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記者今日從深圳市福田區文化企業投融資洽談會上獲悉,2009年,福田區文化產業營業收入474億元,同比增長8.6%,增加值達到101億元,同比增長8.7%,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6.2%,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堅持“文化+市場”:增強文化企業開拓力
雅昌藝術館成為福田乃至深圳叫響全國的一張文化產業名片。憑借多年積累的藝術品高仿真復制技術,雅昌已獲取約800名著名藝術家約1500件作品的授權,并開發作品2000余件,將資源稀缺、價格昂貴的文化瑰寶帶進尋常百姓之家。而作為全球最大的中國藝術品門戶網站,雅昌藝術網每天瀏覽量達600多萬人次。觀察雅昌藝術館的發展,福田區推動文化體制改革,釋放市場主體活力的創新之舉起到了“催化”作用。該區打破文化事業與產業分離的局面,引入雅昌公司改造區文化館彩田分館,同時兼顧公共文化展覽展示等服務功能,保證了文化事業功能基礎上拓展文化產業市場。另一方面,福田區還創新文化產業園區開發機制,拓展市場平臺建設。在城市更新中,通過“廠房改造、產業置換”,為文化產業騰出發展空間,建成田面設計之都創意產業園和世紀工藝品文化廣場等。
政府則提供配套服務,鼓勵優勢企業參與運營,形成政府、企業、市場相結合的文化產業園區開發機制,改造后的園區經濟效益顯著提升。搭建好平臺,還要叫賣好產品。福田區將文博會作為推動文化企業市場拓展的重要抓手,每年拿出200多萬元支持轄區企業進行媒體宣傳推介,對參加國內外各種大型品牌展覽推介活動給予展位費50%的補貼。去年文博會期間,該區華視傳媒、研成顧問、采納品牌營銷等20多家企業集體亮相,收效很好,主會場福田展區和6個分會場實現合同及意向成交項目85個,總金額達120億元,居全市各區之首。另外,首次組織文化產業企業參加“蘭洽會”,實現合同及意向成交近4億元。
堅持“文化+科技”:提升文化產業競爭力
瞄準標桿,提早布局。福田區一直將“文化+科技”型項目列為文化產業專項資金的扶持重點,鼓勵轄區科技與文化交叉發展,重點扶持影視動漫、新媒體服務、網絡游戲等科技含量較高的行業,關注新興文化業態發展,并及時列入扶持范圍。該區2009年扶持的文化產業項目中,“文化+科技”型項目就達54個,占63.5%,其中扶持資金2561.3萬元,占全年度扶持資金的六成。不光重視單個企業的成長,福田還積極推動“文化+科技”的產業圈建設。利用高新技術產業與文化企業相對集中的優勢,該區通過文化產業專項資金引導及龍頭文化企業帶動,打造了天安—泰然文化科技產業圈,大量軟件開發、數碼娛樂和網絡游戲企業扎堆,形成品牌效應和聚集效應。目前,“文化+科技”型企業多處于成長期,面臨融資難。
福田區則當好“紅娘”,政府與5家銀行簽訂金融合作協議,為銀行和企業牽線搭橋。2009年共推薦13家文化企業給相關銀行,其中10家為“文化+科技”型企業。同時,利用轄區創投公司聚集優勢,搭建合作平臺。配對案例比比皆是:從事手機搜索業務的宜搜科技獲得2000萬美元風險投資,從事網絡游戲服務的壹柒伍公司獲得2000萬元風險投資,從事新媒體傳播的新動廣告獲得585萬美元風險投資,這些資金推動了企業快速發展。現在,“文化+科技”型企業已成為福田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像華視傳媒擁有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戶外數字電視廣告聯播網,覆蓋受眾4億人,并于2007年12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市值45億美元。去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3億元,同比增長16%。
堅持“文化+品牌”:提高文化產業附加值
品牌作為一種身份符號,可以讓產品身價百倍,從而讓企業居于產業鏈價值曲線的高端。文化產業同樣需要品牌的這種價值發現和放大功能。福田區發展文化產業注重品牌拉動作用。一是提升“創意福田”品牌。目前全市70%的創意設計人才聚集福田,全市80%的創意設計業務在福田完成。近年來,該區落實重大項目帶動品牌發展戰略,通過文博會、創博會、室內設計文化節、福田國際服飾文化旅游節等活動進行宣傳推介,提升“創意福田”品牌知名度。“創意福田”作品已遍及全國大型機構和場所,如國華標識公司參與國家體育場的標識設計、姜峰室內設計公司參與國家大劇院室內設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