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何嬙 文章來源: 生物通
來自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等處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克隆出了水稻抗性等位基因STV11,并證實STV11編碼了一種磺基轉移酶,可賦予對水稻條紋病毒的持久抗性。這一研究發現發表在9月9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任職于南京農業大學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萬建民(Jianmin Wan)教授是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其主要從事水稻重要農藝性狀的基因定位、克隆和品種選育等研究,并作出杰出貢獻。先后發現并精細定位了水稻重要農藝性狀基因25個,目前已成功克隆了重要農藝性狀基因8個基因,發表SCI論文80多篇(延伸閱讀:南京農業大學PNAS克隆新基因 )。
水稻(Rice)是世界上超過一半人口的主食。水稻條紋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是纖細病毒屬(Tenuivirus)代表種,其通過灰飛虱(SBPH)傳播,引起的水稻條紋葉枯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每年中國東部和韓國超過80%的稻區都受到這種疾病的影響,給水稻生產造成了嚴重損失。
RSV感染的水稻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實。拔節后發病在劍葉下部出現黃綠色條紋,各種類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結實很少。嚴重情況下,RSV可導致重大的糧食生產損失。由于缺乏有效的方法來控制RSV,殺蟲劑被廣泛應用來控制它的傳播媒介灰飛虱,但其成本較高,且給人類、家畜和環境造成了危害。開發出抗病水稻品種被認為是控制這種病毒性疾病的一種最經濟、最有效和最環保的措施。
在東亞大多數的粳稻品種都非常容易感染RSV。相比于粳稻,許多的秈稻品種對RSV顯示抗性。當前已鑒別出了5個來源于秈稻的主要RSV抗性數量性狀數量性狀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Stv-bi, qSTV11IR24, qSTV11TQ, qSTV11KAS and qSTV11SG,它們均定位在水稻第11號染色體的長臂上。但尚未有一個QTL被克隆出來。因此對于與水稻RSV抗性相關的分子機制仍知之甚少。
立即索取miRNA檢測產品的相關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