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墓即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楊玉環之墓,位于興平縣城西12.5公里的馬嵬坡。
楊貴妃,弘農華陰(今陜西華陽市)人,后遷至蒲州永樂縣(今山西芮城)。小名玉環。其父楊玄湖。玉環早年喪母,其叔父將其收養。她通曉音律,能歌善舞,原為唐玄宗李隆基十八于壽王李瑁妃。公元736年屆惠妃死。唐玄宗將其召入宮中,為女官。在初次見玄宗時穿道士服,故號太真。天寶四年(公元745年)封為貴妃,受到玄宗寵愛,父、兄、姐妹皆因之顯貴.堂兄楊國忠被封為宰相,操縱朝政,勢傾天下,使唐政府政治腐敗,國勢漸微,天寶十五年安祿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倉惶南逃。途經馬坡,以右彪武軍大將軍陳玄禮為首的隨軍將士,以楊貴妃和楊國忠倡亂誤國,憤而殺死楊國忠,逼玄宗將楊貴妃縊死。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對這一事件有生動細致的描寫:“九重城翩煙塵生,干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楊貴妃死時,年38歲,死后即葬于馬坡。

楊貴妃陵園小巧玲瓏,進門正面是一座三間仿古式獻殿,穿越獻殿就是墓冢,占地約一公畝,高約三米,墓家冢以青磚包砌。在墓東、西、北三面有回廊,鑲嵌有大小不等的石碑,刻有歷史名人的游記和題詠。傳說婦女用貴妃墓上的土搽臉,可去掉臉上的黑斑,使面部肌肉細膩白嫩。因此,其墓土被稱為“貴妃粉”,遠近婦女爭相以土搽臉,連外地游人也要帶包墓土回去,于是墓堆越來越小。守墓人不斷給墓堆添上,但不久又被人取光。為了保護墳墓,只好用青磚將其包砌。這樣,人們就再也無法從墓上取土了。
據文獻記載,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王朝軍隊收復長安,玄宗回來,曾密令人將楊貴妃遷葬。因此該墓究竟是原來的墓還是遷葬后的墓,或者是楊貴妃的衣冠冢,尚無確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