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期的杜陵(今西安西南)人、曾經在漢武帝時期擔任過“中郎將”的蘇武,曾經因為奉節出使匈奴,面對單于的威脅利誘,寧死不屈,而成為忠貞愛國楷模。唐代詩人李白詩云:“蘇武在匈奴,十年持漢節。白雁上林飛,空傳一書札。牧羊邊地苦,落日歸心絕。渴飲月窟冰,饑餐天上雪……”熱情謳歌了蘇武的偉大品格。
將門之后的家庭氛圍,培養了他自強不息的精神。《漢書·蘇建傳》記載:蘇武的父親蘇建曾經是與飛將軍李廣齊名的著名將領,早年跟隨大將軍衛青屢次出擊匈奴,戰功卓著,被封為平陵侯,官居未央宮衛尉、代郡太守等職。蘇武自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善養浩然之氣”,樹立了臣“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成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的價值觀,從而使他在任何逆境下都能夠始終對人生充滿了希望,對自己的選擇充滿著自信,對活著充滿了達觀。
出使匈奴被扣 持節北海牧羊
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權新單于且鞮侯即位,有意結束戰爭狀態,恢復漢與匈奴的睦鄰友好關系。為了表示友好,時任中郎將的蘇武受漢武帝派遣,率領一百多人的使團,帶了許多財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準備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匈奴上層發生了內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并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于。
最初,單于派曾經在漢朝做過官,后來投降匈奴的衛律向蘇武游說,許以豐厚的奉祿和高官,被蘇武嚴詞拒絕了。匈奴見勸說沒有用,就決定用酷刑。當時正值嚴冬,天上下著鵝毛大雪。單于命人把蘇武關入一個露天的大地窖,斷絕提供食品和水,希望這樣可以改變蘇武的信念。時間一天天過去,蘇武在地窖里受盡了折磨。然而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撐著他: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回到長安,見到皇上,見到自己的妻子兒女。因此,一不能屈服于匈奴的壓力,二不自絕于生命。渴了,就吃一把雪,餓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襖。過了好幾天,單于見瀕臨死亡的蘇武毫不屈服,只好把他放出來了,并因此更加敬重蘇武的氣節,不忍心殺他,又不想讓他返回自己的國家,于是決定把蘇武流放到北海(今俄羅斯境內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去牧羊。臨行前,單于召見蘇武說:“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讓你去放羊,什么時候羝羊生了羊羔,我就讓你回到中原去。”羝羊就是種公羊。公羊怎么可以生羊羔呢?單于這話等于告訴蘇武,他永遠不可能再回到長安。
然而,蘇武并沒有因此而絕望,而動搖。在任何時候都保持直面生活的良好心態,這是他戰勝逆境的重要原因。他清楚,在遙遠的北海,單憑個人的能力是無論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與蘇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漢朝的符節和一小群羊。蘇武每天拿著這根符節放羊,在他的心目中,符節象征著朝廷的使命,象征著大漢社稷與他水乳交融的關系,象征著皇上在他心目中的位置。與符節同在,就是與漢朝的大好河山同在,堅信朝廷一定不會忘記他,總有一天能夠拿著它回到自己的國家。每天趕著羊出行,他懷里抱著符節;晚上歸來睡覺時,緊緊地依偎著符節。符節給了他堅強活著的巨大精神力量。當時匈奴經過衛青、霍去病的軍事打擊,不斷北遷,單于庭距北海幾千里路,糧食運不到,他就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果腹。單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獵。蘇武會編結打獵的網,矯正弓弩,於靬王頗器重他,供給他衣服、食品,賜給他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圓頂的氈帳篷。蘇武以博大胸懷接納了兄弟民族的盛意。三年多過去,於靬王去世,他的部下漸漸與蘇武斷了聯系。這年冬天,有人盜去了蘇武的牛羊,使他又陷入了窮困。
拒絕李陵勸降 寄情貝加爾湖
李廣之孫李陵投降匈奴后,曾經受單于的指派來勸蘇武投降。李陵是蘇武的摯友,青春時期,兩人同在侍中供職,受到漢武帝的器重。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也就是蘇武被扣的第二年,李陵率步兵五千,與匈奴騎兵遭遇,在殺敵2000多后,因援軍觀望,寡不敵眾而失敗,流落匈奴,后來,漢武帝誤將李陵部下校尉李緒投降當成李陵投降,誅滅了李氏家族。李陵聽到這個消息,悲痛欲絕,終于決定投降匈奴。蘇武對李陵前來探望他很感動,兩人抱頭痛哭,飲宴期間,李陵勸蘇武投降匈奴,并且告訴蘇武,他的母親在他剛剛離開長安不久就去世了,是李陵幫他安葬的,蘇武年輕的妻子也因為守不住而丟下兒子改嫁了。現在他的兒子還不知死活。李陵說:“像仁兄這樣守節守義,有誰知道呢?又是為誰呢?”蘇武說:“我效力朝廷,猶如兒子侍奉父親;子為父死,有什么遺憾的呢?如果賢弟要我投降,那還不如讓我現在就死了。”李陵陪蘇武在北海逗留多日,見勸降不成,遂要他匈奴妻子賜給蘇武數十只羊,慚愧地離去。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封閉的幾乎與世隔絕的生存環境不但磨煉了蘇武的意志,也給了他走進大自然,擁抱大自然的機遇。蘇武牧羊的貝加爾湖是亞歐大陸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深的、蓄水量最大的湖。它位于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貝加爾”一詞源于布里亞特語,意為“天然之海”。在貝加爾湖的周圍,有色楞格河等大大小小336條河流千百萬年來源源不斷地流入湖中,而從湖中流出的河流,僅一條安加拉河,向北流去,奔向葉尼塞河。湖中有島嶼27個,最大的是奧利洪島,面積約730平方千米。湖中有植物600種,水生動物1200種,其中四分之三為特有種,如鰉魚、鱘魚、凹目白蛙和鴉巴沙。貝加爾湖雖是淡水湖,卻也生長有碩大的北歐環斑海豹和髭海豹。湖畔遼闊的森林中生活著黑貂、松鼠、馬鹿、大駝鹿、麝等多種動物。度過了漫長的冬天,暫短的春天幾乎擦肩而過,夏天就接踵而至。蘇武每天把羊趕到山坡上,就對著湛藍的天空,對著南去的鳥寄托自己對故鄉的思念。他把自己的精神和情感都融入這靜謐的大自然中了。今天,當我們用一種“天人合一”的生態觀來透析蘇武在貝加爾湖的那一段日子,會發現,那里良好的生態環境,純凈的湖水和空氣,對于他延年益壽,度過艱難的日子有著密切的關系。
晚年終歸長安 氣節青史流芳
公元前87年,也就是漢武帝后元二年,劉徹在走完了漫長的人生旅程后終于駕崩。消息是由李陵到北海傳給蘇武的。說邊界上抓住了云中郡的一個俘虜,說太守以下的官吏百姓都穿白的喪服,聽說皇上死了。蘇武聽到這個消息,痛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達數月之久。蘇武在匈奴滯留十九年,當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單于已去世了,就是在蘇武的國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兒子繼任皇位。這時候,新單于執行與漢朝和好的政策,漢昭帝立即派使臣把蘇武接回自己的國家。漢昭帝元始六年,蘇武終于回到了長安,這時候,他已經是年屆六旬的老者了。但是他老當益壯,繼續為朝廷效力。擔任過漢王朝的典屬國(禮賓部長,負責接待各國使節),直到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病亡。享年80歲。在當時屬于高壽,葬于今咸陽市武功縣武功鎮龍門村。蘇武在漢武帝建元元年出生,到漢宣帝神爵二年去世,歷三朝皇帝,被視為德高望重的老臣,在蘇武生前,漢宣帝因他是節操顯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兩日入朝,尊稱他為“祭酒”,也就是宮廷學者的領袖,非常優寵他。蘇武把所得的賞賜,全部施送給弟弟蘇賢和過去的鄰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點財物。相傳蘇武曾經寫詩給李陵說:
嘉會難再遇,歡樂殊未央。愿君崇令德,隨時愛景光。
表達了他對于人生的達觀,對于生命的珍愛。今天讀來,仍然對于后人有著深刻的啟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