個不同的劇照前,拿出俏皮、聰慧、嬌媚、乖巧等四個形容詞牌要金庸先生一一對應地評價一下。金庸說翁美玲俏皮,朱茵乖巧, 周迅聰慧、嬌媚。最后,他把四個形容詞全給了劉亦菲,聽得劉亦菲眉開眼笑,神采飛揚,高高興興地亮出通關文牒,送金大俠“過關”。
第二關由央視版《笑傲江湖》華山派掌門人岳不群的扮演者魏子當關,名曰“美酒關”。常言道:“英雄難過美人關”,美酒關還是容易過的。誰料巍子拿出三件傳世之寶,讓金庸辨認是什么年代的?何種酒具?金庸就是金庸,他不但一口報出是西周父辛爵、唐朝獸首瑪瑙杯、五代功道杯,還端起酒盅,與巍子在“酒肆”中品酒論道起來。最后“岳不群”雙手一揖,送“大俠”過關。
第三關是棋圣聶衛平當關的“棋局關”,聶衛平棋圣無意難為“金大俠”,只讓金庸奕一子便可過關。二人坐定楸枰兩端,崖邊風起云涌,金庸氣定神若,擼起一子,鎮落棋盤,那一招如當空舞劍,劍影飄忽,無招而勝算,在華山之巔留下了“一子棋局”的千古絕唱。
連過三關后,金庸走上華山北峰,望華山腳下黃河如絲、瞰華山幽谷云飄霧繞.坐云臺,說劍論道,任風云際會,劍俠風流,與各位文化學者談古論今,評說世態,可謂身處奇險風光中,心隨流云激蕩萬層浪。
華山論劍第一部分:--劍影江湖
華山論劍第二部分:--俠旅萍蹤
華山論劍第三部分:--熒屏春秋
華山論劍第三部分:--情為何物
金庸登臨北峰,為華山論劍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