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峽景區是國家AAAA級風景區,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一,位于陜西省商南縣境內的東南部新開嶺腹地,距縣城60公里,距金絲峽鎮18公里。園內風光秀麗,風格獨特,風景如畫,具有有窄、長、秀、奇、險、幽的特點,集峰、石、洞、林、禽、獸、泉、潭、瀑等自然景觀于一體,步移景異,景象萬千。被譽為“峽谷奇觀,生態王國”。先后榮獲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中國王牌景區、生態中國貢獻獎等二十多項殊榮,成為中國生態旅游業中一顆璀璨明珠。

金絲大峽谷有白龍峽、黑龍峽、青龍峽和石燕寨四大景區共計一百多個景點組成。
白龍峽,俗稱七里峽、北峽。峽口左側的山峰叫鳳山,猶如鳳凰展翅;右側山峰叫猴山,山頭有一石猴,有仙猴戲鳳之說。左側山坡上還有一個拔地而起的奇石叫仙人石,亦稱仙人峰。坡上怪石嶙峋,青藤倒掛,自然景觀妙趣橫生。

青龍峽,俗稱東峽,險峻異常。峽谷兩面,絕壁千仞,藤蘿搖綴。更為奇特的是兩面的懸崖峭壁上,茂密地生長著海桐、樟樹、鐵杉等珍貴的常綠喬木,廣展綠冠,為游人造就了避暑休閑的佳境。
黑龍峽,位于大峽谷的西端。沿石燕寨西進,就是奇險、神秘的黑龍峽,全程約10公里.因峽谷窄長,水在石槽中湍流,在石潭里回旋,在陽光的折射下,閃閃發光,猶如金絲串珠。人稱金絲峽黑龍峽段,可謂險到極處,美到極處。金絲峽的景觀特色主要是:谷深狹窄,壁絕峰險,瀑群奇幻,溪潭珠連,原始幽深。

金絲大峽谷以窄、幽、秀、奇而聞名,河流密布、森林茂密、野生動物、植物繁多,原始生態保存完好。
這里的氣候類型屬北亞熱帶,日平均氣溫高于攝氏10度的天數約為240—285天;年降水量超出800mm,屬雨量充足氣候濕潤地區。總體氣候特征是: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空氣清新,氣候溫和。可謂“一日歷三季,十里蘭花香”,是休閑度假,尋覓探幽的旅游勝地。

2006年12月19日,陜西省國士資源廳一行10人,冒著嚴寒深入金絲大峽谷旅游景區,進行野外地質考察。一進入景區,他們就被眼前奇異的地質構造所驚嘆,他們一一欣賞了馬刨泉、黃龍涎、石生樹、仕女獻瓜、八戒窺浴、太子池、蟒洞等幾十余處有地質特色的自然景觀。當步入黑龍峽時,一個個專家目瞪口呆,垂直陡峭的山峰、千姿百態的溶洞、碧波蕩漾的深潭、狹窄悠長的峽谷幽澗,還有飛珠濺玉的十三級流泉飛瀑。這種奇異的景觀正是專家們最難尋覓的地質構造,專家們有的用目測,有的用小錘敲打,有的深入溶洞。經過一天的緊張工作,專家組形成一致意見:在金絲峽發現的秦嶺地區罕見的而且是最完整的嶂谷地質構造。何謂嶂谷地貌?即在地殼運動中,山脈由于斷裂,一部分由于受力抬升,山體拔地而起,在強烈的構造侵蝕下,形成了直立象屏嶂的山脈,垂直高度不低于200米,且含有溶洞、瀑布、暗河等地質現象,稱嶂谷地貌。

經專家論證,金絲峽嶂谷地貌形成于大約一億年前的南秦嶺構造帶的造山運動,公園內完整、系統地保留了石灰巖嶂谷地貌的形成、演化的各種地質遺跡以及區域地層層序,除在臨河地局部存在山體邊坡滑動及重力垮塌現象外,基本保持原始自然狀態,人為擾動現象很少,主要地質遺跡得到較好的保護,這對于研究該區域的地質與環境演化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并對當地旅游、科學考察和科普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專家聲稱,金絲峽完整的石灰巖嶂谷地貌、拾參級連續瀑布和薄層灰巖、典型連續褶皺等地質現象在我國已有的138處國家級地質公園中也是獨一無二的,具有一定的稀有性。而且金絲峽園區山勢陡峭、奇峰秀嶺、河谷深邃、水系發達、植被覆蓋率高,自然環境優美。特別是峽谷內山與水的動態美,鬼斧神工地融為一體,動靜交錯,是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的地質地貌景觀。

專家還說,金絲峽園區地質遺跡比比皆是,主要類型有的峽谷地貌類,流水地貌類、巖溶地貌類、地質構造遺跡類。這對深化認識秦嶺造山帶的構造性質、造山過程特別是其新構造抬升有重要意義及科學研究價值。
點此預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