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有詩言:“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崩蠋熤,在于開啟學生之智識,為其指引正確之方向。然老師雖有此心,學生卻難配合,常以叛逆之舉對抗之,老師不免為其費心費力。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人物如璀璨之星誕生,又如彗星之尾消逝。這些人物往往會影響,甚至改變當時社會的發展方向。然而,從一個宏觀的時間跨度來看,這些人物也只是掀起了歷史長河中的一朵小浪花。他們能夠留下的痕跡,大多只能從歷史典籍之中尋找。
在這些時代人物中,有些人是名垂青史,比如諸葛亮、張良,有些人則是遺臭萬年,比如秦檜、魏忠賢。能夠遺臭萬年之人,必然是壞事做盡,為世人所不恥。
不過,這些遺臭萬年的人身上并非沒有一點可取之處,即使是秦檜這樣的大奸臣,也有閃光點。他曾作出過兩句打油詩,這兩句詩一直流傳到了今天,并且成為了許多老師的口頭禪。那么,大奸臣秦檜的人生都經歷了什么,他又是在什么樣的情景下?作出了這兩句打油詩?而它為什么成為老師的口頭禪呢?
關于秦檜的事情,人們聽到最多的肯定是他害死忠臣良將岳飛的故事,然而,秦檜步入仕途之時,并非是個賣國求榮的奸臣。秦檜入仕的時間是北宋晚期,那時的他剛正不阿,兢兢業業,想要為國為民做出一番屬于自己的貢獻。
然而,時勢改變了秦檜的命運。在公元1126年,汴京被金兵所圍。雖然秦檜上奏稟明了自己強硬的態度,但是,在時局所迫之下,秦檜不得不擔任割地使,和金國談判割地事宜。
雙方由于沒有達成統一意見,最終汴京城破,北宋皇帝和許多大臣被金國所俘獲,其中就有秦檜。他們這些被俘之人被金國帶到了北方。在北方生活之時,秦檜著實吃了不少苦頭。憑借著自己的機智和謀略,秦檜回到了已經建立的南宋朝廷。那時,他的心境已經發生了重大改變,想的只有自己的利益。
為了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以前主張抗金的秦檜不見了,轉而變成了求和派。憑借著自己以前積攢下的聲望,秦檜很快就走上了高位。他狠狠地打壓朝廷上的抗金官員,提出自己的求和建議。就這樣,朝廷上的忠臣良將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官員成為了他的黨羽。
好在天道輪回,壞事做盡的秦檜最終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他也成為了后世之人唾棄的對象。
不過,在后世之中,秦檜有兩句打油詩廣為流傳,還成為了老師的口頭禪。他這兩句打油詩的內容是:“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猻王!边@兩句詩的意思是如果我有三百畝的水田,就不會來做“猢猻王”了。這里的“猢猻王”可不是指的猴王,而是孩子王。
當時的秦檜還沒有步入仕途,只是一個平頭百姓。為了補貼家用,秦檜只好當上了私塾的教書先生。由于秦檜沒有名氣,他當教書先生的收入十分微薄,只能勉強度日。然而,收入微薄的秦檜卻不得不面對一群活潑淘氣的孩子。
面對這種付出與收獲不相稱的局面,秦檜開始發牢騷,于是有了這兩句打油詩的誕生。從這兩句打油詩中,人們不難發現,秦檜最初的志向并沒有多么遠大,只是想過一種自給自足,相對富裕的生活。另外,從這兩句詩中,人們也能感受到秦檜生活的不如意。
這兩句打油詩之所以成為后世老師的口頭禪,一方面是因為這兩句詩反映了老師職業的真實情況,體現了身為老師的不如意,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兩首詩充滿了童趣和自嘲的意味,能夠用來調侃一下自己和學生。
秦檜的一生可謂是波瀾不斷,他自己的選擇決定了他人生的走向。不知在臨死之時,秦檜是否會想起在私塾教學的那段時光。不忘初心,這句話很容易說出口,卻很難真正做到。
另外,從老師用秦檜打油詩做口頭禪來看,老師這個職業的確充滿了不如意,很多都是來自學生頑劣的性格。在今天,教育部門的種種措施又給老師戴上了重重枷鎖,為老師的教書育人添加了不少難度。希望社會、家長、學生都能體諒到老師的不易,讓老師不再自嘲。